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从立意、构思、成文到修改的过程,都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然而,二语写作中普遍存在著逻辑思维的问题,这都指向了学生思维能力上批判性的不足。本文通过简述批判性思维与二语写作的关系,探索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二语写作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二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二语写作
【作者简介】林奕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引言
思维是写作的基础与前提;写作是思维外显的一种方式。影响二语写作最重要的因素是逻辑、与主题内容的相关性以及整体结构(刘世生、刘梅华,2013)。然而在二语写作中,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的问题,如立意浅显,缺乏创意;内容空洞,多为事实的列举;论证模糊不清,推理混乱,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说理;语言拙劣,模仿痕迹明显。这都指向了学生思维能力上批判性的不足。因此,批判性思维与二语写作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语写作既是一个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交流批判性思维的结果。本文通过简述批判性思维与二语写作的关系,探索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二语写作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二语写作水平。
二、批判性思维与二语写作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兴起的一场思维运动。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德尔斐报告”(The Delphi Report)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国内大部分学者认同把批判性思维分为精神和智力两大因素。文秋芳(2008)认为“高层次思维能力”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更佳翻译。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思维能力理论框架有双维结构批判性思维能力模型(即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三元结构批判性思维能力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与文秋芳等(2009)的层级思辨能力模型(即第一层元思辨能力和第二层思辨能力)。这些理论模型在注重自信、公正、正直、坚持不懈等情感特质的同时, 都强调三项核心认知技能, 即分析、评价和推理。
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在写作中实现,两者相辅相成。二语写作是运用第二语言能力的过程,是思维的演练。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推动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成败的决定要素之一就是思维能力。当具备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后,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思维能力的强弱来决定的。写作从立意、构思、成文到修改的过程,都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作者可以良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明确写作目的,确定相关的概念和定义,了解相关的观点及支持不同观点的假设,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讨论
批判性思维对于二语写作的重要性已经在二语写作教师和研究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二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逻辑思维问题都指向了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理解不够深刻,无法用具体的描述和例证来支持和拓展自己的观点,文章流于形式。这反映出在二语写作中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语写作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切入点。有学者认为教师可以在二语写作教学中使用相关的思辨能力评分量表去评估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从而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否有效,为之后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提供切实依据。学生也可以使用该量表在写作前为自己确定目标,在写作过程中指导自己朝目标靠近;在写作后也可以将此量表作为自评、互评和修改的依据。此外,教师可以改进现有的写作教学方法,从思维的角度去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更好的写作任务话题类型、体裁类型或者写作流程去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在写作课堂中加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分析和观察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希望本文所讨论的议题能帮助二语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利用批判性思维与二语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实现写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步训练与提升,为期盼在二语写作课堂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师给予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Davey,John.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
[2]Facione,P.1990.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M].Millbrae: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3]董炎宁.二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评分量表: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7(1):23-30.
[4]蒋仲仁.思维.语言.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 (1):56-61.
[6]刘世生,刘梅华.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过程、挑战与应对策略: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2013(4):46-49.
[7]罗清旭.论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人学教育研究,2000 (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