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潇 Li Xiao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明式家具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精神气质,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典范。它所承载的先贤雅意和工匠智慧,即便是跨越了数百年的岁月长河仍以最饱满的状态展现于世人面前。明式家具不仅造型精炼、形象浑厚,而且做工考究、风格典雅,是无数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文章从其风格特征开始分析,探析其设计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以期解读先贤匠心巧技,对先贤智慧和工匠在明式家具设计中独特技巧的传承和发展有所助益。
明代工匠在制作家具时,讲求“材美工巧”,注重表达材料的自然美。由于明代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受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限制,其选材多为黄花梨、紫檀等硬质木材。这些高级硬木相对于材质较软的木材而言,其加工工艺更为成熟,所制成的家具相对而言更加结实耐用,再加上其色调和肌理所呈现的出独特自然美状态,这些都使得硬质木材成为当时家具制作选材主流的重要考量因素。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精工细作,充分发挥木材本身色调、肌理的优势,不加漆饰、也不加多余的装饰纹样,这成为了明式家具最为显著的特征[1-2]。硬质木材的天然肌理美经过人工稍加修饰,所制家具均呈现出典雅秀丽之感。
古代封建社会阶级分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一个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明式家具的选材亦是如此[3]。中国古代根生蒂固的财产观念,认为器物的重量感越大,它所具备的价值感越强[4]。受当时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工匠选材的标准主要从质地和质感上进行考量。从质地方面来讲,质地结实、重量适宜者为佳;从质感方面来讲,既要求光色透亮又要求肌理自然。经过千挑万选紫檀和黄花梨在当时脱颖而出,被视为“典雅素静”之材,并称其为雕花和素面。
明朝南方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们大量修建房屋、庭院、楼宇、园林等,导致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家居需求量大增,家具设计也因此被推向空前繁荣的高潮。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喜欢黄色,黄花梨由于其色泽温润,迎合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加上其良好的加工性能,这使得黄花梨成了当时选材的主流。黄花梨质坚而实密、肌理清晰自然、飘散着淡淡的清香,经过烫蜡工艺处理之后,呈现出明度较低的橙黄色,光泽温润细腻。黄花梨温润敦厚的风格,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触摸、体验[5]。黄花梨之所以成为明式家具主要的用材,与当时社会风气、经济条件和地域审美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息息相关。
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道家思想,而道家思想的核心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之,在“天道自然,人道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构架中发展自身的处世理念[6]。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明式家具在选材上讲求自然美。黄花梨纹理清晰、自然而又神秘,素有“鬼面”之称,与道家思想的理念不谋而合[7]。明式家具讲求自然美,工匠不断改进加工工艺,以便充分发挥木材本身独特的肌理、色泽优势,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明式家具在造型设计上十分注重工艺美,整体观之,形态浑厚、比例适中、线条流畅。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灵活运用线条的变化,使得整体造型简洁、精炼,比例协调[8]。如凳类家具线条风格多变,座面的直线和腿部的曲线相结合,使得家具整体刚柔并济、挺而不僵,呈现出精炼、古朴之美。其中通过线条曲直变化传达出动与静、粗与细、虚与实、刚与柔等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造型变化。(图1),束腰凳的座面和凳腿采用了线条的曲直结合的方式,通过线条的变化展现出节奏和韵律之美。整体来看,束腰凳的刚柔并济、柔而不弱,既有座面直线的遒劲有力,又有腿部曲线的柔美[9]。
明式家具比例十分严格,各部分比例都恰到好处,多一寸则长,少一寸则短。例如官帽椅座面、扶手、搭脑与靠背板之间高低、长短、宽窄、粗细的比例,都极为匀称协调。看似简单的官帽椅在工匠有意识的设计下,通过座面宽窄、腿部粗细高低的对比,使整体造型丰富多变。虽无华丽繁琐的装饰,却给人一种典雅大气之感。此外,明式家具将虚实结合的理念发挥的淋漓精致,家具的种类不同虚实空间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也不尽相同。例如桌案类的结构与样式,实体的腿部四周围合形成虚空间,虚实结合、内外相生[10]。四条腿和桌面围合形成虚空间作为放置杂物和人腿部的活动空间,桌面的实体用来办公和摆放物品。国画中写意技法的精髓是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事物的神态,注重事物的意境美。这与明式家具的造型理念不谋而合,简练、大气、舍弃繁杂的装饰,注重意境的表达。
■图1 束腰凳
■图2 琴桌
■图3 霸王帐
工匠在设计明式家具时,追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符合人体需求。例如其中的桌、案、几三种家具的整体造型均可以看作由腿足和板面两部分组成,根据用途、摆放位置等不同的需求而衍生出不同种类的家具。(图2)以专供抚琴的琴桌为例,从整体造型来看,琴桌由窄长的桌面和腿部支撑两部分组成,没有多余的装饰。从功能方面来看,工匠考虑到弹琴时需将琴置于桌上,手抚琴,因此降低了琴桌的高度使人在抚琴时更舒适、更加符合人体需求。而琴桌上只需放一张古琴,所以琴桌的桌面相对窄长以适应古琴狭长的造型。
迄今为止,明式家具走过百年沧桑的洗礼,仍然坚韧如初,其结构的严谨细密不得不令人叹服[11]。明式家具在结构制式上,始终坚持追求精确和稳定坚固的结构形式,这一追求在榫卯结构中显现的尤为突出。
榫卯自宋开始愈趋成熟,至明达到顶峰,至今已有一百多种结构[12]。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凹凸的两部分木质构件以咬合的方式进行相连。由于木材受气候影响较大,气候潮湿时木材会潮湿发胀,因此榫和榫眼的结合需要松紧得宜,才能坚固耐用,这对材料的选择和工匠的技术都要求极高。技艺高超的工匠通过对材料精细的打磨,独具匠心地创造出复杂的榫卯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不用胶粘和铁钉,仅靠凹凸的结合就可以达到牢固沉稳的效果。到今天依然坚固如初的明式家具,沉淀着对经典家具样式的传承与发展。
明清家具如此稳定坚固,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装饰性结构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装饰结构是“帐”,它将不同的纹样和结构式样结合起来,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效果。而“帐”除了作为装饰构件外,同时也是重要的力学构件。如霸王帐、罗锅帐和横竖帐等,它们最早出现于宋代,原本是家具中的承力构件,自明代起逐步演变成“结构装饰”的载体[13],这一转变将家具的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图3)霸王帐为例,其上部托着桌面,下部连着桌腿。从力学角度分析,霸王帐使桌面的受力得以均匀的分散到腿部[14],增强了桌面内部的支撑,使桌面中心弯矩降低,增大了桌面的强度和刚度;从美学角度分析,霸王帐通过改变力的传递路径使得桌体其他结构得以简化,造型整体简练、大气,通过线条曲直变化之间传达出厚重朴实、刚柔并济的韵味。此外,帐体隐于内部的设计,使得桌下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契合了大道能容、善利万物的传统文化精髓[15]。
明式家具做工精致、端庄典雅,装饰繁简相宜、简练质朴。从时代特征来看,当时的封建帝王依靠程朱理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而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存天理,灭人欲”很大程度上束缚着人们对于审美自由的追求。当时形成的艺术风格大多追求简练质朴、内敛含蓄,而程朱理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在明式家具造型和装饰上体现的也尤为明显。明式家具的装饰大多追求简练质朴的风格,力求繁简结合、疏密有致。其装饰可以大致分为:单纯的装饰和结构性装饰两大类。其中单纯的装饰大多作为点睛之笔,结构性装饰则转变家具构成的一部分,既能保护家具又做装饰之用[16]。明式家具中单纯装饰的部分往往通过木材的肌理、色彩以及雕刻的图案和纹样呈现出来。木材肌理变化多样,而且不同的处理方式展现出来的肌理图案也不尽相同[17]。技能娴熟的工匠在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将木材的天然肌理的优势表达地淋漓尽致。受古代阶级思想的影响,明式家具在木材肌理色泽的选择上,也向沉稳厚重的趋势发展。明式家具的装饰图案一般以花卉植物、飞禽走兽、山水人物、几何文字、自然物象为主,纹样装饰不多,但却恰到好处,传达出生动优雅、秀丽雅致的韵味。装饰图案不同,所传达的寓意也不尽相同。花卉植物图案通过“植物的属性”传达着家具所蕴含的寓意,如莲花纹的“一品清廉”、牡丹纹的“富贵繁荣”、石榴纹的“多子多福”;飞禽走兽则多用于椅背、桌案、盆架等家具,其中龙纹作为富贵皇权的标志,常常寓意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山水人物的图案大多为历史和神话故事情节的描绘,寓教于乐。明式家具中的装饰图案并不仅仅是点、线、面、图形、色彩的结合运用,更重要的是透过图案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18]。
明式家具中的结构性装饰,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帐”等承力构件,还有为了追求实用而采用的金属与木材结合的装饰配件。受加工工艺和材料等多种原因的限制,工匠一般采用黄铜和白铜作为装饰辅件的原材料,根据金属装饰配件的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将黄铜和白铜打磨成不同的造型用于保护和装饰家具。如衣箱、橱柜类家具通常金属制成的合页连接,方便开合;橱柜和抽屉为了便于牵引所制的吊牌;衣箱两侧便于提取搬运而设计的吊环;还有用于保护家具足部的形成的“套足”等等。为了整体装饰的典雅,工匠也会在黄铜和白铜所制成的金属配件上,雕刻图案、花纹。
明代家具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设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堪称达到了艺术和科学的高度统一。当代中国家具设计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朝着: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在国际上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先进性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家具进一步了解。“观其形,赏其工,品其内涵,方谓赏其妙处”在了解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由表及里探析明式家具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对其继承和再生。通过对明式家具特征的研究探析,将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家具元素抽象化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家具设计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