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图画书的诗意建构

2018-07-12 09:26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墨画图画书诗意

图画书是一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文字为辅,图文结合是图画书的重要特征。随着国人文化自觉意识增强,中国图画书创作者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责任感日益彰显,原创图画书大量出现剪纸、木雕、泥塑、版画、皮影、水墨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熊亮认为中国图画书应该具有"注重神而忘形、万物有情、注重内在的音律节奏、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特质。在中国美学的影响下,中国图画书具有“文人绘本”的特质,创作者在图画书中建构隽永的诗意空间,显现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与气韵,其造型、色彩等形式元素使整个作品具有虚实相生、时空流动的特点,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水墨画是原创图画书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梁培龙作图《中国绘》系列,其中梅子涵的《走在路上》、萧袤的《乡下动物园》等通过水墨画展现出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画卷。梁培龙《水与墨的故事》则将水、墨、笔拟人化,构思出水娃娃、墨娃娃、笔娃娃的形象,借由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创作了生动的水墨画,以儿童喜爱的方式传达了水墨画的独特审美韵味。

中国水墨画讲究 “知白守墨”,“留白”是中国水墨画最重要的章法之一。与国外注重写实的图画书相比,以中国水墨画为载体的图画书物像与白浑然一体,自然流畅、疏朗有序,没有浓烈的色彩、复杂精致的线条,在看似简单的笔墨之外让儿童产生无限的想象。

在图画书创作中,中国水墨画可以很形象自然地表达中国特有的自然现象。熊亮在《梅雨怪》用水墨画法非常自然地把中国南方梅雨潮湿的环境渲染淋得漓尽致,体现了中国传统自然观和哲学观。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绘画表现的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1在图画书创作中要想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不仅需要将中国水墨画的形式与特定主题相结合,还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儿童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少则得,多则惑”,复杂的画面对于低龄儿童获取文本信息会造成干扰,而在阅读欣赏有大量留白的中国水墨图画书时,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可以通过图画感受到中国美学、哲学的趣味。图画书《大闹天宫》借助水墨,让有限变成无限,画面给人以壮阔的感觉。《济公的传说之古井运木》以彩墨画营造出古意画风,人物线条稚拙,画面充满淡雅的气韵。

图画书是图文共同叙事的艺术,与中国素有的诗、书、画一律的美学传统相契合。“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2中国书法的运用也为原创图画书带来别具一格的诗意韵味。《夜游》大量运用国画颜料中的天蓝膏,且用仿古宣纸晕染,字体来自于《说文解字》。在表意方面,汉字有着直观形象的优势,而书法亦是构建诗意空间一个重要艺术元素。中国书法讲究笔墨的技巧、章法、韵律、线条的穿插搭配、粗细变化,篆刻更注重线条的疏密变化。《小石狮》的文字采用篆书字体,突显了书中小石狮“石材”的质感。再如《漏》中“漏”字反复以中国书法的形式呈现,一方面突显了故事的主题,另一方面“漏”字本身也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中国书法运用在图画书创作中,构成了一个音乐化、舞蹈化的灵动空间。

中国原创图画书还大量运用了戏曲的造型元素和表演元素,使图画书更具有灵动性和戏剧性,增加了阅读趣味。

熊亮在图画书的角色塑造中,大量运用了京剧脸谱的造型元素,在图画书《京剧猫》中将猫脸进行了脸谱化变形,赋予猫以曹操、关公、张飞等京剧人物脸谱形象。《看不见的马》中的关公和马童猫脸人身的戏曲造型,具有中国古典戏曲人物造型的基本要素,关公面如重枣、长髯飘飘,马童则素布黄衣、一身短打,同时在视觉上增加了亲和力,使儿童更易于欣赏接受。《大闹天宫》等系列作品,都以传统中国人物画为造型基础,结合民间美术与戏曲造型塑造角色形象。

《看不见的马》、《京剧猫》、“情韵中国”、“纸上剧场"等系列作品还运用了中国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使整个作品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图画书《漏》中的小偷、《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京剧猫》中各种猫、《看不见的马》关公、马童等角色都采用了戏曲中舞蹈化和程式化的虚拟动作,角色的造型与动作设计多借用戏曲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如京剧表演中“扬鞭千万里”“划桨弄扁舟”等,展示出独特的舞蹈画面和意境。

这些图画书的画面连接也多采用戏曲舞台的调度方法,不仅在人物设计方面融入戏曲表演动作,在图画书整体结构方面,许多原创图画书也会采用戏曲虚拟性的调度手法,在时空表现上灵活、自由。《看不见的马》中关公跨着战马,带着马童,星夜赶路这些场景时,融入了京剧表演的特点,熊亮对于戏曲表演动作的精妙捕捉、使作品中角色动作具有高超的戏剧表现力。《进城》采用黑白色调的剪纸表现手法,角色的肢体动态具有戏曲表演的特点,展现出一种皮影戏的效果,文图结合无间,将一个经典简单的传统民间故事演绎得生动活泼。

戏曲的虚拟性与儿童们日常游戏扮演的假定性相似,儿童接受这样一种想象和表演有着天然的心理基础。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融入图画书的创作中,通过模仿戏曲角色的意象化造型,戏曲形体动作的节奏、假定性舞台空间等方法,将儿童普遍的感官经验和游戏精神巧妙地融入情节里,构成一个儿童可想象游戏的诗意空间,使儿童在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中国艺术中的线条、姿态和韵律的美感。

具有中国艺术形式元素的原创图画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中国美学风格的图画书。中国美学风格的图画书应是形式元素和作品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主客融合的诗意空间。这里所说的“主”是指创作图画书的作者;“客”指的是欣赏阅读图画书的读者,有时不仅仅是儿童读者,还包括和儿童一起阅读的成年人。图画书作者在创作时,不仅是为了儿童阅读的兴趣,同时也为了抒发了一种诗意情怀。

这种情怀多来自于作者对自己儿时生活的“怀旧”。如凌嵩的《我们小时候》系列图画书,在《妈妈的小时候》、《妈妈的妈妈小时候》中用简单笔墨勾画出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生活片断。60年代的公社大食堂、露天电影、小人书摊等;80年代的胡同、胡同口跳房子、街口爆米花机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个成长的瞬间。图画书中的这些场景,体现的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儿童在和长辈一起阅读时共同找寻那些珍贵的回忆。这些图画书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具有温情、亲情的诗意空间,更多地是获得儿童伴读者的共鸣。

这一诗意空间的建构还来自于中国人对传统民间文学、经典文学的集体记忆。林秀穗和廖健宏的《进城》通过黑白版画讲述了《父子骑驴》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书中将路人的角色转变为孙悟空、张飞、武松、等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其中作者通过姜子牙钓鱼来对照自己的领悟。 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契合,在这个故事中就融入了父慈子孝的传统美德。再如李瑾伦的《子儿,吐吐》、陈致元的《小鱼散步》、杨志成的《狼婆婆》等作品,读者可以于故事情节和画面的童真趣味之外,感受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对创作思维和艺术表达方式的统摄。

中国民间故事、传统家庭生活这些集体记忆,是目前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主要题材。创作者们用他们最擅长的水墨水彩、线描、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在图画书中构建了生动有趣、熟悉而陌生的诗意空间。

“形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人精神飞越,超入美境;而尤在它能进一步引人‘由美入真’,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3中国原创图画书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要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创作者需要在中国传统美学的指引下,将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有机结合,在图画书中为儿童提供一个可供“游戏”的、“由美入真”的诗意空间。

注释: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7页.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3页.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0页.

1.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谈凤霞.突围与束缚:中国本土图画书的民族化道路——国际视野中熊亮等的绘本创作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48-153.

猜你喜欢
水墨画图画书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水墨画作品
自由的畅想与表达——读杨辰小朋友的水墨画
神奇的图画书
冬日浪漫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韩潮水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