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在高职儿童手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2 10:05韦拉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高职

韦拉

【摘 要】本文论述将立体构成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和创作方法应用到高职儿童手工课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增加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颖的教学模式,从思维模式上提高学生创作作品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有更多思维空间的可能性,使学生的手工作品富有个人特点。

【关键词】高职 儿童手工 立体构成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C-0089-03

儿童手工课程是高职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手工知识的理解,手工技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其专业作品的创作和工作能力的表现。以往的美术教育手工课程中,教师较注重手工常识的讲授和一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角度和特殊手工材料开发以及表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美术教育的容量与内涵发生了深度的变化,教师更加应该多关注美术手工教育中学生思维潜能的深层次挖掘与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高职儿童手工课程教学分析

(一)高职儿童手工课程教学现状。从2014年至今,笔者对广西的高职、中职、幼儿园以及美术相关培训机构的儿童手工课程进行调研,发现高职手工课开设的类型多种多样,儿童手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纸工、儿童泥工、儿童布艺、儿童编织、儿童综合材料手工五个章节,其中并没有关于创意思维训练和主题创作的内容。教学方法大多数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示范教学法。教师用PPT多媒体以及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其中一种手工技法的制作步骤以及成品效果,再由教师示范技法以及注意的技巧要点,学生观察学习,最后临摹作品以熟悉技法,完成作品。在完成一个章节技法练习后,再进行下一个章节的技法练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改革,这种传统的以掌握手工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合现代的教学,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儿童手工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当前的高职儿童手工教学受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模糊定位,教学上显示出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1.教材案例使用简单老化。目前,市面上有关于儿童手工课的教材,基本都是以幼儿园、小学手工作品制作为多,这一类型的教材在章节上安排都是按照手工材料划分,每一章展示几组手工成品,制作的技法技能用图片的形式贯穿在案例中。在手工教学实训中,主要也是按照材料的划分,从纸工、泥工、布艺到编织再到综合材料。所采用的教学案例简单、老化,并且缺乏创意和实用性,理论和实际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很多教材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教师教学内容单一。根据教学安排,手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很多授课教师因为常年教授同一门课程,知识更新慢,教学方法一直都是讲授法和示范教学法,教学内容和作业安排上基本没有变化,每一届学生教学内容一样、教学方法一样,教学要求也基本相同。教学内容显得有些单一,只要求学生学会一些手工的基本技法,使得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因此,学生的作品缺乏创意,思维模式单一。学生上课的情绪不高,谈不上任何的创意和构思,同时也造成与今后实习工作的脱节。

3.学生作业重复性高,思维模式局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儿童手工作品临摹成为一个重要的熟练技法的环节,导致学生重复性很高,经常看到一个班出现相同形式或者相同内容的作业,有时候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业内容都是一样的。很多学生失去了自己创作作品的能力,不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作品、创造作品,不去考虑手工作品的形态和呈现形式,局限于技法上的练习,比如要像某个东西、模仿表示某个东西,缺乏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入的领悟力。不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处理手工作品,往往堆砌过多的技法技巧去呈现,导致作业的形式太过于表面,缺乏思维的转变。

4.课程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延续性。长期以来,儿童手工课程的教学以材料不同来划分为五个章节,进行分段式教学。虽然对于单个课程章节的教学研究相对深入细致,但是对于课程章节之间互相关系的教学研究不够,学生的学习缺乏整体、系统的学科观念。对于相关知识点没有主动、积极地进行衔接和转换,章节与章节之间、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延续性。

二、立体构成及其与儿童手工课程教学的契合点

“立体构成”这门课起源于1919年,是包豪斯设计学院三大构成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体现包豪斯艺术价值和成就的一部分。立体构成也叫作空间构成,是运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结构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具有美感的形体构成方式。立体构成是将造型的基本视觉元素(点、线、面、色彩、结构、材料、技法、法则等)按照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以抽象的知觉式样转化为美学形式,创造出新的形态。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方法,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去追求造型的可能性、材料的开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立体构成”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教學课程内容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是立体构成研究的基本元素与“儿童手工”不谋而合。立体构成作为现代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形态(点、线、面)、色彩、空间(结构、构造)、材料(质感)等元素与儿童手工课所涉及的造型、色彩、材料有着紧密的契合点。把立体构成中的形态、色彩内涵、空间观念、材质与构造融入儿童创意手工的教学中,会给这一课程带来新意和新的创造力,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转变思维的模式,从而使得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儿童手工教学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

三、立体构成在高职儿童手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颁布,行业要求的提高,高职儿童手工作为基础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它需要改革和创新,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构建一个更合理、更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更有效的儿童手工基础教学体系。

(一)教学观念上的改革。学生学习儿童手工课程后,如何创作出有创意有想法的手工作品,是他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把立体构成教学观念融入儿童手工课程所建立起来的新体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手工课程学习状态把技能、知识点、章节分离开。学完纸工,到了学泥工的时候就把纸工完了,学布艺的时候又不记得纸工、泥工,紧接着又开始学习编织,学生疲于学习新技能,孤立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技能上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任何一个手工作品的能力。新的教学观念和体系应当抓住儿童手工的共性,它们有相同的或者相关的元素以及知识点:形态、色彩、空间。所以新的教学观念应是多向的、多维的、可交叉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变得融会贯通,形态、色彩和空间紧密关联。

“整体是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它是造型中最重要的问题,包括三维造型,也包括二维造型。没有整体的观察方法,没有整体的表现方法,造型就谈不上造型,而是堆砌,是照抄或者是被动地拼凑。只有联系地看问题,艺术作品才有生命力。孤立地看问题,只会出现松散、软弱的效果”。新的儿童手工课程体系,是指将传统的儿童纸工、儿童泥工、儿童布艺、儿童编织、儿童综合材料五大教学板块(儿童纸工、儿童泥工、儿童布艺、儿童编织、儿童综合材料)进行整合,从整体把握五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并加以综合组织利用。一件手工作品,从立体构成的角度分析:整体的构图离不开局部手工的形体造型,而局部又离不开所用材料色彩的组成,色彩必须依附于局部特定的形态,而且要体现特定的空间;而空间又必须由特定的形态和色彩来体现。所以说任何手工作品都离不开形态、色彩和空间三个要素,从整体出发融入立体构成的观念,提出新的概念和办法。

(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针对传统儿童手工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整体出发,建立一种开放式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方式。打破儿童手工章节与章节之间单独学习的状态,以立体构成中空间维度为划分依据,把“儿童手工”整合为半立体手工和立体手工两个部分。半立体手工主要是二维手工和二点五维半立体手工为主,在二维的空间中学习和研究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学习二维形态下儿童手工的基本规律和办法。立体手工主要是三维形态手工,在三维的空间中学习和研究形态、体积、空间、结构、材料、色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学习三维形态下儿童手工的基本规律和办法,同时展开多维空间表达的思维训练。

半立体手工和立体手工并不是分离开的两个章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半立体和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形态、色彩、空间三个基本元素入手,建立纵向和横向一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寻找相关的知识点衔接和转换。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研究最基本的儿童手工的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如何用创新思维、观念去创作手工作品的方法。

表1

儿童手工

基本元素 两大部分

半立体手工 立体手工

形态 课题1 课题2

色彩 课题3 课题4

空间 课题5 课题6

确定好课程的两大部分,以及纵向横向的教学模式后,在每一个相关知识点上还应该设计合理、有效的课题训练。每个儿童手工课题的设计应注重多元性、包容性和综合性。不局限材料、技法,打破一成不变的、老套的课题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空间、从二维到三维系统的串联起来,每一课题解决一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儿童手工作品创作围绕形态、色彩、空间三大中心课题训练展开;当以形态为手工创作主体元素时,色彩、空间、材料都随着主体元素的需要辅助性表现;当以色彩为手工创作主要表现元素时,形态、空间、材料都为辅助元素进行综合表现;当以空间为手工作品创作主要表现元素时,根据所要表现的不同空间,采用不同的形态和色彩元素进行手工作品创作。图1所展示的就是手工课题部分思维创意导图。

图1

(下转第120页)

(上接转第90页)

从整体出发创新儿童手工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灵活、丰富其课题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思维的空间和可能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三)教学内容的增加和创新。儿童手工课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把平面的画面转化为半立体或者立体的形态,没有想象力是无法实现的。高职儿童手工课程不仅仅是一门锻炼学生手艺技术的课程,更应该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模式,让学生创作出富有新意创意的手工作品。因此,在每个课题的环节中引入立体构成中想象力训练的教学内容作为儿童手工课程的前导环节非常必要。例如,在高职儿童手工课程之空间课题中融入立体构成的半立体构成训练环节。半立体构成训练就是对某些材质利用切割、拉伸、卷曲、黏合、挖空等基礎手段,打破平面的状态,产生出来厚度,利用光的效果,产生不同大小的空间,虚实的空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立体构成中这一训练环节变成儿童手工课程的前导环节,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创作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学科,更是一种方法,一种全新的思维创作方法。把立体构成的理念渗透到高职儿童手工课程教学中,用设计的理念,从形态、色彩、空间出发,由半立体到立体,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材料归纳作品的画面效果。这一理念的渗透不仅丰富了传统儿童手工教学的形式,更能让学生在创作手工作品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创作,而不是简单地学习某一项手工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陈敬良,李冯君.现代构成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力加.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韦 拉(1983— ),女,瑶族,广西柳州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讲师,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美术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