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10037)
所谓城市形象即城市在人们眼中的形态以及心中的印象,城市形象的包装与传播紧密相连,而近些年来的城市形象的打造以及广告传播看似在往个性化的道路上前进,实则在操作的过程中免不了的受一些不可操控的力量的影响,比如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操作部门的不专业、管理者侧重点不同等,这些都会在个性化城市的打造过程给预想效果打折扣,而包装与内涵的不相符也给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制造出“挂羊头卖狗肉”的的尴尬境地。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组成的有机部分,在各城市如火如荼的旅游环境打造过程中,城市景观的作用不可谓不大,但如何将城市景观融入城市形象的打造过程中也是我们在当今城市形象包装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城市的原生形象是特色城市塑造的基础。“重塑”不是大刀阔斧的重建与改造,“重塑”是尊重自然、改造自然。老子的“道法自然”理论强调改造和设计原本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在西方哲学中,自然又有产生、生长、原本该是那样的含义。如今,城市建设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城市设计的针对性成了必要,当城市的问题日益显现,那么如何改造和设计城市就成为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方向就是环保的、便捷的,时尚的,那么城市景观设计就必须是生态的、绿色的,城市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建设一直在与时俱进,但也有不变之处.那就是与自然环境比邻而居,将山河湖海纳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起居心理上,是中国人城市建设的传统,而这些传统不应该被抛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景观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自然地、原生的、还是寄托着人们的情感的,人们总是将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以及道德情操相联系,这些情感衍生到景观造景方向自然会被赋予不同于西方造景术的人情意味,而在对美的欣赏上,这些中国传统的思想和造园手法也走进了如今人们的审美感觉中。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造园布景,这些手法都是及其常见的。例如在在景观场景中,设计师们也更加喜欢运用梅兰竹菊造景,在景观节点的起名上,如听雨轩、畅春园、兰苑等都是寄寓着人们的审美和道德趣味。当然,它们也代表并传播着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现如今,在建设和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话语权一般都是在政府部门的手里,设计手段也是要上下全面的各级统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计的产生和落地,经济问题成了各方的绊脚石,除此之外,还有政策等各方面不同的原因,而恰恰是这些建设和改造主动权的拥有者,造成了专业与话语权不对等的矛盾问题。从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的方面,自然远远不是政府业绩的开辟场,而是特色的自然、自然的特色,是居民可参与的野趣,同时也是外来者的惬意。在城市里,自然指标也不应该只是城市的硬性规定,而是真正可以体验、可以进入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这也有可能造成不经济的环境改造现象的出现,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改造应是远远低于指标的放出与完成,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环节和财政支出。
不过,自然的景观依然满足不了特色景观的要求,具有特色的景观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依托于城市的形象定位与城市历史文化而构建的,这种构建不是单一模块化的搭建,而是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还要符合艺术审美情趣和现代人的功能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城市景观才具备生命力和影响力,打下城市文化的烙印。
具有特色的城市该是具有创意的城市,同时也该是饱含着城市历史韵味的城市。如今,建设理念的指导性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文城市”理论的提出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再生、城市包装宣传的设计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遗迹的再利用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探索性意见。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保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种现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发展方向的转变,也提升了城市在保护和修缮城市遗迹、文化遗存的积极性,说到底是国民整体知识素养的提高,这在客观上受到了国外的一些城市建设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构成了国内外的两个转变既构成了当今新型城镇化视野下考察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新特征的文化语境,又成为解释当下遗产传承保护、城市品牌形象建设路径的契机1。
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在城市中的方方面面, 对于城市而言,城市景观是历史的承载者,某种意义上讲,城市景观就是历史景观。城市的功能相当于容器,历史生出了城市,相反,城市也承载着历史。如果没有城市,那么很多历史将无处安放,同时,城市也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丰厚了历史,城市与历史二者本身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景观更新换代、古今辉映,这本身就是历史的一种符号化和实体化的表现2。特别是一些古城,拿洛阳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件历史文物,是研究人类阶段性历史的完善的标本,它承载着洛阳这一城市形象的一部分,但是在城市更新换代的过程当中,历史将如何保留或者延续,我们也应该从景观设计和构造的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问题3,就如文章开头所言,一个城市虽然有物可言,但如何言物、用什么样的方式言物才不至于“挂羊头卖狗肉”,这是在依托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下我们要做的事。
城市是人居住和聚集的场所,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选择场所,并根据自己生存和生活需要建造建筑和景观,这就造就了城市。城市说到底是人生活的场所,所以,城市的发展和建造是为人所服务的,所以,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包括生存以及审美的需要,并且构建适宜人发展的场所,这在城市形象的构架过程中及其重要,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不单单指外部景观的搭建和设计,还有其城市居民风情面貌的呈现,这样的城市将会更加具有人文气息,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在城市发展当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同时也对城市形象的展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宜居小城市的说法日益盛行,媒体上报道着全国幸福指数高低的城市排行榜,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一个城市的魅力,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那么,在城市景观的构造中除了要满足符合城市特色之外,居民的参与性也是景观构造的一部分,这其中包括居民对自己居住场所景观的发言权,以及根据城市居民活动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当地居民的面貌与心理感知造就了地域的特殊性,人对地方景观的感知包括对气候、季节色彩、历史、土地利用、建筑等方而的感知,这种感知也会受时间、空间、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有所差异。4洛阳市因为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文化深厚且又是全国文明城市,宜居旅游名城的头衔必然造就其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再加上洛阳牡丹文明天下,那么由其带来的城市活动如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就催生出了各个以牡丹为主题的公园,这就是景观的独特性,而这又是由城市居民以及旅游产业带来的景观现象,所以,在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包装过程中,这一点的考量及其重要。
对于人们而言,一个城市的形象的获取并不单纯靠政府的包装和宣传,也不在一个城市多少地标性建筑,人们对于城市形象的获取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自身的观感体验,这种观感即是城市面貌的呈现,而城市的面貌又包括城市的街道绿化、建筑、人文关怀、居民的生活面貌、历史积淀、自然地理环境等等。所以,城市的形象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景观就是其最大、最直观的一个部分,再者,城市景观形象特色作为一个城市景观发展的驱动力,既是城市景观长远发展的坐标,支撑整个城市景观生存、竞争、变化,也是城市景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优质的城市景观形象特色能增强城市的识别性和记忆性,提高城市知名度,突出城市的魅力5。由此可见,特色城市景观对于推动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在历史传承中前进,而左右其发展的则是其中的居民,人是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也是一个场所精神的传承者,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落,居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出适合场所、适合其中居民的精神,而这在城市当中,就表现为城市精神。城市景观的深层蕴含着一种城市精神,附着在形体、观念、思维之上,包含着市民的集体记忆,勾勒出对未来的想象,表现出社会凝聚力。6城市在发展中不断毁灭、重建、复制、升级,这个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府法规政策、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文化变迁等等,但是在这些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个城市总会有只属于它的独特的城市烙印,它包含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风貌,如洛阳市被誉为“九朝古都,历史名城”,这块土地上见证了不止九个朝代的兴衰,而每个朝代自有其独特的风情风貌。大唐盛世,它是举国来朝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建国初期,它又是风风火火的拖拉机产地;如今,它成了旅游小城、宜居之地。时代和当时的居民们赋予了它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气质,它也在其发展和变迁中融合与演变成独特的城市形象。而由此,城市精神反哺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又是其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且,城市也借用其景观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与历史,展现着其独特的城市风貌与形象。
在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城市形象的个性化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居民、游客与城市生态形成亲密互动,并使其能与历史文化产生对话,是塑造和丰满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城市场所形象的个性化塑造应当包括其政府的执行力与政策普及、城市历史人文的外在展现、城市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等,这些在完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建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城市之美也在建造过程中向外界传递着独特的精神特质。总之,为了避免城市趋同化问题的显现,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着重把握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构建个性合理的场所精神,积极推动城市建设的优化升级,围绕城市形象的个性化打造提升城市魅力,并且在城市精神的培育上提高城市吸引力和传播力。
注释:
1.孔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特征与城市形象塑造[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17-19.
2.罗彬彬.城市文化传承策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7,32(04):38-41.
3.罗彬彬.城市形象美学建设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9):148-153.
4.丁山,吴冬蕾,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方感知研究[J].艺术百家,2015,31(06):113-117.
5.李光耀. 基于CIS理论的城市景观形象特色营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6.汤箬梅.景观媒介与城市形象传播——以南京青奥城市景观为例[J].新闻传播,2014(1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