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同声小学 528244)
浪漫性是什么?首先“浪漫”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方言及古代法兰西语“romance”和中世纪一种叫做“传奇”(roman)的民间文学体裁,常为富有诗意、充满想象的意思。而“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浪漫主义”偏重于表现主观感受,抒发强烈的个人感受,喜欢以自然为题材,重视民间传统。然而浪漫性,就应该有勇于表达自我感受、亲近自然、充满想象力等这些特征。
威廉•莫里斯出生于一个富足的资产阶级家庭,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大学期间,莫里斯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为中心,从事社会活动和艺术研究。虽然莫里斯最后没有走向前拉斐尔画派,而是成为一名设计师,但他的艺术思想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他厌弃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认为那一切装饰只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这种过分的装饰是无用的,他反对机器生产方式,这样生产出来的物品不仅质量日剧下降,而且完全一模一样,再也没有昔日工匠各具特色的风格了,在他看来这种生产方式只会产生出“迟钝的劳动者”和“轻浮的寻欢作乐者”两个阶级。
《乌有乡消息》是威廉•莫里斯最为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他用象征的、幻想的方法来描述了一个不存在的美好的共产主义梦境,这种浪漫主义情怀,莫里斯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也带进了他的艺术设计之中,无论是哥特式风格的红屋,还是墙纸设计的题材来源于自然,都能很好的发现这份浪漫性。
威廉•莫里斯说过“若我被问及什么才是我最为看重,同时又是我最想拥有的艺术成果,我想我会回答是:一幢住宅……”莫里斯是幸运的,他完成并拥有了这样一份成果。
这是一座特意把红色外砖裸露在外的建筑,所以取名为“红屋”。这种外部设计达到了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追求外表的简洁,亲近自然,醒目的红色外砖,活生生的一幅童话故事中的画面就此在英国的郊区呈现。与当时社会上风行的维多利亚风格相比较,红屋这样的建筑显得自然很多,使人们在感官上远离了那种浮华的喧嚣,好像纯净自然的一方净土出现。
威廉•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进修神学,他在那受到了拉斯金先生设计思想的影响。拉斯金先生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宣扬“师承自然、忠实于传统材料”之类的观念。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的道路。“红屋”这座复兴的哥特式建筑,不等于简单的复古,而是被莫里斯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就像诗人喜欢托物言志,而设计师就把自己的意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之上。
威廉•莫里斯不喜欢机器生产的方式,在装修这座红屋时发现左挑右选都找不到一件令他满意的家庭用品,于是他选择自己设计。室内采用纯手工设计,其实花纹样式取材于自然,达到了实用美观的效果。莫里斯在设计中,像画家一样,不只是按部就班做设计,而是勇于表达内心感觉,设计作品只是他艺术创作的媒介而已。
在1881年,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评价莫里斯为“诗人和造纸匠”,威廉•莫里斯也说过“一个家伙织挂毯的时候若不能同时想出一首好诗,他就永远不会有什么成就。”脑海中不得不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画中几名设计师创作着世界上最美的图案,还没看到之前就能从他们口中吟送出来的诗歌就已经能感受到那图案的绝。
威廉•莫里斯的墙纸设计中多选用植物和动物作为母体,有一种中世纪田园风格,这是受到拉斯金“师承自然”的观念所影响,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越显得他设计出来的墙纸更加独特与具有吸引力。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纹饰,看似取自生活却又在现实中又寻觅不到的奇花异草,更显得在墙纸的设计中他有自己的理想国,一个充满这种瑰丽样式的花鸟世界,并具有东方式的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特征,简化了造型,更加突显了图案和色彩的完美结合,正如浪漫主义所强调色彩感受而忽略造型艺术一样。莫里斯注重色彩层次,浓淡配合,你会发现其中虽表现的是闲适的自然花草,然而,其结构安排,构思并杂乱.随意拿出他作的一幅壁纸,画面是饱满,流畅的,但从不是杂乱无章的.其作品结构严谨,无冗繁、松散之感,并极具装饰趣味,体现了"生命与秩序的内在的美"的哲学思想,包含着别人难以模仿的真正的图案设计语言。然而这种复古的花鸟图式和并不张扬的色彩,体现着莫里斯富裕生活和良好教养沁润下的涵养与品位。
威廉•莫里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是设计师、文学家、诗人、老板,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作为现代设计之父,艺术理念对后世影响一直很大,强调淳朴、自然、实用的原则。他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全部注入到自己设计作品之中,画家的媒介是画布,而他则是通过设计之物来传达其浪漫的情感。这种浪漫性的关注也是在讨论他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给壁纸、椅子、房屋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1]李金泽.威廉•莫里斯书籍设计及出版活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4.
[2]赵雨洁.威廉•莫里斯图案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