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金融启蒙的教育模式探索

2018-07-12 09:01:13廖玲玲
时代金融 2018年30期
关键词:学习者金融学校

廖玲玲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金融启蒙这个词在英文中是Financial Literacy,维基百科对金融启蒙有这样的定义:金融启蒙是使人们了解金钱在世界上是如何运转的,一个人怎么设法赚取金钱,如何经营它,如何投资以及如何用金钱来帮助别人。[1]也就是说,金融启蒙就是让人们对自己的资金做出有效、合理的决策。金融启蒙的教育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它不是单向的教育或者被教育,而是相互的启发。通过教育主体组织各种形式的金融启蒙教育,使得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学会使用金融工具,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金融素养。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互联网金融产品、收藏、衍生金融产品等多元化的理财产品,作为未来金融消费者的在校学生,如何在众多繁杂的产品中有效甄别,正确的使用,并了解产品的投资风险,学会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是必须要认真学习的金融启蒙知识。学校是青少年培养的基地,理应发挥金融启蒙教育的作用。

一、金融启蒙的必要性

(一)金融素质缺失,需要对居民进行金融启蒙教育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上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关于金融普及教育研究的浪潮,很多学者将金融危机的发生归因于普通公民金融素质的缺失,并提出各方面的关于国民金融素质教育的举措和建议。在金融普及教育研究领域,有些学者侧重于启蒙教育,如中国金融博物馆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2013年11月11日的《金融时报》上发表的题为《金融启蒙与教育的巨大挑战》的论文,中国金融博物馆在2012年末进行了一次中国公民金融素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居民对于风险收益的理解程度严重不足,文章提出金融教育既要依靠学校教育,更要关注市场化推广,学校、金融机构、博物馆应该是知识普及的重点。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球金融博物馆博览会,以“金融启蒙和普惠金融”为主题。在会上,全球金融博物馆协会联席主席安娜玛利亚·鲁莎迪女士用数据解读了发达国家公民金融素质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公民金融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其中,加拿大最高为68%,英国为67%,德国为66%,美国为57%,法国52%,中国仅为28%,印度为24%,巴西为35%。[2]

(二)金融科技的发展,助推金融启蒙教育

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趋势。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混业经营,使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同时借助互联网和其他电子通讯网络,金融活动不在局限于线下交易,金融主体拓宽了业务领域,丰富了业务的形式。类似于e租宝之类的非法集资行为与p2p理财的界限,作为普通的投资是难以区分的。很显然,利用互联网技术包装后的非法活动更具有欺骗性、难以识别性,所涉及的投资对象更广泛,金额更大,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通过金融启蒙教育,帮助降低金融的门槛,利用金融案例进行安全教育,使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资金负责,认识投资风险,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科技能够让金融启蒙更美好。

(三)学校金融启蒙教育的作用

学校是进行系统化教育的地方,通过开设相关金融专业或者选修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进行金融教育。利用学校已建成金融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培育学生的金融职业素养,提升金融素质。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教育时间、相对稳定的教育水平,发挥学校金融启蒙教育的作用。

二、金融启蒙教育的经验

英国、美国的国民金融教育是起步较早,且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两个发达国家。2003年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启动了金融能力的国家战略,美国金融启蒙和教育委员设立,将金融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总结归纳英美的经验:设立专门的金融宣传教育机构,借助学校、在线工具、金融事务咨询等渠道,以灵活多样方式传播金融知识。两国金融教育主管部门经常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群体的金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进行按需宣传教育。金融宣传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的是使学生从小接触金融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作为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如印度、马来西亚、巴西)。政府通过制订国家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提供平台,努力提高金融教育的水平。中国在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金融启蒙年会,今年是第三届,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金融启蒙中心联合主办。旨在通过金融知识的普及,认识金融风险,对各种产品服务进行有效识别,使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与现阶段金融业同步发展。中国金融博物馆已创建了6家公益博物馆,较好的发挥博物馆金融启蒙的作用。通过Visa在中国的金融教育模式探索:行业倡导、教育探索实践和持续协同合作,组织各类金融教育活动,开展金融教育普及,推进金融启蒙和金融普惠发展。

三、学校金融启蒙的教育模式构建

学校金融启蒙教育对象是针对学生,如何将抽象而宽泛的金融知识呈现?希望构建将基础知识、模拟实训、感观认知于一体的教育模式,分成四个模块:“金融认知”-“娱乐思辨”-“模仿启航”-“金融科技”,将该模式制成规范化、流程化、可复制性的一体式教育,惠及学校同时发挥服务社会群体的作用。

第一模块:金融认识

该模块通过微视频、影视短片和PPT课件的方式,进行金融认知教育,着眼点从普通民众的视角,身边的生活故事引入熟悉而陌生的金融知识,激发学习者的探索渴望。

第二模块:娱乐思辨

该模块通过收集有关金融影视电影,如《百万英镑》,让学习者在娱乐中正确认识货币和金钱、人们对货币金钱的态度以及货币金钱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设置相关金融问题,谈及观景体会。目的在于让学习者能够从观感上了解金融与生活的关系。

收集历史有关金融危机的资料,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5年6月中国股灾等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制作金融危机专题系列,教育学习者认识金融风险,树立正确的金融危机防范意识。

第三模块:模仿启航

通过对金融基本能力的演示模仿完成对学生行为因素的刺激。包括点钞演练和模拟证券交易。点钞演练分别按不同手法完成演示,并让学习者尝试模仿点钞的技能,同时播放反假币相关的资料,教育学习者真假币的辨别。模拟证券交易利用各大证券公司模拟炒股平台,注册模拟炒股账户,获取模拟资金。通过演示炒股的基本步骤和交易规则说明,初步引导学习者模仿炒股操作流程,感受虚拟资产的瞬息变化,正确认识金融市场的风险,培养合理的理财习惯。

第四模块:金融科技

通过对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介绍,从学生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进行介绍。特别对学校网络贷款案例进行分析时,引导学生保护好个人的信息,不要亲信低息贷款等,保护好个人诚信记录。使学生知道:在金融科技的时代,良好的消费、支付行为可以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树立维护好自己良好信用的观念。

四、金融启蒙的教育模式载体

首先,解决金融认知,将教育素材进行整合。各大金融机构、金融网站、学校教育都是以其自身的优势进行金融教育资源的整合,而没有突出金融的启蒙教育,或者说某些资源不是对公众开放可利用的。开发金融启蒙教育的课程包,包括微视频、PPT课件和公共金融网络素材,进行打包,成为开放共享的社会资源。

其次,将实践演练与模拟操作部分进行流程化分解。在校学生对于生活中金融常识认识不到位,相关业务流程不清晰,相关专业术语不理解。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加入动画效果,更能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减少讲授学习的差异性,方便使用者随时查阅。

再次,通过金融危机事件、校园网络贷款风险教育,培养金融风险意识。收集并整理历史上发生的金融危机事件、网络贷款案例,通过影视或图片的方式,从感观认识金融危机。结合相关影视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学习者共同探讨,了解学习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

最后,多渠道利用金融机构的教育资源,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当前金融形势的教育专题。学校与行业的结合,让金融启蒙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开发利用,更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服务社会。

五、结束语

金融启蒙教育不仅仅囿于课堂教学,教育对象也不应当只关注学生,教育的阶段应当从小到退休,而教育的渠道应该融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于一体,教育形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全民教育的模式,提升金融素质。

猜你喜欢
学习者金融学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P2P金融解读
奇妙学校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