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分析

2018-07-12 09:01张慧卿
时代金融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山东

张慧卿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成果表明,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必须倚仗推动生产力迸发释放的核心动力与支撑能量,因此,可以说,一部经济发展史,即是一部动能转换接续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就决定了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因素逐渐消退,新兴力量稳步增长。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机遇。

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旧动能,什么是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以及在转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矛盾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来探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新旧动能的关系

过去几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 以资源消耗、大量投资和劳动力的投入为支撑、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低端产品大量出口、房地产拉动和改革促进为主要方式。

因此,从需求端考虑,长期以来,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消费、进出口这“三驾马车;从供给端考虑,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资本、资源能源以及土地等粗放型的投入;从制度上考虑,主要是以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制度。

随着全球经济呈现新格局、新势态,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能正处于由强变弱的阶段。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逐渐减弱,而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带来的是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这也使得依靠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作为考核指标的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不仅如此,旧动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副作用也逐步显现:许多行业,特别是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固定资产特别是高房价泡沫严重;大规模投资使得政府杠杆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不良资产率上升,金融风险提升;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除此以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培育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为了通过创新驱动来解决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相辅相成的;实现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内在要求。这一切就使得动能转换成为必然。

那么,什么是新动能呢?新动能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优化、制度创新、结构转换升级。从产业的方面来看,新动能主要表现为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需求结构不断完善,消费结构也在持续的升级。在企业投资增长速度放慢的同时,最终会实现消费持续平稳的增长。从生产要素升级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知识的创新增长等;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即体制创新,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大、最根本的动力,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全面完成,我们的发展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们的技术进步等众多方面,还需要体制创新来保证。

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SWOT分析

(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优势

根据全国多个省份2017年的经济数据,山东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72678.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3.1万亿,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贸易大大增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17家,比2016年增长了19.3%,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提供重要支撑。2016年,重要科技成果数量达到3016项,其中有762项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1095项达到国内领先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31项,专利申请超二十一万项,授权近十万项。山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7个,居全国前列。

(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劣势

从全国看山东,大而不强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质量效益、整体竞争力、总体水平与先进省市有一定差距。山东整体的经济发展虽然走在了前列,但是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现代化程度亟待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惯性,使得山东工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高、体量大,工业用能比重高达了77%,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不足6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也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污染物长期超量排放,大气、河流甚至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对资源和劳动力依赖比较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矿开矿”。新动能培育不足,发展的质量不够高,从产业整体结构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低端制造业和传统农业的局面很难改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然首次低于第三产业,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仍然高于其他省市;服务业发展迅猛,但附加值偏低;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率较低,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任务非常艰巨。

(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技术革命带动的产业革命、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等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此以外,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2017年4月28日,山东省专门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评估,坚持科学务实编制规划,把统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做好”的愿景,并在山东省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申请国家批准建设“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立重大项目库,组织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研究,2017年6月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设立新旧动能转换专项基金,从理论、政策和资金上,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挑战

整体来看,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6%持续下降到2016年的6.7%。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各项主要指标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这种态势给新旧动能转换造成了不小了挑战。另外,从中国整体的战略布局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发展,都给山东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而长期形成的发展模式使得山东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比较严重,这些都给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加快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分析

(一)加快形成创新环境

推进全员创新、主体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生产率,形成新动能;培育创新型个人,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新型农民、新型领导者等,为新动能的形成提供保障;创建创新型区域,例如智慧城市、创新型社区等综合性的创新主体,形成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全面创新,形成新模式、新格局。培育新理念,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治理模式,优化战略布局和空间布局,优化人口布局和产业布局,优化城乡布局和功能布局,提高运行效率。

推进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等的全程创新,塑造新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

优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要素市场环境和产业配套环境,健全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按照市场导向优化配置。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突出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立足现有技术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核心载体作用,促进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支撑体系

加快培育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血液”。深度挖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果和应用价值,在高科技、新兴领域培植一批支柱产业。由低级要素投入逐步转向以人才、技术、知识等高级要素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智慧新品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模式,推动经济发展成果的共生共享。

推进产业结构向着高级化、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国际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做好“去产能”的“减法”,促进生产要素流入更高效的流入新兴产业领域,同时立足传统产业优势,整合利用新能源,全力提升支柱产业的集约化水平。

(三)深化改革,建立供需新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除过剩产能,分类调控因地施政去库存,市场化、增强融资能力去杠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成本,以公正、审慎的监管原则,强化市场监管,以法制、高效、优质的服务原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补短板,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培育新动能。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资源配置更多的交给市场,政府从经济发展方向的引领者走向支撑者,提升政府效能,提升企业和市场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政府政策向新产品、新技术倾斜,促进新能源、新技术合理流动、有效聚集,提高改革效率,科学合理设计改革目标和主体结构,让改革更科学、更合理、更公平。

抓好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 扎实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推行能源梯度利用资源接续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

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需求的有效性,围绕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新兴消费,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通过市场最终消费引导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结合山东本地资源禀赋,定位新产业,发展新动能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应该在顺应经济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立足于自身的条件,发扬自身的优势,找到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新产业。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现代化程度亟待提高。结合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研究开发农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建立特色农业,打造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农产品、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依托海洋经济带,大力发展包括海洋食品药品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关键技术研发等海洋产业,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依托国内外及山东省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山东省内各大海洋类院校,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研究型专家队伍”;依托大中型企业及其技术部、技术中心等,建立重点研究实验室,培育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开发型专家队伍”,创建创新型海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山东
山东图片库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