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风 (云南艺术学院 650000)
在云南花鸟画家们的创作中,通过花鸟物象与笔墨韵致的表达,均渗透着他们对中国传统和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诠释和浓情诗意。不同云南花鸟画家们的知识结构、生存体验各不相同,艺术风格、审美趣味也迥然有别,共同建构了云南花鸟画纷繁多元的格局,笔者希冀透过这些花鸟画家及其作品窥探云南花鸟画历史变革的脉络线索,寻求云南花鸟画艺术现代建构的更多可能性。审美理念的转捩与表现题材的流变是艺术思想觉醒过程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云南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云南本土意识与云南地域自然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仍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特点。
袁晓岑、王晋元、朗森等老一辈云南花鸟画家展现了我国当代美术界和云南花鸟画坛在艺术创作上所树立的创新意识,表现了明显的云南地域特征,在探索新时期云南花鸟画题材、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和多种艺术风格过程中的创造热情。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由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美术家协会联合驻办的“花鸟·云南”画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展出。“花鸟画”在云南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画展中选取的画家活跃于当今的云南花鸟画坛。其中,写意花鸟画家张志平、孙建东、杨卫民、满江红、陈乙源、何阿平、虎勇、李金光的作品展现了“本土画家”对“云南花鸟题材”的持续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吉瑞森则是以“云南题材”来进行创作的众多“外来友人”中的一员,他们的艺术又各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而郭巍、赵芳的作品部分地反映了当今云南“重彩花鸟画”的创作情况,刘涌则代表着“现代水墨”的创作路向。此次取向多元、遴选严格的花鸟画展览也成为了观众和学术界了解、研究云南当下花鸟画创作的一个窗口。在中国画发展谱系中,花鸟创作是云南中国画画坛能够作为特殊现象,加以研究的唯一画种。无论在艺术语言和表现题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经过55年的发展,各个画种都有相应的学术传统。如花鸟画从袁晓岑全景花鸟在中国画坛产生影响以来,美术学院中国画的花鸟画创作一脉相承,成为云南最为重要的学术力量。老中青年三代艺术家队伍在展览中的亮相,也为云南花鸟画这个历史悠久的学术谱系增添了新的光辉。2017年6月9日,应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之邀,来自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花鸟画专家教授有于光华、韩璐、唐建、马麟春、岳黔山、林维、叶芃、季琳琳、杨卫民、郭巍、赵芳、陈乙源、满江红、何阿平等齐聚昆明,举行全国花鸟画名家香格里拉采风写生及教学系列活动。全国花鸟画名家香格里拉采风写生及教学系列活动是“【花鸟·云南】中国画展第二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花鸟·云南】中国画展作品创作的需要,又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之间教学交流的重要契机。外出写生,转换题材的同时也更易从另外的角度发现笔墨规律,有些惯性思维有所改变,作品的表现才可能更加全面,从而促进创作创新。而对于写生与教学的关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们表示,从教学上来说,针对传统的临摹、讲习,包括对花鸟画的造型、艺术语言等问题,很多都是在课堂上解决。到了自然环境当中,大量新鲜的题材,大量鲜活的感受,让每位花鸟画家都处在一种激动的状态。对硕士研究生而言,写生并非就景取景,完全的写实状物,而应该是把自身对景对花鸟的理解和题材结合起来,延伸到一种艺术感觉上来,从内心由衷地触发情感,笔下的物象花鸟才会动人。
云南花鸟画体例的衍变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律,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有云:
“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1
在感受大自然的时序变化尤其是“借物咏怀”以观照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上,云南花鸟画家们的作品具有着某种经久不衰的人文特性和精神内核,它成为云南花鸟画家们观照世界、叩问自我的一种价值建构的方式。在当代云南花鸟画的审美格局中,不难发现云南花鸟画家们在审美取向上所体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无论是文人简笔花鸟画在当代历史性转换所获取的全新的探索空间,还是工笔花鸟画遥接两宋在当代所呈现的再度复兴的景象,抑或是半工半写一体花鸟画承传统写意并入现代写实经验的新发展,再或是工笔重彩在纳入现代主义艺术语言中的新探索,毫无疑问,多元化探索是当代云南花鸟画难以抗拒的潮流,易言之,在单一的创作模式已成为过去的时代,云南花鸟画家们获得了空前的个性和语言自由,他们得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来反思“传统”,反思“现代”。
当代云南花鸟画家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花鸟画艺术的现代走向,无论是技术语言上还是审美层面上,当代花鸟画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创作景观。我们需以更为开放的视角、从不同面向来解读当代云南花鸟画艺术,也许能为地域美术语境下的云南花鸟画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路径。云南花鸟画创作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是整个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在传承民族优秀美术传统文化,探寻以现代风格表现地域风情的同时,也应当彰显对于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自觉、自信,以及对于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而自强不息的艺术精神,从而共同构成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本土化的审美资源及审美多元化的风格景观。
注释:
1.《宣和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