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的延伸和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正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处于改革之中,影响着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不再脱离生活,局限于理论基础。Wenzh文章从信息化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入手,指出信息化建设下可以给课堂带来的多样性,从而探究小学科学教育在获取信息快捷化、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以及注重学生特点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发展
小学科学的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进军教学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全面阐释小学科学的基础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将网络技术的优点渗透至当前的素质教育,结合最新的技术理念,更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开阔性的思维空间和教学空间。
一、信息化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第一,弥补科学教学资源的匮乏。小学科学涵盖大量的只是素材如生物自然、宇宙、社会等。而这些素材很多脱离生活,加之学生所处地域不同,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一,导致科学教育只停留书本上。很多动植物要进行实地考察,不仅需要学校大量的成本养活,还需要人工的照料。而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等可以傳播清晰地素材结构,丰富教学资源。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的讲授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科学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的静态画面和文字解说,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整个科学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乐于好学,细致观察点滴,学习如何去模仿别人动手实验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学会分析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印象,让传统的科学变得更加趣味性。第三,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长期以来的题海战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单纯进行动手实验。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官,了解整个实验的动手过程,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改善枯燥无味的动手操作。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一)获取信息快捷化
基于网络上的教学环境,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资源广阔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教学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于信息辨识度能力较弱,而另一方面,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涵盖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有针对性的筛选内容进行传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高效快捷的找到相对专业的实验或者研究,查阅专业的知识,这种对小学科学的教育提供更有活力的知识来源。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接受教师知识的来源仅限于课堂,小学生对于科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存在疑惑,而在信息化时代,如当前流行的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方式可以极大改善这种处境,一方面,精确短小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另外一方面,随着移动设备的低龄化,学生可以更容易自主学习,获取信息更快捷[1]。
(二)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还有学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就是传统环境下的应试教育,这些知识脱离于书本。这种思维模式,导致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着这种观念,甚至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模式。有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网络教育接受较为缓慢,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教学,这样降低了课堂上课的效率,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也并没有将只是进行链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只是表面形式,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运用信息化模式,不只是利用现代电子设备进行辅助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自身参与课堂过程,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自身再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行程时,形成教学分析,更加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信息化设备的便捷性。学校也会认识这种互联网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势性,并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安排,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有计划的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师群体,增加教师使用熟练度推进这种模式的适用性,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及理念[2]。
(三)注重学生特点
小学生的自制力弱,纯文字的课本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兴奋阈值低,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要针对学生这个特点,设计安排合适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将以前被动式教学转化为主动式,推进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信息化教学中,先播放视频等引起学生注意力,再进行图片知识的传递,举例说明,传递现代化的知识信息。引导融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把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削弱由于知识阈值降低的枯燥性,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式,侧重学习的重难点,让小学科学真正融入课堂,真正在学生间进行只是传递[3]。
(四)以学生为主体
在现代化信息教学的研究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改革。小学科学本身也涵盖在其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能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其中,教师采用了如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等将教材融入其中,铺垫学生知识基础,从而再对只是进行挖掘深入。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学生可以了解到事物更清晰的一面,学生能全面观察、深度思考。也能被引导更加条理化的去分析问题。如在学生研究植物时,在技术条件下白板教学采取问题引导式,继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植物的特点以及如何归类,并查找资料进行信息加工整理。最后将资料转化为演示文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交流,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有了更多的课堂参与,从而又提高学生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使得小学科学教学进入高潮,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三、结语
信息化小学科学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下,会具有更多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学习知识,融会贯通。但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方面的工具展开,不仅仅停留在课堂表面上,要让学生真正对科学感兴趣。
(作者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周涵琳,1999年生,女,专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丽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5).
[2]孙相玲.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11).
[3]邵立滨.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