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理论建构

2018-07-12 09:26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诗学

对文学的理论阐发式话语被称为诗学。诗学中的诗并不限于韵体诗歌形式,指的即是文学。西方古典文学理论传统即是在表达对诗的理解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早在古希腊的荷马和赫西奥德时期,西方就已存在将诗看做娱乐或说教工具的零散评论。公元前四、五百年时的古希腊诗人品达精于诗歌技艺,作出了与诗歌创作有关的最早的批评性文字。五世纪的诡辩家为了达到劝说的修辞目的而透彻研究语言的效果。但西方诗学基本框架的奠基人当属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

柏拉图对诗的看法与其形而上学观一脉相承。现实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呈现的外观是对理想形式的模仿。诗产生的图像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制。真理只存在于非物质的理想形式中,那么诗就是欺骗性的,是对存在的缩小。在《理想国》第十章,柏拉图的模仿不仅指诗,还可指对现实进行仿造的所有艺术活动,而在其他地方也用该词指话语。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似乎信奉缪斯诸女神诗学灵感教义,例如诗意的疯狂。在这层释义下,诗人仅是神之代言人,创作诗歌是多余的。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诗学方面的建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是西方第一个建构分类学对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作家。尽管亚里士多德认同模仿即仿造,但他也将模仿看作自然愉悦的人类驱动力,不特别强调模仿的真实性或模仿产生的事物的种类,而更强调诗人模仿的技能和说服力。诗学非是事物种类而是制作或技艺。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在《诗学》一书中谈论诗的本质,他所关注的只是诗的艺术,即能成功打动观众的做诗技艺。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本身就是存在,其所包含或唤起的理念仅仅是第二现实,这与柏拉图的观点恰好相反。在柏拉图看来,形式是事物的外在性质,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式才是事物的内在性质,比如橡子的存在就包括橡树的图案。

文艺复兴时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严格定义了类型,其实这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误读。当代的文学类型概念在18世纪时方才成型。尽管描述并不完备充分,《诗学》确实列出了当时主流艺术类型的一些基本特征与模式,但亚里士多德对区分各种文学类型或种类并非有意识地关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讨论的并非当代读者据其标题可能猜测的抒情诗。他的兴趣在于他生活时代的主要艺术形式,诗剧。在《诗学》中讨论的模仿是对行动的仿造,通过有技能的艺术家技艺形成某种特殊形式。如果在亚里士多德作《诗学》之前抒情诗传统就已经确立的话,他的视野理应更为开阔,对模仿这一概念的框架界定可能会更广。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可以通过对某一媒介有技巧的操纵来描绘外部物体,但诗只在艺术成功实施的过程中产生,而绝不会在预制或可预知的形式中出现。产生就是制作,是过程。罗森梅耶指出,制作过程的形式是创作过程能够成形的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重要的是艺术而并非产品。在此过程中,模仿是方法手段并非最终所得。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是通过仿造和虚构以获得逼真,而达到终点的主要方式是结构或情节,而并非性格特征、思想、措辞、旋律或景观。诗学的目标并不是要复制自然,而是要发现怎样通过仿造和对自然事物的呈现产生诗,并达到艺术上理想的美学效果以打动观众。亚里士多德显然意识到美学效果这一问题,因为《诗学》探讨的就是悲剧对观众情感的影响效果。亚里士多德对宣泄的描述关注的是观众某些情感的觉醒。

在西方古典文论传统中,对诗的讨论还总与对修辞的讨论纠缠不清。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与诗学进行了区分。诗学作品是模仿性的,通过讲述虚构故事产生效果。修辞作品则是非模仿性的,通过呈现事实证据,逻辑论证和劝说性上诉来影响观众。雄辩家通过陈述和提供证据来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接受,这些陈述和证据让观众一目了然并且具有事实根据。而诗人创作的故事其实并不是身边的事实情况,尽管确切但很明显是通过推理得出的一般性概念。罗马时代文学地位衰退,而作为市民话语媒介的“法庭修辞”兴盛,然而修辞学家也鼓励对文学作品的修辞进行研究。

中世纪时,亚里士多德似乎被遗忘了,贺拉斯的《诗艺》却被人们广泛阅读和模仿。贺拉斯紧随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但他强调语言艺术既让人愉悦又给人教诲,目标除了美学还有说教。中世纪早期,诗歌被置于语法下考量。12世纪文艺复兴后诗歌被置于修辞学之下。修辞学与诗学间的区别很小。当时的诗学研究得最多的是与修辞学紧密相连的韵律学,研究的主要艺术形式是韵体诗歌。直到中世纪晚期的法国诗学,诗学才再次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中世纪诗学长期讨论韵体诗歌的局限。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昆体良文本的复兴。西塞罗对风格进行了三分并重新恢复礼仪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学观与亚里士多德差异不大,认可其方式是模仿,却更提倡诗的说教功能,并将诸多本来旨在描述的性质立为规定性准则。古典文论波瓦洛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描述提出的三一律就是典型例子。后又有蒲柏效仿波瓦洛,作《批评论》讨论诗歌艺术。

西方对文学的理论建构始于古希腊,基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的模仿观。18世纪,约翰逊博士的仿古典批评再提模仿,让文学理论再次回归了古希腊先哲对诗的讨论。总体而言,对作为模仿的诗的理论讨论一直是西方古典诗学的核心问题。重回西方古典文论的这一重要理论发端方能更透彻地理解西方文学理论体系。

[1]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方丹,达维德.诗学——文学形式通论.陈静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迈纳,厄尔.比较诗学.王宇根,宋伟杰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诗学
背诗学写话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柏拉图的椅子
柏拉图《法律篇》土地与农业法条译注
让大脑绕个弯儿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