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动作视域下小学途中跑教学研究

2018-07-12 08:29:57
运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慢动作本体跑步

朱 宇

(南京市金陵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慢动作视域下小学途中跑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与途中跑、慢动作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方法、手段。

1.2.2 专家访谈法 采用访谈对知名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了解途中跑的理论基础,并提供解决方案。

1.2.3 案例研究法 以南京市金陵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例,从慢动作对途中跑教学的设计、实施、分析、思考和总结等环节进行研究归纳,把研究融入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并实现定期反思和系统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途中跑练习

正确的途中跑,要符合人体解剖学的特征和途中跑的运动生理力学原理。途中跑的动作要点:当摆动腿前摆至最高点时,做积极下压着地缓冲的动作;当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上方后,要积极有力地蹬地;当蹬地结束后,支撑腿蹬离地面,随大腿的向前摆动,小腿顺惯性向大腿靠拢,做大小腿折叠前摆的动作。正确途中跑的要求,重点强调两臂屈肘前后大幅度摆动,摆臂有力和下肢蹬摆配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是很难做到蹬摆配合。根据儿童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泛化现象普遍存在,如站立式起跑中常见的同手同脚现象,但在跑步途中却很少出现,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渐形成途中跑蹬摆结合的动力定型,提高学生的运动神经系统的分化能力,表现为跑的协调性提高。

2.2 慢动作与途中跑教学的相互关系

2.2.1 慢动作有助于途中跑数学的掌握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如上体的姿态、蹬摆协调配合、摆臂不规范等,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腿部蹬与摆的动作,许多学生会出现蹬地动作不充分或者前摆幅度不够、摆臂动作不对等各种情况,通过慢动作,加上教师提醒或讲解示范,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跑步动作的优缺点,通过与动作表象进行对比,提高自我本体感觉,在下次的练习中学生自身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学生从慢动作关注的信息越多,越有助于加深对技术动作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而且根据对比实验发现,引入慢动作后,学生的50m成绩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它对提高运动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2.2.2 慢动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途中跑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当人有某种需求时,才会对事物产生兴趣。有了慢动作,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行创作性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实验表明,实验者都认为慢动作较大幅度提升他们学习途中跑的积极主动性,增加了跑步的内在动力,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出现反复练习的厌恶感,反而有一种成就感。

2.2.3 慢动作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途中跑错误的运动觉 一切运动技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本体的感受最先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借助本体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个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状况。途中跑需要有较好的自我本体感觉、腾空过程感知、控制自己身体姿态。学生观察视频中自己途中跑慢动作,和自己脑海中原有动作进行对比,体会两者的不同,逐渐提高自我控制身体的能力,纠正错误的运动觉,如途中跑过程中的摆臂,体会前后大幅度的摆臂。

3 结 论

跑步是人的一种运动本能,也是一种技能,通过慢动作更便于小学高年级的途中跑教学,对途中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能有效改进学生的身体姿态和途中跑技术,让学生能跑、会跑。

猜你喜欢
慢动作本体跑步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哲学分析(2023年4期)2023-12-21 05:30:27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4
跑步穿什么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中国音乐学(2020年4期)2020-12-25 02:58:06
智斗知县
带表跑步
拒绝体
文苑(2016年1期)2016-11-26 19:25:07
慢动作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5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金色年华(2016年10期)2016-02-28 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