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源春 龙 蔚 暴云英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更为市场经济的腾飞提供机会。我国沿海地区凭借着地区优势,在政府政策的倾斜下发展迅速,起到经济带动作用。而同时期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地区间的经济增长不平衡性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关注区域发展差异,走协同发展之路具有现实必要性。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分析也具有现实必要性。
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差异,这是事实。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然环境的影响,有资源的影响,有文化和人口的影响等等。在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为明显。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南方和北方有较大的发展差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也有明显的发展差异,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注与把握,采取措施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缩小地区差异,走协同发展之路。只有做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才能确保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在国家系列帮扶政策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较为协调,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也有明显缩小的趋势。从根本上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在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三个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区域自身发展的战略和方案,实现地区优势产业的挖掘,特色产业的开发,提升当地的经济实力,也加大对内陆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帮扶,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现阶段,我国采取的一低三高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东部沿海地区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一低三高的策略指引下,实现互利共赢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打造。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因此国家也出台相关举措关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基于中西部发展实际和区域特点,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和环境支持等。在西部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关注西部地区内部分区的协同发展,但是受自然环境和人文技术等要素的限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早在2008年爆发了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其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我国四大经济发展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经济下滑严重。基于这一现象,我国制定并实施了系列帮扶政策,也关注四大区域的协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危机的经济负面影响。
着眼于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将不断强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从2010年到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提升明显,特别是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系数为0.126,同比增加近700%。这也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各区域间呈现东部带动西部,东西部互相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强化。
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也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迅速,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波动变化明显。2010年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较为稳定,从2011年到2013年,我国经济协同度明显降低,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协同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自2015年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回暖期,其中江西、北京及山西等地提升明显。虽然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发展水平依然有明显差异,协调度回升带有不稳定性。使得区域间的上升幅度差别明显。
东部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经济发展中屡创新高。而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上升,但有小幅度的低迷期,协同发展度下降。国家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形成东西部的牵引发展合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改善,协同发展水平有一定提升。而东北地区凭借着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始终较大,上升趋势明显。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四大经济发展区区域协同发展较为理想。经济的发展必须树立协同与统筹的理念,任何一个地区的滞后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在后期经济发展引导时,有主导有带动,做好其他地区经济的协同关注,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区域间经济的协同发展。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理想情况,我们必须在把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关注。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发挥东部产业优势,走协同发展之路。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实现整体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