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先锋歌曲《忐忑》

2018-07-12 09:57:19路海燕河北交响乐团0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作曲家听众声乐

路海燕 (河北交响乐团 050000)

歌曲《忐忑》是2011年从网络走红的一首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品,该作品被大众称之为“神曲”,作曲是德国作曲家老锣,演唱者是龚琳娜,歌手本人是一位受过传统声乐技法训练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的歌手。该歌曲从创作理念、舞台表演、审美张力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当代中国音乐的创新意识,走红之后,社会上即刻掀起了对它的翻唱或改编(主要是换上新词)的二度创作或演唱,如不少综艺节目上开始了以演唱这首歌来提高收视率、湖南等地的一些老年合唱团以换上新词曲调不变的形式来排练合唱版得忐忑、选秀类节目也开始了以翻唱这首作品作为观众的大看点,这首歌为何在一夜之间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度?欣赏该作品的听众,或者说观众(一位歌手的表演风格也是该作品的不可丢掉的创新点,具备了视听性二种元素)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出发点来对其关注的?笔者将从二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是对不同层次听赏者的划分及背后原因;其次是该作品本身音乐的特点,希望透过这两方面来探讨解析这首作品的价值和社会学意义。

一、关于欣赏群体的划分及作品在社会上的传播

2011年春节前夕,《忐忑》在网络上瞬时间迅速走红。这个很具有突破意识的先锋作品,歌词全部被象声词替代、旋律变得起伏很自由、人声走向了器乐化的趋势,但又没有跃出声乐所能承载的表现力,乐队也出现了中国传统式的支声伴奏,但这种支声性又不是那种简单的辅助,而是经过作曲家仔细考究的中西有机融合,这种声音终于突破了那种多年来在声音上千人一声、技术与情感主次颠倒,在表演上程式化复制严重的悲哀境况,歌手的装束与该作品的创新意识一样一脉相承、新颖别致,歌者舞台上的演绎做到了尽情忘我、锐意求新、不拘一格又带有原始情怀的教迷狂般的表现等等,这些大胆的创新元素是大众选择把《忐忑》作为新年新话题的大焦点,尽管听众很多、很广,但,透过一些乐评及大众的回馈意见,我了解到在广泛的听众里,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显示了不同层次、审美境界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笔者将听赏者分为下面4个层次:为了标新立异,只图追求新鲜感的低审美能力的欣赏者;认为该作品纯粹是恶俗、闹剧的欣赏者;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新意, 并知道这首作品并不简单是个“闹剧”,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不能做出确切判断的欣赏者;经过专业音乐学习或技术训练的业内人士。

透过对以上四个层次的人数情况的考察得出:从第一层次到第四层次的听众人数呈现出人数越来越少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发展节奏快、精神物质不能齐步、意识多元化、艺术商业化严重的今天大众对艺术的反馈也体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层次最高的、审美能力较好的听众占的比例是最小的,标新立异不求甚解的听众却占据了最多的人数,而且为这首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个现象充分说明了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浮躁、求新、立异、多元、趋于彰显个性价值的倾向,同时也显示了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大众的意义与作用是多变而复杂的,而且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关于该作品的创作及表演

《忐忑》是由德籍作曲家老罗为龚琳娜量身定做的一首歌曲,作曲家本人喜欢东方风格的音乐尤其喜欢中国的传统音乐,加之在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得作曲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人情、传统艺术有了深入的理解,老罗在听了龚琳娜的一些传统民歌演唱后说:“你这种声音是做出来的声音,作为一名歌者你应该用灵魂去歌唱,用有灵魂的声音打动你的听众。”从其作为一个外国作曲家能够对一位歌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中国民歌手给出这样高瞻远瞩又切中时弊的评论,可见作曲家本人的审美能力是相当有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在技法上作曲家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如采取五声性旋律、借鉴民歌中的同头异尾写法、加花变奏、以丰富的线性旋律和支声伴奏替代立体性的和声写法等等诸多方面;在配器上使用中国创统乐器,如琵琶、竹笛等。乐队简约而轻盈,伴奏清新明快等;尽管这些传统的元素让我们听起来很熟悉亲切,但是细心的听众又会深深感到在熟悉的同时总有些不一样的东西,笔者认为这种不同的东西不是技术上的因素,更多来自于怎么样去演绎它,是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也就是表现主义美学的理念使得这首传统性的作品彰显了不同,也就是更多的是反观自身,就我国民族声乐界的现实状况而言,多年来共性的声音听得耳朵起茧、个性的声音渴望而不可闻;声乐创作上水平相仿、复制或简单的移花接木的创作屡见不鲜,当然也有难得的部分创作者保持了以艺术性为核心的理念,但,从整体创作上没有显示出积极的求新进取;声乐表演上(传统声乐)和传统戏曲表演一样程式化严重,歌手难于突破旧的程式创造出与声音更加形神融合的新艺术形式。这些方方面面都是阻碍作品艺术性含量的因素。

歌手在演唱技法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了各种唱法的特色,摒弃了“独尊一家”的理念,在演唱技术上海纳百川,有机的吸纳了美声、民族、通俗、戏曲的各种不同特点,使得歌曲在音色上变化多端,浓、淡、深、浅、清、浊、亮、暗多样而丰富;在演唱风格上难以归类,独具一格,很难把歌手简单的归于某一类,故而称其作品为实验性作品。歌手从传统民歌中一路走来,掌握了娴熟的传统演唱技法后又更进一步达到了循规蹈矩后的超越技术的层次。

三、关于作品

《忐忑》无疑具有先锋实验性的特点,也正因此这样的一首作品注定了它本身的命运是难逃争议与时间的考验的,但,这首作品在当下的中国歌坛出现,笔者认为是“英雄遇上了正确的时代”切中时弊的击中了声乐领域现状中的要害,给歌坛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纵观古今中外,引领未来的艺术品往往在初期都会经历一个最初很受社会争议的过程,但,相信在时间的长河里,随着人们思想文化、艺术素养及社会文明的进步,《忐忑》这首作品终会走出当下人们对它的多样化理解,在争鸣和考验中释放出它应有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作曲家听众声乐
小小作曲家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