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汉简的审美分析

2018-07-12 07:26:46成刚刚甘肃省秦安县文化馆741600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结体汉简简牍

成刚刚 (甘肃省秦安县文化馆 741600)

简牍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木简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在纸未未发明和普及之前竹木简牍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以竹木简作书写材料其代价低廉,取材方便,而今天看到的发掘出来的大都是汉代的竹木简书法遗迹,即汉简。汉简分为敦煌汉简,居延汉简以及罗布泊汉简三大类别,其经历年代相当久远,上起战国下止西晋十六国约七百余年,这些书体在书法发展史上是必不缺少的一个阶段,而敦煌汉简是简牍书法的三大类别之一,其书法艺术更是璀璨夺目。

在1907年时,英国人斯坦英等人带领西北考察团于甘肃西部疏勒河流域即现在甘肃省酒泉市、市敦煌市,玉门花海等地的汉代长城关塞的烽燧遗址发现出土的汉代简牍,在以后至今在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又发现了3000多枚,习惯上把这些汉简统称为敦煌汉简。敦煌汉简的材料来源于周边地区的树木种植,以胡杨木、红柳木、白柳木居多。出土的简牍年代约为西汉元帝末年至东汉中期居多。

敦煌汉简书法离不开书法艺术这条长河,具有书法艺术的共性又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原因呈现出特殊性。由此可知,敦煌汉简书法艺术的美即存合一般美的艺术规律,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从书法的基本审美三要素来看(其一为布局、其二为结体、其三为笔法),敦蝗汉简书法的艺术美。

首先,从笔法来看,敦煌汉简的书法用笔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篆书藏头护尾的用笔方法;二是用笔卒意自然:三是舒展恣意的波画用笔方法;中锋用笔、蚕头雁尾、藏头护尾、,这三个规则在敦煌汉简中发生了根本变化。篆书的中锋用笔在敦煌汉简中同样使用但有所发展,有很多笔画,如:撇、横,可以明显看出是侧偏锋写就,起笔大都藏头,但并非护尾,而是逆入平出,主笔呈蚕头雁之势,线条波磔明显减少,中途用笔多为“滑”形。左下斜向右下斜向的笔画多上挑。结构横向去势,方阔平整左右背分。尾最典型的也就是“横”画了。其次,其书写出自当时下层人民书写,讲究效率,不拘法度,电画减省连带开始出现,笔法草率。但这在书法上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运笔采用方圆结合,笔画夸张表现,波画优美,张力的把握开合有度。此外,敦煌汉简书法的笔画外露,使得点画气势开张,恣意飞动,常常有一些装饰性很强的笔画,收放自如,增强了作品节奏感和线条的丰富美。敦煌汉简书法的流变展现了新书体笔法的初露端倪。

敦煌汉简以汉文字为载体,它上承篆书下启隶属,结体面貌特征呈现于两者之间。它的结体审美包含篆书的古朴和隶属的宽博的审美理想、情趣和意识。所以其结体呈现出千姿百态,恣意横飞,丰富多样的审美特征。首先,敦煌汉简中的大部分字形态和用笔变化很大,有的生辣雄动属于古朴的隶书,带有篆书的结体;有的草率急就,自由开放,成为章草范畴,带有章草结体;有的字字独立,结构工整,接近真书;有的则是形态飘飘的分书;形体纷繁,百花争艳,各具特色,各显其象。其次,在方圆结合的大前提下,雄强飘逸,纵横逸宕,摇曳多姿,体势宽博的独特古拙韵味。敦煌汉简中的书体,除部分尚工整外,多数由于使用原因和社会生活日趋繁杂,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草率急就。也正因为如此特点,敦煌汉简在书法艺术上表现出一种自然生动,落落大方的情趣和粗旷古朴,宽博古拙的风韵。再次,敦煌汉简在结体上还存在着三个小的特征,即倾斜、拱形、宽疏。敦煌汉简的倾斜是由于书写者左手拿简,右手执笔这一特定的书写习惯使得整个字体有侧向左侧的包抄态势。

敦煌汉简通常的文字书写,在布局上虽受当时书写材料约束较大,即竹木简牍窄条形状限制。在敦煌汉简中有一简写一行文字,有一简写二行,也有一简写三行文字的。从这些字看,章法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不但萦带连绵之势,而且都有相互照应的协调感;在分散组织,聚合中各具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没有自觉的章法可言,只是符合实用目的的书写格式,但正是这种书写格式所表现出来的完美性、包容性令今当代书法家望洋兴叹。从书法的空间审美来看,字与字之间的空白,汉字结构的空白,以及竹木简牍串绳处的留白空白,即实用性所造成的空白。这些空白空间,在整体一律的分割中强化了线条的组合,间断性与节奏感。

再深究敦煌汉简书法布局之巧妙,敦煌汉简书法在布局上不计疏密安排的既定规则,常常以“犯界”(字与字之间碰撞,这是后世书法之布局之大忌)。然敦煌汉简在书法布局上获得了黑白空间对比的另一种神韵。这些书法作品行笔自如,流畅奔放,起笔干净利落,收笔果断,布白大起大落,疏密对比强烈。这种天真烂漫,自然率意的书法墨迹,从历史走向现实,从民间走向艺术殿堂。

最后,从敦煌汉简的线性质感来发现和分析敦煌汉简书法综合性的线性审美特征的艺术美。敦煌汉简脱胎于篆书,所以线条内质还是圆厚遒劲为上,在对张力的把握中开合有度,其用笔达到了力在字中的含蓄蕴籍之美,另外,夸大突出笔道,加强了线条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如:捺画收尾,竖弯钩等。增强了线条的韵律和节奏,弧线性的柔美感,内涵笔力,刚柔相济,短的笔画线条古朴而又敦厚,沉着而又痛快。在挖掘敦煌汉简的线性特征时,我们会发现,其书法多为即兴而为,对成熟隶书书法法理不十分计较;即线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有规律的“藏头护尾”,在敦煌汉简中不多作考虑。故常见起笔中侧多样,平势运行却含轻重缓急之变,收笔没有顿势雁尾却极具弹性美感。

敦煌汉简书法是大家公认的书法书体类别,无论是它千姿百态,体势宽博,雄强飘逸,纵横逸宕,摇曳多姿,气象高远,韵味古朴的独特风格,还是其运笔、结体和布局的自然天成,都是当代书法家永恒的追求,敦煌汉简书法及书法以及理论研究,应成为当代书法家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结体汉简简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4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44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敦煌学辑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7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
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14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
老区建设(2014年2期)2014-03-31 23:40:18
《泰山石经》文字结体特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