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被定位在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学术出版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学术出版社作为实现中国学术话语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平台,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进一步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体系方面,应结合学术出版社积累的实践经验及需要,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学术出版;学术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姚冬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1.010
一个国家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对其文化软实力的最有力诠释,拥有话语权,才能在国际事务或者重大问题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传达自己的价值取向,为自己代言立声。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为学术出版“走出去”和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学术出版是实现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平台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是人类出版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服务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精英,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和资政育人的功能,满足人们对原创性、前沿性知识消费的需求,处于整个出版产业链的顶端。一个国家的学术出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在实现学术国际话语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
1.學术出版是实现话语转换的重要环节
学术出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与平台。学术出版机构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帮助中国学者、中国学术观点走出国门,直接进入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并通过中国本土学术出版的国际化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使中国本土的知识体系能够以国际通行的、易于与西方知识体系对接的出版形态公开,从而有效扩大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2.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是突破西方出版机构话语权垄断的重要路径
中国学术出版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土知识体系升级,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还有助于掌握内容的主动权,促进中国话语体系的正面宣传。当前,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固然与中国话语体系自身的能力建设不足有关,但除此之外,西方出版机构和媒体对中国本土内容的自觉过滤也会对中国学术传播造成一定的阻力。而采取中国本土学术出版机构与西方出版机构合作的模式“借船出海”,既能够直接与西方学术出版机构进行对话,又有利于掌控主导权,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作用。所以,总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多年来在国际话语权建设上的探索和经验,将会对国内相关部门、机构有关中国话语体系的研究及方案设计、国际话语权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探索与经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我社)自建社伊始,就致力于中国学术话语的海外传播。近年来,在谢寿光社长的主持下,我社制定了国际合作出版战略规划,通过与著名的国外学术机构、知名学者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访问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创新学术推广方式,大力建设学术数据库传播平台等方式,将我国优秀的学术成果以多种形式推向国际。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社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际学术界及出版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方面的学术出版积累和中国指数库的构建是我社国际推广的优势与发力点。
1.全面展开与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合作,搭建国际一流的学术出版与交流平台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丰富的学者资源的支撑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社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英国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和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荷兰博睿出版社、俄罗斯圣彼得堡财经大学出版社、法国人文之家出版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日本密涅瓦出版社、埃及国家翻译中心等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建立了学术出版合作机制。国际合作机构以欧美国家英文出版为主,日、韩、法、俄及阿拉伯等小语种所占比例略小。出版网络的构建与扩展为国际出版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全面整合优质学术内容,将有关中国文化、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理论成果推向世界
(1)“皮书系列”打响国际化头阵。2005年,我社将重点品牌“皮书系列”的国际化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并与荷兰博睿出版社正式签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报告系列英文版的合作出版协议。皮书“走出去”顺应了国际社会及时深入了解当下中国发展变化的需求。多年来,这些年度报告英文版持续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社皮书品牌化、规模化,这些外译的皮书以及在海外销售的皮书数据库,为国内学者的国际话语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成功策划了“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丛书”。为全面、深入、客观、准确地展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让世界了解中国,并给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借鉴,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国际话语体系,我社成功申报了“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丛书‘走出去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项目,并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达成合作出版协议,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丛书”(英文版)。“‘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丛书‘走出去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项目涵盖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生态6大领域50余种图书,首批书目已在2014年法兰克福书展推出。该丛书进入西方大学讲台,并以此为切入点,打造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道路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外学者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中国学者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学术进入西方主流话语体系。
3.以国际书展为依托,积极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
为扩大合作出版成果的学术影响,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我社与多家国际出版机构共同打造学术交流推广平台,通过举办国际性书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实现了中国学术成果与国外学术界及媒体的对接,使学术成果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我社还积极利用北京国际书展、美国亚洲年会、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举办多场学术专访或者研讨会,将出版社理念和国家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以学术报告会的方式就如何构建中国学术输出平台进行广泛直接的国内外对话交流,为中外学者搭建了一个国际学术推广平台,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专家学者及学术成果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4.设立皮书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出版社的学术评价能力和体系建设
2009年,为提升皮书学术质量、规范皮书品牌管理,我社成立了皮书评价研究中心,其核心工作是对出版社出版的皮书从内容质量、社会影响力监测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并组织了优秀皮书奖的评选,同时对皮书的出版形态、编辑规范、品牌推广等内容进行研究。皮书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对学术图书质量的现状分析,加大对学术出版能力研究,建立健全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出版社分类评价的参考,从而引导并带动整个出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制定推行学术出版规范,推动中国学术在内容与体例规范上与国际双重接轨
为社会传承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顺畅交流、提升中国学术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我社受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领衔起草《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积极构建与世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水平。2012年,我社对原有的学术出版规范进行了修订,并于9月份正式发布实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2012)》。新制定的规范是我社2006年与国際出版机构合作以来,研究和学习国际出版规范,并参考国际通用的《芝加哥手册》编写而成。新的学术出版规范的实施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将优秀的中华学术论著引入国际学术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建立中华学术话语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6.强力打造数字资源国际传播与推广
数字出版战略是我社转型战略中的重要部分,数字出版打破了地域限制,为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我社长期致力于数字出版的国际传播与推广,在数字出版平台的设计上,始终以符合国际使用习惯为出发点。2008年,第一个个人版皮书数据库上线之后,我社就开始了皮书数字资源的国际服务尝试。2010年,我社开始联民村田野调查数据库项目的建设,经过初期的建设,项目的价值逐渐受到国际人类学学者的重视。截至2018年5月,我社皮书数据库已有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等22家海外成交客户和近40家试用客户,涉及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近10个国家。
三、关于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六点建议
1.从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术出版社在构建国际话语权中的媒介作用
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中国要建立对外话语体系,关键是重视和关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中国价值观要输出,学术先行是核心。学术出版是独特的媒介,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应从战略高度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积极、有效地作为。
2.增强专业学术出版机构的国际出版和传播能力
要增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的国际出版和传播能力,将做强做大已有一定话语权建设基础的学术出版机构作为促进中国话语体系国际化的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支持本土已有发展基础、相对成熟的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与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系统推介有关中国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当代中国研究的内容,从而促进中国话语全面融入世界主体学术话语体系。
3.加强学术成果评价能力建设,鼓励学术出版机构发挥第三方的作用
中国学术图书“走出去”是突破西方出版机构话语权垄断的重要路径。加强学术成果评价能力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土知识体系升级,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还有助于掌握内容主动权,促进中国话语体系的正面宣传。中国本土学术出版机构采取与西方出版机构合作的模式借船出海,既能够直接与西方学术出版机构进行对话,又有利于掌控主导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能量。
4.构建与世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及学术出版规范体系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制定修订一批相关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要鼓励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和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支持自主标准国际化;要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构建与国际规范对接的学术规范体系,真正进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从而对国际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5.培养相应的国际化人才
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专业学术素养和外语功底,具备国际学术视野的学术出版专业人才,并鼓励学术编辑、学术出版人参与国际学术科研活动,吸引专家、学者从事国际学术出版活动,放宽对学者、出版人的国际出访约束,使优秀的学术人才可以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换身份,使学术的价值最大化。
6.建立以专业出版社为纽带的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有赖以从事活动的领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相应的内在制度,有心理上的联系等。一个成熟的学术共同体往往有成熟的思想理论和学术阵地,如出版的著作、期刊等。出版社和出版人在学术共同体中发挥着平台与纽带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术知识共享,是让学术共同体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参考文献|
[1]谢寿光. 学术出版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J] . 出版发行研究,2014(5).
[2]成伯清. “中国体验”的意义和价值[J] . 学习与探索,2012(3).
[3]王浩斌. “中国体验”是一种时代精神[J] . 学习与探索,2012(3).
[4]鲍勇剑. 从“美国指数”到“中国指数”[N] . 第一财经日报,2014-03-21.
[5]王小章. 关注“中国体验”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使命[J].学习与探索,2012(3).
[6]苌光锤,李福华. 学术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辨析[N] . 煤炭高等教育,2010(5).
[7]谢寿光. 迈向2020:拥抱中国学术出版的美好时代[J]. 出版发行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