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倾城
那个暑假,老师问他要不要参加集训营,老妈为他安排了许多培训班。他想:薄弱点他不是不知道,待拔高处他也了如指掌,再好的名师也无非是督促学生反复练习。既然这样,难道自己在家不能学习?
于是,他像小学生一样把时间安排制成表贴在墙上,日程安排得密密麻麻,没有一小时空着。
他的宏伟计划只坚持了两天,严格来说,是一天半。第二天下午,小学同学找他玩儿,他们在咖啡馆玩三国杀,吃完火锅后又去一位同学家“吃鸡”。最后他准备回家的时候,老妈已经在微信上催了好多遍。第三天,他睡到中午才起床,越是着急于无数待完成的功课,越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不觉间,他又拿起了手机……
糊里糊涂地混过一个星期,班主任打电话问他的复习进度,他支吾半晌,最后决定说实话:“我这段时间的效率不高……”
“我知道。”班主任叹口气说,“微信运动上,第一页都刷不到你名字,我就知道你在犯懒。”
他一惊:“运动和学习还有关系?”
班主任说:“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反正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先是懒得动,宅着;然后懒得动笔,光看书不做题,觉得自己会了;再懒得动嘴,自以为在心里背得滚瓜烂熟就出口成章了;接着是懒得动脑子,稍微难一点的东西就不耐烦,就得查‘作业帮’了,看一遍,就以为自己会了……”
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班主任的每句话都是对的,都是他意识到却不敢触及的痛点。
后来他还是去上了集训营,自律不够,必须借助他律。营地离他家不远不近,步行40分钟,坐车三四站地。班主任建议他跑步往返。
于是,每天,他背着沉重的双肩包,里面有课本、辅导书、词典、参考资料、水杯……健步如飞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力量,未来像在冲向自己的怀抱。他越跑越带劲,越学习越上瘾,而理想似乎就在咫尺之间。
那一年,他考得不坏。
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元旦一见,胖了一大圈。一聊,他说有点儿担心马上就要来的期末考试,却一直进不了学习的状态。
他不甘心虚度,又懒得拿起书本。闲谈间,他说起了这段故事。我听完了,忍不住说:“其实,你的班主任已经告诉你该怎么做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全社会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远不如现在,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学校一定要学生每天晨跑。本来就住得远,早上五六点起床,扒几口食物,就得挤早高峰的公交车到学校,先跑上800米,再开始自习。当时满腹怨言,过了多年,我才领悟:南方滴水成冰的天气,若不先这样让身体温暖起来,光在教室里发抖就够了,还学什么习!
最重要的是,运动可以让身体和精神被调动起来,就像手机要滑一下屏,才从休眠的黑暗中醒来一样。
运动因此更像提醒,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生的事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应该做的,另一种是喜欢做的。运动往往是前面一种,意味着辛苦、劳累、不甘不愿。学习也一样,心里殚精竭虑并不够,重要的是真的去做。
我其实不喜欢运动。冬天游泳要痛下决心,夏天跑步永远挑不到好时候,只要起得不够早,外面就烈日炎炎,晚上也不凉快。无数更舒服、更好玩的选项在诱惑你,甚至就是坐在椅子上发呆,都比任何运动要轻松。
但运动已经是人生所有艰难的事中最容易的了。建筑一座大楼需要三五年,写一本小说至少半年,有人要写一辈子。每一条路都漫长又寂寞,你知道坚持的力量,你也知道坚持有可能一无所获。你只能反复说服自己,说服自己去跑步、去练瑜伽。
运动给人以喜悦,让你有力量。学习是苦工,熬夜要气力,如果是学个方程式都得吐口血的人,坚持不到中考。运动挤占你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你于是更加深切地明白什么是效率。
最关键的是,运动让一个人不懒。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仅此而已。不是有句话吗?灵魂与身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而我要说的是:灵魂若想上路,身体必先出发。身体若一动不动,就像被砍伐下来的大树,那上面只能长蘑菇,再不会结出甜美的花与果。
(一米阳光 摘自“思维与智慧”微信公众号图/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