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张飞
【摘要】本文通过对冯家山水库灌区多年来灌溉水利用率问题的客观分析,探讨影响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因素和原因,结合实践总结出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方法和对策,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建立和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的目的。
【关键词】冯家山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1、基本情况
冯家山水库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千河下游,于1974年下闸蓄水投入灌溉运行,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供水为主,兼作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工程。
冯家山水库灌区地处渭北黄土塬区,灌区以千河为界,分东西两部分。灌区属于关中盆地地貌区和渭北黄土台原亚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灌区粮油作物种植以冬小麦、夏玉米和油菜为主,经济作物有苹果、葡萄、梨、桃、西瓜等。每年灌溉主要分冬、春、夏三季,为补充灌溉。灌区年平均总播种面积170万亩,年均灌溉水量1.232亿立方米,(年量大灌溉用水量2.515亿立方米)灌区分别从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和西干渠引水灌溉。管理局共设12个灌溉管理处,灌溉引水以支口计量,斗口收费的形式运行。
2、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22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其次,我国水资源南北地区分布不平衡,其中面积广大的西北内陆的水资源仅占全国的4.6%。陕西省水资源总量423.30亿立方米,属于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地区,再次,水污染及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由此可知,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并不丰富,无论从全球还是我国及本地区的现状来讲,节约用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也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一项基本政策。
3、冯家山灌区灌溉水利用率问题分析
冯家山水库工程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4年下闸蓄水投入灌溉运行。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因素主要有:
3.1从工程状况和运行管理方面,渠道输水损失大
(1) 冯家山灌区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灌溉面积多,土壤及地形地貌复杂,渠系数量多渠线长,配套建筑物复杂多样,在输配水过程中渗漏损失大,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2)工程经多年运行,各级渠道及过沟填方体混凝土衬砌板沉陷、裂缝、剥落、坍塌等,造成输水渠道渠底或边坡土壤发生管涌、流土和渗漏,水量损失较大。渠系及闸门、渡槽、涵洞、倒虹等建筑物破损形成的跑冒滴漏水量损失。
3.2从灌溉和用水管理方面,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配套不全,管理不善调节不力,灌溉水量损失大
(1)灌溉过程中管理不严造成的沿途小水库、陂塘和干渠搭泵发生的临时性偷水抢水以及工程隐患、水毁事件造成的水量损失。
(2)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渠道衬砌完好率低,控水分水设施不全,田间灌水管理不善引起的田面流失及泄水损失。
4、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区在一段时间内,田间实灌净水量的总和与灌区渠首引水总量的比值,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
因此要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就必须减少灌区各级渠道的渗漏损失及管理过程中的漏水损失,针对灌区存在问题和实际情况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4.1加强工程管理和以渠系防渗为主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提高渠道输水效率
(1)依托国家水利政策和资金,搞好硬件设施配套。①对干渠的填方、病险区段及全线渠道混凝土衬砌板及影响输水安全的重点建筑物进行更新,提高干渠输水效率。②对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的支斗渠系及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恢复和达到原来设计的支渠利用系数。加强灌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加强工程常态化管理,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提高输水效率。
4.2完善田间工程设施,提高田间用水管理水平,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1)争取政府投资,加大田间工程建设力度。逐步配套修好斗渠及以下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完善衬砌斗、农渠以下渠道及控制建筑物和量水设施,采用平整土地,畦田格田改造等各种工程技术措施,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减少末端水量损失,提高田间水的利用率。
(2)推广农民参与做好末级渠系管理工作,提高田间用水管理水平。
农民是灌区灌溉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应大力提倡和推广农民用水协会组织管理灌区用水工作。一要大力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处,宣传计划用水对增产、省水、改良土壤、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灌溉成本的作用,同时应制定各项用水制度和公约,保证用水计划的贯彻执行。二要在各季用水前检查灌溉和量水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行水;做好田间灌水的准备工作,如修好田间沟渠、埂畦和田间毛渠等。
(3)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水技术和方法,对作物实行适时适量的灌水,杜绝和改进以往粗放的用水运行管理模式,尽量做到精细化管理。
4.3通过积极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并推行相应的配套政策来提高水的利用率
(1)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動及日常性教育,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节水氛围,使群众真正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逐步形成我国严重缺水的忧患意识,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节水的必要保障。
(2)加大农业节水设施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水利设施;贯彻落实合理的水价政策,调动群众管水和节水的积极性。
完善水价管理体制,以价格杠杆推动节约用水,多管齐下,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5.结语
通过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强渠道防渗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渠系利用系数;通过灌溉用水管理以及田间科技节水,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最大程度的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治水新思路,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使有限水资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季仁保,汪志农,吕宏兴,王密侠,曹红霞等.灌区水量调配与量测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年1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