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乌镇西栅水域相关空间及其特征

2018-07-13 04:43吴云奕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特征

吴云奕

摘要:乌镇西栅是延续“天人合一”建造思想下,将自然、艺术和哲学完美融合,营造出的具有原汁原味水乡风貌的空间。水是西栅的核心,因此本文从水域空间布局、水域边界、水上标志物三个方面对乌镇西栅水域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尝试解读空间构成中所蕴含的智慧。希望为今后古镇相关空间的保护规划以及现代城镇水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关键词:乌镇西栅;文献综述;水域空间;特征

1、乌镇西栅概况

古镇是随着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形成,经历漫长岁月现存风貌完好的村镇聚落。[1][2]古镇的物质形态承载着其孕育而出的非物质要素,是非物质要素的物化的表现。[3]因江南水乡古镇发展过程具有较完整的连续性,且更多受到“天人合一”思想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空间特质和完整多样的深厚文化,在哲学思想、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建筑艺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4][5]在江南水乡古镇群中,有7000多年文明史、1300年建镇史的乌镇可谓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1999年开始的乌镇保护和开发工程的陆续竣工,这座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古镇重新焕发活力,持续不断承载着现代人甚至未来人的生活。其中乌镇二期西栅景区的保护开发工程遵从“以旧修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延续“天人合一”的传统建造思想,将自然、艺术和哲学完美地融合,营造出诗意和谐具有原汁原味水乡风貌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西栅最具特色的水域相关空间的规划设计特征,尝试解读其中物质要素构成所蕴含的智慧。

2、西栅水域相关空间分类

古镇的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发展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然而在古镇起源的初期,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不高,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较低,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古镇空间形态的更主要因素,古镇通常顺应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发展。[1]地处水网纵横交织的江南的乌镇起源于对水体的利用,独特的空间形态形成于对水的顺应,发展于居民生活中对水的合理改造。水是孕育乌镇的母体,是乌镇的核心。[4]乌镇因水成镇、以水为街、依水成街,水巷和街巷是乌镇空间形态的骨架,架构起交通运输的主要脉络。[4][5]水路和陆路交通互不干扰,在二者的交汇处形成河埠和桥梁,与河埠和桥梁相接的空间形成水广场、河埠广场和桥头广场,这些水陆相交产生的空间成为居民日常洗涮、聚集交流的主要场所,继而发展成活跃的商业中心。为了取水用水、工艺生产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商铺和住宅临水而建,形成乌镇枕水而居的迷人水乡空间。[1]由此可见,水是影响乌镇空间形态形成极其重要的因素,水域相关的空间无疑是乌镇最具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空间。经过保护更新的西栅更重视水域相关空间的营造,在表达中融入自然、艺术和哲学,将江南水乡风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根据西栅水域相关空间的特色元素和文章篇幅,逐项分析水域空间布局、水域边界、水上标志物的特征。

3、西栅水域相关空间特征

3.1水域总体布局

西栅水域空间平面布局整体延续了乌镇错位“十字形”水域布局,局部呈“丁字形”。西栅外围由护镇北河、京杭大运河和护镇南河环绕。区域内河道纵横交错,翡翠漾、喜鹊湖、元宝湖等开阔水面点缀其中,构成多样有韵律的水网空间。丰富的水网围绕着12座岛屿,岛屿之间由72座古桥连接起来。西市河将区域分为南北两区,南岸以商铺为主,北岸以民居为主。望津河、秀水巷、咸宁水巷、福安水巷、通顺河、景行水巷以及一些更狭窄的水道与西市河交叉使得西栅的空间得以向南北发展生长,增加了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在南侧将商铺与作坊和纪念馆等联系起来,在北侧将民居与湿地、花田、美术馆和剧院等联系起来。

3.2水域边界

西栅的水域边界主要有直上直下的石砌硬质驳岸和种植植物的缓坡自然驳岸。

3.2.1硬质边界

西市河和与其相交的水道采用硬质边界。一则乌镇石材加工业发达,更易获得石材来砌筑河岸;二则这些水域两侧分布着商铺和民居,河道的驳岸也是建筑物的基础,石材更耐浸泡,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更稳固;三则河道承担着交通货运的功能,取代街道形成水街,石质驳岸不容易滑坡,不会堵塞河道影响通航。除了水道本身的石砌边界,限定水街侧界面的建筑立面和街巷立面也影响着水街的景观空间特征。[1]

3.2.1.1水街与建筑

水街可行舟,提高货运量,但不便于直接人行,作为商业街不如街巷有优势,因此临水商铺和民居多将正门面朝街巷,把水街作为后街。水街限定出狭长以水为底的带状空间,加之商铺和民居紧邻水街的布局方式,外人只能从水面或桥上欣赏到水街的景致,在建筑临水面营造出幽静私密的空间。[1]前街限制了建筑底面一侧的边界,建造技术限制了建筑的高度,主水街两岸用地紧张,为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居民在河床中打入石柱,架上横梁,铺上木板,将房屋延伸至河面,形成乌镇具有特色的“水阁”。西市河两侧遍布“水阁”,受建筑功能、使用面积扩展需求程度、占地面阔以及相邻建筑功能和形式影响,“水阁”延伸至河面的深度不同,或三面有窗、一面有窗两面为墙,或窗旁有门、有窗无门,或连接延伸至水面的石阶成为河埠。“水阁”形式的多样构成了水街凹凸虚实有韵律的边界。

3.2.1.2水街与街巷

西栅的女红街和秀水廊街,商铺后退河岸一段距离,留出的通道形成商业街,与水街的交界处设有公共码头和河埠,人来船往呈现出热闹的景象。为适应江南多雨炎热的气候,商业街设置通廊,可挡雨遮阳,延长了人们在商铺的停留时间。通廊的临水侧或架设“美人靠”或完全敞开,人们可以在此休憩并欣赏水街的景色。[1]

3.2.2自然边界

西栅的北部是一片湿地,水面的边界采用自然式驳岸,在土坡边种植树木,借树根之力来加固土壤,靠近边界的浅水种植挺水植物。多样的植物增强了湿地群落的稳定性,丰富了景观空间层次,柔化了水陆的界线,营造出原始幽静的诗意水乡湿地空间。[1]

3.3水上标志物

桥作为水陆的交汇空间是水域空间独特的元素,与其周围的环境构成的不同意境辨识度极高的空间成为水域空间中的标志物。西栅的桥数量众多形态丰富,拱桥最有特色和风韵,上可行人,下可通船。橋面中部高出水面很多,提供了欣赏水乡景色的开阔视野,与狭长街巷中极度受限的视野形成对比,丰富了空间的体验感。从河道中坐船由远及近靠近拱桥,可以感受到从欣赏到拱桥的全貌,到局部桥洞充满画面起到框景作用,再到进入桥洞时光线转暗视线收缩,最终桥消失于身后的独特体验。[1]受到水道布局的影响,仁济桥和通济桥呈直角布局,在任一桥的岸边都可以看到其桥洞中的另一座桥,形成了“桥里桥”的独特景观。

4、结语

西栅的水域空间中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顺应和主动改造的智慧,承载着孕育于其中的自然观、艺术观和哲学观,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风情。希望此次对水域空间特征浅显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古镇相关空间的保护规划以及现代城镇水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

[2]阮仪三.袁菲.迈向新江南水乡时代——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0(02):35-40.

[3]姚志琳.村落透视——江南村落空间形态构成浅析[J].建筑师,2005(06):48-55.

[4]阮仪三.邵甬.林林.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2(01):1-4.

[5]阮仪三.袁菲.陶文静.论江南水乡古镇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J].中国名城,2012(06):4-8.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特征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抓特征解方程组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