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娜
【摘要】文章首先对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水质安全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技术管理
1、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供水的水质安全要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人们在长期饮用城市供水系统提供的饮用水之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二是在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城市供水系统可启动应急措施,快速恢复正常供水,保证水质安全。从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现状来看,影响其水质安全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1水源因素
自来水厂处理的源头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水源。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城市水源出现了不程度的污染。受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工业用水不规范排放的影响,城市供水系统的水源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源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威胁到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
1.2水厂因素
自来水厂在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不论采用何种处理技术,均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如,部分自来水厂仍采用传统常规处理技术,导致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和难以降解的物质无法处理干净;在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时,技术人员通常使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或混凝剂处理受污染水体,这些化学制剂会引起水体pH值变化,易滋生大量微生物。
1.3管网因素
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网材质选用不当,加之未采用有效防锈防腐措施保护铸铁管或钢管,从而导致金属管道易发生结垢、腐蚀现象,严重时造成管道破裂,严重威胁到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此外,城市供水管网结构过于复杂,水在密闭的管网环境中停留时间较长,易滋生多种细菌,造成水质浑浊或微生物指标超标。当管网中的水流处于稳定流动的状态下,虽然可降低水的浊度,但是却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2、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措施
2.1水源水的技术管理措施
水源水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为此,必须重视对水源水的管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管理措施;可在水源地的取水口位置处设置围栏,并通过工程清淤的方法,对水源中的淤泥进行定期清理,避免其对水源造成污染,同时若是水源中的藻类生物生长过于茂盛,可以采用生物治理措施控制藻类生物的长势,如投放以藻类生物为食物的鱼苗等;在水源地取水泵房内设置投加装置,借此来向水中投放适量的高锰酸钾及粉末活性炭等物质,改善原水质量;与本地的气象部门、环保部门和水务部门进行联合,依托相关的数据信息,构建水源地监测信息服务网,借此来及时了解并掌握水源地及其周围水域的水质情况,根据水质变化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水源地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对取水口及其周围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构建起一道水源保护防线,为水源水质的改善提供条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获取原水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水质变化,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在适宜的地方建设应急水源地,当原水源地的水质出现问题时,可换至应急水源进行取水。
2.2净水厂的技术管理措施
净水厂作为水处理的主要场所,其采用的水处理技术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水质的质量和安全,为改善水质并进一步提升水质安全,可结合净水厂的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技术管理措施:
2.2.1对水的浑浊度及水中余氯进行控制。浊度是反映水质情况最为常用的一种感官性状指标,浑浊度越高,表明水质越差,安全性也就越低,反之,浑浊度越低,水质越好,安全性越高。在浑浊度的控制方面,净水厂可对现有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出厂水的浊度控制在0.3NTU以内。水中含有一定的余氯,能够对水中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为确保水质的安全,净水厂可将出厂水中的余氯控制在0.6-1.2mg/L。
2.2.2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净水厂而言,为保证水质达标,都开展了原水在线监测工作,对水的浊度、氨氮含量及pH等指標进行了在线监测。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原水的监测力度尚需增强,为此,可对现有的监测系统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对更多的水质指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水质情况,为改善出厂水的水质状况提供依据。
2.2.3解决氨氮突增的措施。净水厂采用的深度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氨氮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由于该工艺主要是依赖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去除氨氮,而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温降低等,会导致微生物的降解效果有所下降,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水中的氨氮含量突增,从而对水质安全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前加氯的方法,使氯与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生成氯胺。
2.3供水管网的技术管理措施
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是提高供水系统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具体技术措施如下:结合城市供水管网的使用情况,制定改造和重建计划,及时更换落后管网,并在改建过程中使用新型环保管材,降低供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定期清理管网内部死角部位的污垢,保证管网内清洁,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在城市供水管道周边不允许进行危害到管网安全的施工;强化清水池管理,不允许任何污染物进入池内。
结论:
综上所述,水质安全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为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应当对影响水质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改善水源地水质、净水厂出厂水质和供水水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居民真正饮用到放心的安全水。
参考文献:
[1]吕婧.长春市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进度计划管理研究[J].吉林大学,2017.
[2]齐培培,许峰,田楠,李宗祥.城市供水水质在线监测可视化分析与实践应用[J].中华建设,2017(6):59-60.
[3]吴薇,黄飞.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J].供水技术,2017(6):76-77.
[4]林明利.南水北调中线原水风险及供水安全应对建议[J].给水排水,2017(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