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8-07-13 10:57:54潘为刚肖海荣韩耀振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

潘为刚 肖海荣 韩耀振

摘 要:通过深入研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深入调研相关行业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建立了一套创新工程实践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符合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特殊需求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研究生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实施模式,明显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级人才培养质量,为满足社会与区域发展需求做出贡献。

关键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4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y of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in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a set of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for ship and ocean engineering majors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cre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properly organized and keeping with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the industry is established. Besides, feasible model contributing to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y of creation engineering on the basis of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related compan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hip and ocean engineer personnel and meet demands of soci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post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practical ability of creation engineering

海洋开发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研究发展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是海洋防卫与进行海洋探测、开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据分析,我国、我省水路交通运输人才仅“十三五”期间缺口分别是20余万人、3万余人(源自交通运输部2016年软课题《交通运输业主干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学历层次需求分析研究》)。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研究生教育相对本科教育而言,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袁本涛教授将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学术成果缺乏原创性,2.实践创新能力弱。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是能否产出创新成果的重要条件。目前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很多缺乏有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从而难以保证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导致了理工科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不强,难以产出原创性的成果。探讨完善跨专业、多学科、跨国界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高校、院所、企业、国内外协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平台,对理工科研究生创新性的培养与提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思路

充分做好前期国内外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和文献研究,深入调研相关行业企业实际人才需求,逐步建立一套创新工程实践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符合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特殊需求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研究生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实施模式。

(一)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基本思路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本流程,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思维,深入调研企业需求,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制定可考核指标点、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通过组织评估评价进行反馈并修订上述各点,形成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

(二)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本课题对学生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组织模式的构建,建立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创新工程实践活动进行引导、组织和管理;以课程体系的分类构建为学生创新实践做好知识储备;采用阶段式三层次培养模式建设逐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建设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提供支持。把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工程实践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并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组织管理模式构建如下图2所示。

二、具体实施内容

(一)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问题,进行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研究。尝试建立以学生创新创业科技竞赛为引领,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研究生在校期间,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技竞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期间,学生深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掌握工程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开展产品开发研究,最终形成工程实践成果。在不摒弃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这种协作培养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实际科学问题。以企业为主体,使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成果由企业转化为新技術产品,同时在实施转化过程中激起研究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意识,促其学习创新方法和技艺,因而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本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层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引领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为中心,以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学生能力与素质逐渐提升角度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素养与基本能力培养、开发设计与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与工程能力培养。在教育实践中,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锻炼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意识为核心,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内化和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和实践中磨砺意志、锻炼精神,帮助其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使身心发展得以健全。

(三)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研究生的教学应该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专题汇报、查阅文献、科学实验、总结提高等多种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和引导的作用,注意把基础理论、科学的思维方法、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还未解决的科学问题等有机地溶进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浓厚兴趣,形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究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要能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扬,有所创新。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以赛代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竞赛切磋,迸发创新灵感。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进行研究,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不断获取新的思想,并培养其自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要加强科研实践环节,注重提高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培养研究生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导师安排下到相关生产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把实习实践与学习和科研进行综合平衡,将实习或工作与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很好的结合。

三、结束语

通过在本单位船舶与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应用与实践,证明已构建本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及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符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要求的新型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山东省乃至国家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行业高级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 (1).

[2]范新南,黄波,等.研究生模式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

[3]杨华.工科研究生“两段式”实践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4]张仕斌,李飞,昌燕,等.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0):12-13+15.

[5]詹小穎,姚高华,卢振坤.新常态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6(02):8-9+11.

[6]彭峰.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

[7]陈贞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16):38+4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大众文艺(2023年1期)2023-02-08 02:56:36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6:01:05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0:0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02:12
园林工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6:46:44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3:28:01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