城镇生态墓园建设初探

2018-07-13 01:19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8年19期
关键词:墓园墓葬墓地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曹加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一、城镇生态墓园发展现状

(一)城镇

城镇,即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以城镇著名的地区集中在瑞典、挪威、英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他们以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和极具当地风土人情的城镇建设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奠定了基础。基于我国特殊国情和密集的人口基数,城镇发展较为滞后。各地区城镇无明显的差异,落后的设施和封闭的信息交流给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带来阻碍。如何引导城镇从政策、资金、观念和人口四方面进行改善,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生态小镇,是现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墓园

生态墓园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设计师肯·韦斯特提出,他提出设想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墓园——英国卡莱尔市立墓园。生态墓园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常见定义:遗体的埋葬处能够保留并保护原有的动植物栖息地、农田以及附近的水生生境,亦或创造出新的自然物种丰富的栖息地。此种墓园能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即“生态墓园”。

(三)城镇墓地发展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2日发布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该战略针对土地资源问题和生态农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城镇的数量以及规模也在扩大。土地利用不规范导致的资源紧缺、生者和逝者对土地的争抢;城镇墓地的不规范安置以及当地居民的思维定式导致的文化滥觞都亟待整治。

城镇位于农村和城市之间,是两者的过渡地带。它既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枢纽,又起到隔离两者的作用。因此该区域的植被生长较城市更为密集,农业用地较农村又相对较少,同时还有大面积的林地、山地和闲置的荒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植被生境为该区域建造生态墓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建设城镇生态墓园的必要性

老龄化严重面临的后果之一是死亡人口持续增长。这使得城镇的殡葬管理出现各种问题。通过文献阅读及实地走访,笔者罗列出三大现状问题:生者和死者的土地争抢问题、墓葬形式接受度低和城镇包括农村的乱埋乱葬现象频繁。

在城镇建设生态墓园可以很好的解决各项矛盾。城市用地过度开发致使建设城市墓园成为奢望,而城镇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境为生态墓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生态墓园的墓葬形式极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和经济成本;在墓园内通过设计规划,融合当地人文景观,积极宣传生态墓葬文化,可以适当地改变当地居民的传统思维,解除封建文化滥觞;而系统科学的生态墓园的规划配合政府对居民墓地的统筹管理,将散落在农村与城镇的墓地集中迁移,保证我国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

(一)殡葬用地资源紧缺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年死亡人口高于900万,其中将近500万人口选择土葬,侵占土地6666.7公顷, 总耗资达100亿元。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会超过4亿,中国的高龄人口将大量去世。活人和死者土地相争的僵局愈演愈烈。此外,传统墓地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占地面积大,一块墓地的费用往往高达上万,“一地难求”现象频生。

城市生态墓园建设虽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因我国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土地规划利用基本定型,而城市化导致的城市人口激增根本无法保证城市中的墓地资源的均衡分配;与此同时,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但农村人口基数仍然不可小觑。而农村老龄化趋势加快,使得墓地用地资源紧缺。

此时,城镇作为农村和城市的过渡地带,其居住人口尚未饱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农村更为完备,成为了建设墓园、安置城市和农村墓地的最佳场所。而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又为建设生态型墓园创造了条件。

(二)民众对新墓葬形式接受度低

乡村、城镇的经济、医疗和教育水平较城市差距巨大,城镇教育的封闭,居民观念滞后,看不见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在我国的许多落后地区,村民仍旧使用土葬,且土葬数量超过500万。可无论是土葬还是碑葬,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极大,对于我们建设生态型国家都是有害而无利的。解决办法只有尽快转变民众的思维,取缔旧观念,输入新的墓葬文化。

(三)落后地区墓地分布过于零散,缺乏集中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落后地区还实行土葬,因此缺乏统一规划,村民依据风水将墓穴建在依山傍水处,导致墓地零散,随处可见。又因政府修建道路、拆除建筑等政策原因或民众的个人原因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和迁移,不少墓地或被遗弃、被填平、遭破坏等等。不少孤坟矗立在农田中、道路旁甚至垃圾堆中,无人问津。这些现象不仅是对先人的不敬,也破坏了环境的美观,对创建新农村产生阻碍。集中处理墓地、推进生态墓地集约化管理迫在眉睫。

三、生态墓园建设方案与项目实施

笔者针对以上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城市边缘地带,即城镇地区建设生态墓园。通过合理的城镇生态墓园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资源争端、改善国内生态问题。我们以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生态墓园的方案设计和项目实施来加以佐证。

(一)解决方法概述

1.转变墓葬方式,推行生态葬

殡葬用地资源紧缺是现今墓葬产业最为严重的问题。无论是土葬还是碑葬,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和耗费的资源都是相当巨大的,对于我国现今的社会转型是相违背的。转变墓葬方式,即将落后的土葬和传统的碑葬,由骨灰堂、壁葬、草坪葬、花坛葬以及树葬等代替,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内可容纳的墓葬人数、或是将人的骨灰埋葬在植被下,以期节省土地资源。因此,提出建设生态型墓地,在农村大力推行生态葬,有助于缓解土地资源紧缺、推进新农村建设。

2.由社会、政府或相关专业普及知识,传播现代殡葬文化

落后地区的教育普及和文化宣传十分必要。政府决策和社会呼吁对于乡民改变观念有关键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教育宣传,通过改善当地的教育资源和乡政建设,让乡民逐渐摆脱落后的封建思想;另一方面,社会媒体也可以对当地加强交流沟通,打通内外交流,打破封闭思维。

3.由政府统一迁墓,集中化管理

墓园的规划建设和用地都掌握在政府手中。落后地区零落的墓地的迁移和统一管理都需要政府的统一调配。统计各区域的墓葬数量、游说居民迁移墓地、劝说居民接受生态墓葬,以及生态墓园的规划管理,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办理。

(二)洪蓝镇生态墓园建设

1.场地概况

洪蓝镇位于溧水区南部,是隶属于南京市的县级城镇。在镇域内,123省道、341省道和宁宣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是南京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把洪蓝和长三角各中心城市连在一起。

洪蓝镇大泉塘生态墓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西南部,紧挨乡村道路,并与省道S243相连,交通便捷,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墓园内外的建设及发展。为响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改善农村和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缓解南京市区内墓葬土地资源紧缺的威胁,推出洪蓝镇大泉塘生态公墓的建设。

基地位于毛五岗村北侧,东部与一公共墓地相望,南部紧邻泉水塘,其余周边为省级林地,整体环境山水兼备。红线内面积为:约58493㎡,其用地性质分为四种:林业用地32.5亩,占地36.80%;水塘用地37.9亩,占地42.97%;道路用地5.4亩,占地6.08%;以及建筑用地12.5亩,占总量的14.15%。背山面水、得天独厚的地势为该生态墓园的建造创造了绝佳的风水;周边林场众多,植被山石资源丰富,为生态墓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和生态葬的材料提供了条件。

2.洪蓝镇生态墓园的方案设计

设计构想以满足南京市周边地区民众对殡葬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将殡葬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文艺术结合在一起,建设成为一座位于城镇的“公园式生态墓园”。

(1)建设多功能纪念中心:由功能单一向复合性、完整性转变:于逝者而言,安置逝者骨灰,使得灵魂安息;于生者而言,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思考未来;于后人而言,回忆、参观、集会、交流等。

(2)营造明朗宁静的景观环境:营造出肃穆庄严的环境,以此表达对逝者的缅怀,景观优美宁静,表达对家属的慰籍,激发生者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3)推行绿色文明的生态式丧葬文化:摒弃丧葬文化中迷信、低俗、浪费的部分,以生态、文明、庄重、积极的设计元素为墓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多个切入点,包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林下葬等生态式丧葬形式。

将墓葬功能需求和园林艺术相结合,建设一个打破传统意义的“沉没”的墓葬空间,从而创造出了一个诗意般的现代化景观,根据场地地形和规模大小的条件以及外部交通状况,园区总体结构采用了规则式布局手法。区域内依照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高差的处理,形成规则的阶梯结构,同时考虑到墓园的纪念性,以入口——祭祀、纪念性活动场地相连作为整个墓园的中心轴线,同时也形成了明显的视觉轴线。

全园设计强调空间与景观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场所精神的构建,引导人们通过场所景观的暗示来实现与逝者的情感“交流”,达到心灵上的抚慰,同时引导人们去感悟生命的奥义,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心理特征又能赋予个性化的解释。设计师通过纪念、文化、休闲和生态四个关键字作为墓园的定位,将其贯穿于墓园设计的始终。

3.建设洪蓝镇生态墓园解决民生问题

国内缺乏系统的城镇生态墓园案例,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实施成功的墓园不胜枚举。笔者通过洪蓝镇生态墓园的建设为例,具体阐述生态墓园在城镇中的科学应用,以期形成一个范本,供各大城镇生态墓园进行参考。

(1)洪蓝镇生态墓园通过建设骨灰堂、设置壁葬、草坪葬、花坛葬以及林下葬等生态墓葬形式,合理利用规划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殡葬数量,其中可容纳林下葬三千五百个左右,草坪葬两千多坐,花坛葬一千五百多个,壁葬约五百个等等。相比于传统墓葬增加了数倍墓葬数量,这不仅保证了农村和城镇死亡人口的安置,也可以缓和南京城市内墓葬数量不足的问题。

(2)园区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水,地势较高,符合传统风水学原理。同时设置众多的景观小品和节点,宣传传统的孝道文化以及现代生态墓葬文化的发展历程。对于宣传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摒除传统封建思想和文化滥觞,传播现代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3)洪蓝镇生态墓园在规划初期就将周边区域零散公墓划入迁墓范围,并在规划中设计多处服务点。通过划分不同的区域,市民可以选择自己心仪形式的墓地。而将各地分散的墓地迁入统一管理,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将我国乡村振兴下倡导的生态理念传播给人民大众。

四、结语

环境优美,是生态墓园建设之基本。只有生态墓园和生态的葬式才可以使土地得到循环利用。寸土寸金的时代,占地大的传统墓穴即使勉强存在,也会是普通人承受不起的天价,只有占地少的生态葬才可以美观经济。相当多的人赞同要寻求新的更好的殡葬方式。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乡村振兴的大环境,笔者提出通过大力建设城镇生态墓园来缓解目前紧张严峻的社会局势,通过推广以上环保又经济的殡葬方式,一定可以推进我国各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墓园墓葬墓地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借一场火
墓葬艺术的阐释性解读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评介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最大坟场
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