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团结
走进著名陶艺家于长敏教授的工作室,在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中,有几件作品让我产生了震撼,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其中,于长敏教授的《唇眼相依》作品尤为引人夺目,该作品由三个脸谱构成,上面的嘴是中间脸谱的眼,中间的嘴是下面脸谱的眼,极具创意。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对这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点燃思想之火——关于当代陶艺的思考》一文中引用了这件作品,文中选用了全国六件作品,《唇眼相依》就有其中的一件作品。
于长敏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80年代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曾被聘为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社科奖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西推荐评委、广西高校教授评委、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主任评委、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副主任评委、广西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年鉴》学术委员、《陶瓷科学与艺术》艺术类编委等专家。
酷于对陶艺的执着和热爱,于长敏教授进行陶艺创作的时候有时灵感来了半夜爬起来也画草图。进行陶艺创作时,他亲自用泥巴造型、翻模、成型、上釉、装烧等全程工序,亲力亲为。于教授对待艺术的态度非常严谨,每次做出了新作品,就会淘汰,甚至砸烂自己相对认为不满意的老作品,做了砸,砸了又做,精益求精。
创新是陶瓷艺术之脉。于长敏教授的陶艺创作思维开放,大胆创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著名教授吕品昌对于长敏教授的陶艺给予了高度评价:“于长敏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注重个性的表现,强调个人风格的展示,融入新颖的视觉形式和创作理念,带有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展示给我们的是既带有现代设计元素,又带有抽象意味,更注重中国本土文脉的传承,其作品贵在创新。”
在于长敏教授丰富的陶瓷世界里,他创作的《布衣系列》、《生命之源系列》、《条编系列》、《椅子系列》等作品入选了国内国际陶艺展,先后在国际国内大展获奖金、银、铜奖和优秀奖16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如,于教授创作的《恬静》(唐三彩)用泥条编织法印坯成型,既与传统唐马的风格不同,又在造型上离不开传统,是在民族传统基础是追寻的一种变异与创新。唐三彩马和骆驼,自古以来,千姿百态,从写实造型要想跨越传统的唐马的制作水平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于先生采用泥条编织法确实在创新跨出新的一步。
思想是艺术之魂。于教授的陶艺作品思想深刻,既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又反映当下的文化特征,有的还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如,于教授创作的《布衣》系列之一(粗陶)作品,表现为中国传统的土布唐装,在于先生的眼里,“布衣”是中国的老百姓的代名词,中国的历史是由无数的默默无闻的“布衣”创造,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于长敏,男。1958年4月生于江西樟树,祖籍河北乐亭。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留校当老师,1987年调离陶瓷学院美术系。现工作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普通陶艺家。广西资深专家评委。
于长敏教授学陶、做陶、烧陶、玩陶、藏陶长达30多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对陶一往情深,他说:“泥土会抚慰人的心灵,让人忘却杂念,远离功利思想,心态逐渐平和。我只要做陶、烧陶就感到快乐。我要的是做陶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有时,工作或生活不顺心的时候,我就去做陶,只要一摸上陶土、一进入状态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