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坤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完全放开,失去外贸垄断权的国有外贸公司发展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果国有外贸公司仍旧故步自封,公司的经营势必变得举步维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机制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得到理论证明和实践验证,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国家多外贸经营权进行下放,民营、外资等企业都拥有独立的出口权。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外贸经营权进行了全面下放,国有外贸公司在外贸领域以前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或特殊待遇不复存在。习惯于听从安排,不需要有任何主见,只需要全心全意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指令性计划的传统外贸公司,一下子被推入“自主经营”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毫无任何自我规划能力的情况下,其生存危机可想而知。
随着外贸经营权登记制的实施,河南省政府为了提升本省的外贸地位,鼓励实施全民外经贸战略,在该战略的指引下,河南省外贸经营主体由过去的不足百家一下子增加到上万家,形成了千军万马和蚂蚁雄兵都做外贸的局面,形成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1991年河南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85.8%均为出口,其中国有外贸公司出口占80.7%;2009年,河南省出口73.47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只占31.80%;到2017年,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有外贸企业占比不到10%。
河南最早的二十多家国有外贸公司,计划经济阶段因政策性亏损合和自身经营不善产生了大量的债务,据有关数据估计,截止2003年底河南最早的这些省级国有外贸公司总统资产负债率高达106.5%。同时随着国有银行向“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转型,银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手段不断提高,许多银行已将纯粹的外贸公司列入限制发展的对象。国有外贸公司经营中遇到资金紧张时,只能采取相互担保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互相担保贷款的融资模式会因其中一家相关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产生连锁反应,使其他数家外贸公司受到牵连,可能使得原本还能维持经营的公司因为或有债务的影响陷入停滞状态。
外贸人才是专业外贸公司的核心资源,随着外贸经营主体的增加,对该核心资源的争夺必然激烈。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国有外贸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一直较弱,企业的惨淡经营更使自身无力也无瑕制定科学合理的留人用人机制,业务骨干们带着业务离开了,自己创业或者到福利待遇更好、更有发展前途的外资企业。
目前,河南国有外贸公司由于因业务骨干的离开,公司几乎全部的自营业务都被带走了,公司只能靠为其他经营主体提供挂靠业务服务和代理服务勉强维持经营。河南的国有外贸公司在改制阶段,绝大多数都是采取“取子舍母”式的分离改制,优良资产都留给了新成立的子公司,母公司背负起所有的历史遗留包袱,而子公司的优良业务又被骨干人员独自占有或者带离公司,留下了一个空壳子公司,给母公司带不来任何回报,不堪重负的国有母公司经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国有资产也在这种岁月蹉跎中消磨殆尽。
河南国有外贸企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把握住贸易价值链的战略性增值环节,没有认真的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分析在经营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原因,没有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和能力,扩大在贸易价值链上的参与环节。在国家统包阶段,企业没有发挥自主的空间,在“抓大放小”政策引导下,上面和总公司脱钩,下面和生产基地脱钩,这些基地是多年培育起来的,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就这样无情的放弃了,不仅是巨大的浪费,而且在短时间里再想恢复和重建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非常可惜。
挂靠经营最早产生于从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游离出来的外贸个体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外贸经营权被国有外贸公司垄断,国有外贸公司中的个别骨干人员,感觉自身的贡献与公司给与的回报严重不对等,但是又因外贸垄断权的原因,自己又不能单干,所以就出现了将自己谈成的外贸业务拉出去挂靠以获取更多利益。
外贸经营权完全下放后,外贸经营的门槛被完全铲平,挂靠业务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活跃,与出口退税制度没有改变密切相关。在我国,只有进行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后,才能办理正常的出口退税申请,很多有出口需求的中小型企业不满足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资格,也就不能自行申报出口退税,即便是对于满足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资格的出口企业,如果出口规模不大的情况下,通过挂靠比自行申请付出的成本还低,所以很多企业选择找一家老牌的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挂靠。另一方面,对于国有外贸公司来说,自营业务被纷纷带走,不得不靠自身具有丰富的外贸出口经验这块招牌来开拓代理业务。但是,规范的代理业务在河南很少见,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采取代垫款项、降低代理收费等不规范的操作争抢业务,为挂靠业务提供了强劲成长的机会。
河南国有外贸公司形式上都进行了产权改革,实际上,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管理机制等与改制前几乎一样,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改革,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有利推动。比如,在管理机制中人才选拔方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仍旧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干部或指派,往往出现“外行领导内行”,越管越糟糕。
另一方面,由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人均收入在全国历来都是非常低的,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薪资收入本来就不高,即便是投资入股成了企业的股东,由于持股比例太低,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由职工组成的职工持股会也是形同虚设,对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完全失效。
政府的角色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公平的维护者,企业的角色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在资源配置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政府应把自己的职责放到如何为所有经营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它们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以提升供求双方沟通的效率、降低寻找的成本。
在当下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南省的国有外贸企业和其他有出口需求的经营主体各自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如果能够相互联合,可以实现优势共享,所以,国有外贸企业可以审时度势选择工贸结合的发展道路。
工贸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针对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可以采取为人生产企业所生产制造的产品为中心的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国有外贸企业利用拥有的外贸渠道等资源为该产品量身定制宣传、推广方案,以实现该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针对产品生产流程简单的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可以采取以国有外贸企业为主的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国有外贸企业利用外贸销售渠道等收集、分析、整合信息,对合作的生产型企业进行产品升级的引导,以及新型产品开发的指导,帮助生产型企业的产品实现产销对路,提升利润空间。
河南省的国有外贸企业应当从不规范的挂靠代理中走出来,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利用自身丰富的外贸经验优势以及拥有的外贸销售渠道等,对内,为国内有出口需求但并不擅长国外销售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除了帮助其进行外贸谈判、签订外贸合同、商检和报关等,还可以为其提供国外市场产品需求信息、国外同行发展状况等;对外,为国外客户适时的提供国内最新的市场信息以及同类商品国内供货商在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评估资料,帮助国外客户依据其生产计划制订最优质的材料或成品的国内供应商,并协助他们做好后续的品质跟踪、管理等工作。
改革40年来,河南国有外贸公司在困境中一直挣扎,这也说明改制确实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相信,多难兴业,经过复杂曲折的改革实践磨炼,河南国有外贸会吸取经验和教训,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开拓创新,谋求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