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作文教学,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怎样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作文素养应遵循以下途径。
一、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往往是“奉命而作”,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写出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这种模式既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又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制约了学生的思路。兴趣作为学生写作文的原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为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1.唤起学生的写作意愿
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教师不妨运用“故事文”来引导学生入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召开故事讲述会,作为故事叙述的主角,学生必然会感到非常高兴,这种快乐可直接转化成他们的写作动机,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所讲的故事、自己听到的故事在本子上记下来、写下来,等等。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从故事入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够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充满信心。
2.下水文训练,使学生融入真情
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身先士卒,向学生讲述自己写作文的真意,同时敞开心扉,把自己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想法告诉学生,同时将一些丰富的描写、精彩的词汇,惟妙惟肖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使他们感到写好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时间一长,便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萌发敬佩之情,从而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广泛涉猎内容,筹备习作材料
一篇生动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在小学阶段,学生仅靠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知识面,才能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材料。
1.在生活中积累、发现素材
学生写作文时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资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立足生活,采撷最新最美的花朵,才能酿出最醇最美的酒浆。材料从生活中来,所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有所发现,才会有所创造。这种发现,指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教师要认真遵循前人的教诲,平时在“多”字上对学生叮嘱再三,多听、多问、多看、多记、多想,使学生养成搜集素材的习惯,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材料,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2.扩大阅读,积累材料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很多诗作,字句优美,诗人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见解,语言上能够做到精心表达,布局谋篇上更是独具匠心。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杜甫的诗句,对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积落进行摘抄、记录。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素材和很多说不完的话,同时对一些语言材料的运用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学生的阅读面积进行扩大,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摄取材料,克服无话可说的弊病。
三、开发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因为每个学生体验到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也是千姿百态的。而作文创造的关键是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欲望的形成,更要求学生有新颖独特的思維方式。
小学生的作文需要教师指导,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构思。在作文中描绘人或事物,就需要运用比喻、拟物、拟人等写作手法。要完整地刻画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就需要对其展开丰富的联想。所以,在日常的习作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反向作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写随意作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鼓励自我展示,培养习作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赞许与表扬。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教师要注重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让他们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为进一步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练笔,同时对学生在习作中的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闪光点都要进行表扬。特别是班级后进生,他们的点滴进步,正是每一位教师所期望的,所以要给予其充分的肯定或奖励。另外,可试着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作文交流学习小组,并时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交流环境中倾听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建议。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写作,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写作特长。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只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努力做到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结合、交融,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这样,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