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志芬
中学资产管理可以分为存量资产管理和增量资产管理两大板块,这就需要围绕这两大板块来具体分析中学资产管理的困境。对于存量资产管理,资产配置和维护保管领域是资产管理困境产生的重要来源;对于增量资产管理,资产立项环节、招投标环节、资产使用评价环节则构成了资产管理的主要困境来源。整合上述两大板块资产管理困境的来源,则可以在时间维度上将其概括为:资产采购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库存管理等三个方面。就优化中学资产管理的实践而言,则主要从提升资产配置的“产出/投入”比来展开。
本文聚焦于中学教学类资产采购管理活动,其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资产采购前的可行性分析存在不足;资产造价概算的精准性存在不足。由于教学类资产在使用价值上具有专用性,这就在专门知识储备上造成了教学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导致造价概算精准度不高,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在开展可行性分析时往往陷入被动境地。
中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内含全过程预算管理、全员参与下预算管理的要求。面对资产的使用,因资产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所以受制于空间的割裂性而抑制了资产使用管理绩效的提升。再者,在传统财务内控活动中并未将资产使用管理纳入其中,内控制度的缺失制约了资产使用管理绩效的提升。另外,多部门对资产使用管理负责,牵制了财务内控功能的有效发挥,使资产使用管理陷入监管缺位的境地。
资产库存管理的对象既包括闲置资产,也包括已报废资产。中学教学类资产因使用频率较高而具有加速折旧的特点。闲置资产主要以流通资产的形态而存在,不但占用了学校的资金资源,而且也存在着损耗率高的问题。同时,报废资产也存在着因市场机制的制约而未能使其期末残值得到体现的问题。
随着笔者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体会到,缺乏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队伍,将难以胜任新时期中学资产管理的重任。在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时,不仅需要夯实他们的财务内控能力,还需要促使他们通过岗位培训和自主学习来获得教学资产使用的专用知识。笔者认为,应着力为中学财务人员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如在移动端上使其随时能够查阅教学类资产的相关信息。
随着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序幕的拉开,将提升他们在造价概算和资产采购可行性分析中的工作能力。为确保财务人员工作能力能够切实提升资产采购管理的绩效,应在制度层面上增大财务人员在采购决策中的权重。笔者建议,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应参与学校预算资金的统筹规划,并在资产采购可行性论证中引入预算约束机制,在刚性预算约束机制下对无故超预算采购实施“一票否决权”。
通过完善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落实部门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并通过岗位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来加强他们对部门内部资产的有效配置,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在管理层的牵头下,开展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作用。在开展联合监管时,财务部门应根据资产采购申报书的使用计划进行现场核实,通过内外部合作提升资产使用管理的绩效。
中学流动资产大多以耗材的形式闲置在于库房,随着教学耗材的增大,这些闲置资产也将陆续补充到教学一线。为了提升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需要从优化流动资产采购结构来增强其活动指数。笔者建议,财务部门可以在资产使用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历年流动资产使用数据库,对不同的资产进行归类统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确定下一阶段的资产采购计划,并根据耗材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案,以便量化教师每学期对耗材的免费使用数量,使他们在耗材使用中实现自我约束。
由于市场机制短板问题的存在,针对资产期末残值未能体现的情况,可以优先考虑从充分利用报废资产可用部件着手,发挥报废资产的效能。如对需要维修的多媒体教学资产,可以首选报废资产上可用的组件,进而降低维修成本。
由于中学资产管理存两大困境来源的存在,使得固定资产在管理呈现出混乱和失控局面,影响了资产的利用率。资产管理工作不仅要依靠资产管理科室或部门管理,还应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来控制和约束公共财政资金的随意占有和使用。固定资产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载体,但行政事业单位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新形势下,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摒弃陈旧的资产管理观念,积极探索先进的管理方法及途径,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产权管理,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资产,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资产的优势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针对中学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困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实践对策,以促进学校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营造舒适的师生工作、生活及学习的环境,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