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投资风险规避的保障机制分析

2018-07-12 08:40林顺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一带机制

林顺华

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相关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不仅影响中国的格局,对于全世界对外投资形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如何有效化解和规避各类风险,实现投资风险转移,降低损失,是当前摆在对外投资企业面前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加强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投资风险规避的保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形势分析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全面铺开,相关的沿线国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资源共享和往来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水平,从而为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世界交通、能源、电力、矿业等方面实现深层次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开放性国际倡议的引导下,纷纷加强资源设施建设,我国也在结合发展形势,在对外投资方面不断探索,先后设置了“丝路基金”,发起设置亚投行等,从而打造共同基金融资平台,实现技术深层次交流。整体上看,我国针对欧盟投资方面主要涉及能源、公用设施、汽车、机械、运输等领域,对美国主要是在矿山以及金属领域,在美国投资额度不断提升,但是美国对我们国家的投资水平却相对较低,所以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化解各类投资风险,构建完善的投资风险规避保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资金投资的安全性,进而实现更大的利益,促进共赢。

二、对外投资风险类型分析

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实施,沿线国家逐渐响应,但是由于在推进过程中,受到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差异、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在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冲突,很多国家相应的法律政策不完善,本身基础设施投资投入周期长、涉及面广、风险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到回报,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对我们国家乃至沿线国家之间都是需要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总结分析我国对外投资风险形势,最主要的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本身政治交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政策公开度不高,执行不够透明,加上投资政策不健全,很多地区政治更迭比较频繁,所以面临的投资环境复杂多变,国和国之间政治风险和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差异,投资不同领域面临的政治风险也不一样,甚至很多项目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很多问题造成中断、终止,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我国历来奉行多边合作的诚信交流模式,和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相对友好稳定,所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外投资不良风险,但是也不能从思想上忽视。加强新形势下对外投资风险规避管理,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其次是社会人员文化差异风险。一个企业对该地区投资,必须随着当地风俗习惯,制定相关决策,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情,找出文化差异,寻求更加妥善的处理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投资的可行性。第三:自然资源、交通、材料配套程度的整体资源环境风险。对外投资受到周边自然资源,国家之间资源均衡情况、交通是否便利通畅,以及相关的材料等配置供给是否及时等影响,如果这些方面存在问题,也会影响投资的顺畅开展和收益大小。

总体分析,投资风险包括商业风险、非商业风险两大部门,前者主要是指投资交易中一方或者双方因为违约、侵权、信用以及自然情况等引发的风险。后者主要是指投资所在东道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在政治、社会、法律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风险。还有自身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每一种风险涉及方面不同,所以应当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研究制定综合性风险应对机制。

三、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投资风险规避的保障机制分析

1.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防机制。一是,完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应当对风险进行分类,划分为一般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针对可以确定的风险,健全常规管理机制,从而降低风险发生漏洞,不确定风险,要高度关注市场形势变化,制定针对性战略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列出来,全面收集信息,对风险主体、客体以及风险类别等进行评估和明确,同时对评估后的风险信息通过有效的渠道传输和传送至有权决定风险承担的责任方,明确承担风险程度,并建立相应的干预机制。要充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信息共享度,还要完善“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信息数据库,对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形成准确完善的风险与收益报告。随后要采取引入风险监管机构、构建问责与奖惩机制、加强投资合作经营力度、健全风险管理法律机制(比如控制营运权、项目完工风险控制、信誉调查分析)、加强与当地社会团体和行政机构合作等方式化解风险。二是建立双边协定机制,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投资的其他国家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双边协定机制,加强合作谈判,从而建立更加有利的市场准入机制,全面降低负面风险发生率。此外还要积极应对安全审查风险,要将“不能获得CFIUS批准”作为首要的考虑机制决定是否进行合作,还要和合作国共同分析如何更好地通过CFIUS审查方面的对策,及时分析审查方面遇到的各类风险,并制定可行的缓解措施,从而降低潜在不良风险。

2.建立对外投资风险转移与救济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对违约风险等进行分析,并完善相应的损失先予赔偿机制,从而降低风险损失,还可以积极寻求MIGA公约项下的投资保险,从而将风险损失转移给商业或国际保险机构,按照相关的流程申请,签订与MIGA分保与共保的合作机制,一旦发生风险,提高政治风险应对能力,目前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对外投资风险救济机制,积极为中国企业受到损害的争端争取更多的国际层面的救济。可以通过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解决国际投资争端公约、进行国际投资仲裁等方式进行维权,从而降低损失。

3.建立对外投资风险救济机制。争取政府继续给予境外经贸合作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展示中国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需要高标准建设,开发成本较高,希望市政府继续给予合作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并协调商务部给予合作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根据国家对外投资鼓励政策,按照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给予合作区中长期贷款贴息和运营费用资助。

总之,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投资风险规避保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需要结合与合作国家政策、社会、资源等环境具体条件,开展深度交流,加强信息共享,完善配套机制,才能及时化解风险,构建风险预防、转移和救济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实现可持续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一带机制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