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娟 北京领钧技术有限公司
当下人们已经步入金融时代,生活在金融社会里。金融在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它涉及的范畴广,分支多,内容丰富。金融学领域中科技创新发展非常抢眼,促进了人们的金融活动方式的变革。“金融科技”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体现了科技对金融行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移动通讯技术的促进下产生和日益发展的“手机银行”。手机银行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处理相关金融业务的方式和内容,是一种比ATM、互联网、POS更加便利的工具,手机银行对银行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出于在信息化时代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吸纳用户的目的,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没有显得丝毫怠慢,在金融科技浪潮中着力发展手机银行。
金融科技从字面的理解上来看是“金融”与“科技”的组合,它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与发展,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金融科技涉及到的前沿技术包括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这些技术的带动下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这些新的“模式”、“应用”和“服务”会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从总体来说金融科技领域的起步较晚,但是在政府的积极鼓励、经济市场的引导和技术的支撑下也在迅猛地发展,它对传统的金融业进行了重塑,使一系列新型的金融生态逐渐产生。
手机银行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移动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1]。客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金融需求,比如金融投资、金融理财和金融消费。银行端也只需要在远程运营,提供金融服务,工作效率和人工成本极大降低。
我国最早的手机银行业务是在l999 年出现的,它是由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首先推出,随后各个银行都发行了属于自己的手机银行和钱包。早期的手机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短信的银行服务,利用短信的方式实现用户与银行之间的沟通以及业务往来,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方便了用户随身携带以及随时操作。在操作手机银行时也要经过SIM卡和帐户双重密码确认,所以它的安全性也有很大的保障。由于其便携性,手机银行将银行和支付业务拓展到无金融网点地区和无银行账户消费者群体,真正实现解决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匮乏、低收入人群金融需求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1]。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发展,交通银行推出了采用无线上网技术的手机银行,并且能够同时连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银行,在手续办理上和金融服务上都是免费的。截止目前,金融技术市场不断改革,各主要商业银行对手机银行实现方式的技术选择逐渐趋于一致,纷纷选择基于WAP模式的手机银行业务[1]。在移动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积极尝试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业务在移动支付方面开始不断取得突破[1],目前好多商场、超市、车站以及旅游景点都有中国移动现场支付的身影。
手机银行的整个发展历程都在移动通讯技术的推动下,移动电话出现、手机普及、手机互联网化发展直接对应了手机银行的诞生和进化。当下,我国的手机银行还不太成熟。银行与银行之间、运营商之间以及第三方平台之间都在争取在市场当中的地位和先机,对于手机银行来说也是新一轮的竞争,手机支付市场也将会成为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也给目前的手机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思路,金融科技在手机银行当中的应用是顺应当下潮流的,只有各大银行将自己的手机银行智能化、全面化才能占领市场。
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全面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移动支付又有远程支付和近程支付,两种支付方式都借助于手机银行平台。手机银行平台依赖于金融科技的支撑。基于通信技术,实现银行和客户的信息交互更加通畅;基于近场通讯技术,手机可以实现代替实体银行卡的功能;基于近年来飞速变革的身份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3D结构光人脸识别等,使个人的账户更加安全,保障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基于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银行得以很大程度提高业务吞吐量。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大范围的移动支付成为现实。
对于服务提供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技术升级,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在向移动支付领域靠近。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出现了三大参与方,包括银联金融机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它们各自主导自己的市场发展又各有优势。三大参与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依靠金融科技将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金融科技丰富了手机银行的服务内容,从最早的存取款转账功能开始,现在已经实现了购买理财产品,进行股票投资的功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科技本身促进了金融行业的整合,在一个账户入口下实现了银行、保险、证券等服务内容,使客户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处理个人金融业务。
金融科技促进了手机银行的使用方式的智能化,在手机银行中增加了搜索功能,可以使用语音搜索也可以使用文字搜索,搜索的范围包括了手机银行中的所有功能、理财和基金产品以及客服常见问题。通过添加智能搜索功能,进一步将用户搜索的目的进行识别和联想,将用户常需要的功能、产品和服务问题准确地展示出来,建立以搜索为主要中心,只要搜就有解答,为搜索而服务的全新移动金融智能模式。例如在光大手机银行平台中增设的“月度账单”功能就利用了金融科技里面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该功能能够将用户的账单进行反馈,用户在“我的”页面下即可查看每月的理财、工资、资金往来、消费、缴费五大模块的数据汇总。
手机银行毕竟涉及到个人财物和隐私,在用户登录手机银行账户的时候必须确保其安全性。所以金融科技又在保证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及易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手机银行登录认证方式。例如在光大手机银行账户登录过程中就有生物识别(刷脸认证方式)快捷登录,确保登录后是本人在进行财务操作。此外,目前的指纹识别,3D结构光人脸识别等识别方式也是被用于个人身份的验证中。这些识别方式的进步都源自芯片行业和算法技术的进步。
随着信息的多样化,各式各样的信息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尤其是金融行业涉及到的银行方面的信息。本来金融就具有高风险性和指标性,面对出现的干扰信息难免会让人感到头疼与顾虑,更不利于人们生活中关于金融事物的处理与选择。但是金融科技中的大数据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扰,将大数据技术中的算法引擎、规则引擎、场景引擎引入到手机银行的使用中去,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和偏重搜索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手机银行客户端上的不同入口,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和不同群类的用户产生不同的信息展示效果,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用户在浏览或者搜索信息过程中被错误信息影响的困扰。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向特定目标投放定制化私人服务,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节约了资源。例如在光大手机银行中就有“千人千面”功能,它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画像以及不同的标签属性,智能推荐适合及符合用户偏好的理财产品,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减少不良信息带来的困扰。
当前各种银行卡都在朝着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银行正处于从经营传统实体卡产品向经营账户转变的阶段。手机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引导下也增加了在线开户的功能,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强化了用户在个人账户方面的管理和对账户风险因素的控制。
此外在实体服务中,手机银行也提供了个性化的帮助。用户可以在手机银行上提前领取业务号,可以根据手机系统定位选择网点及业务类型,同时还可以显示出当前排队的人数以便用户提前约号,让用户体验到在家就可以享受优先叫号的绿色通道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
结语:金融行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化转型,用科技创新的方式驱动金融行业的内生动力,让金融科技做到服务于民实惠于民。手机银行的发展力求做到一部手机就可以充当一家银行,将金融科技实际应用到手机银行当中去,优化手机银行的支付模式,将手机银行的功能、服务智能化,创新服务流程。金融科技支持下的手机银行对用户来说方便对生活中金融事务的处理,对银行管理来说降低了运营的成本,扩大了银行中的业务量,对银行业发展潜在用户也有极大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