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

2018-07-11 09:49吕美怡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3期
关键词: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新时代

摘 要 2017年11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提出并写入党章。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本文中,就针对如何完善法治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据此针对我国如何加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法治 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作者简介:吕美怡,中共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委员会党校(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04

十九大报告明确阐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是高度重视的,主要体现在报告中出现了33次“法治”,19次“依法治国”。报告十三个部分中有八个部分阐述了我们党的法治理论、法治理念和法治思想。

放眼世界,大凡社会治理得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都把立法作为治国理政之要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国家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实现了有法可依。

一、法治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要走向法治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出专门决定,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事件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治理的法治化阶段。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列出了五个子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監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没有完善的法律,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法治,没有完善的国法和党规,在我们中国不可能实现法治。在中国实现法治,之所以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有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领导地位,直接行使国家重大问题决策权以及“党管军队”、“党管干部”、“党管意识形态”等公权力。从而执政党既要依国法执政,也要依党规管党和执政 。

法治建设的任务,对于今天来讲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从十五大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法治国家比较抽象,而法治体系比较具体,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容就是建设法治体系,所以法治体系它实际上是把法治国家的内容具体化了,可以说法治体系形成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法治国家建成的时候。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无法可依,所以当时最重要的是加强立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明确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个方针。1978年以后,一部部法律就相继诞生了,所以我们国家的很多法律实际上都是非常年轻的,大多数法律的制定就是这二三十年的时间,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包含我国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要性

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因为现在还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党所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和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布局中作用也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具体来讲有这样三个方面:

1.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的引领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强调法治,但是改革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更加理性更加系统的阶段,我们必须要用法治系统化的建设来推进我们的改革。只有良法才能引领社会的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利,约束公权力的合规履行。依法治国为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改革促进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两者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2.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法治的保障

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阿里巴巴已经在美国上市了,阿里巴巴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淘宝网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产品,家喻户晓,2017年双11开场11秒钟,淘宝网交易额超10亿,3分01秒成交额破百亿。根据阿里巴巴12日零点公布的数据,去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交易额1682亿元,再次刷新纪录。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就需要法律的保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中国的市场经济确实要靠法治来保障,但是我们的法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参与世界竞争需要法治

十九大报告的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再次强调了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机。我们现在还面临四大考验,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严酷的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而且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党来说也是考验,我们现在还面临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这四大危机是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的。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当然,国际上的竞争是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包括企业竞争,社会竞争,文化竞争等等,其中法治水平他也是我们竞争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我们都要推进法治的系统化的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要求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法治体系当中还是第一次,这五个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深化和提升。目前我们国家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法律在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又新增了依法立法这一新的要求。依法立法是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在2011年就宣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形成,这个法治体系首先就体现在规范体系本身,它是以宪法为龙头,下面还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还有法律解释等等,法的体系首先是体现在这样一个庞大的规则体系本身。虽然我们已经宣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并不意味着非常完美,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空间。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守法。一个法治社会,如果法律得不到普遍的遵循,只能靠强制或者只能靠执法,那么这个法治社会应当说是比较初期的或者说是不完备的,法治社会首先就是法律、法治要得到普遍的遵循,民众能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它还涉及到我們的法律本身是不是良法,是不是善法。法律不能只写在纸上,而是要写在公民的心里。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才能形成推动法治进步的强大力量。二是法律的落实,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既要强调司法权的运行程序上的法定性,也要强调执法过程的透明性,无论是政务公开还是司法公开,都要切实的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对于法治的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法治监督体系包括国家和社会这两个层面,国家监督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还有司法机关的监督,但社会监督包括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还有一个就是群众监督,我们知道现在舆论监督和司法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一旦一个法治事件他被媒体报道了关注了,必然会对整个执法和司法过程造成一个巨大的压力,这是我们在实践当中看到的,一方面公众可以借助媒体这样一个力量来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但是舆论有的时候是很可怕的,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这样一个非常矛盾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四中全会当中有这样一个规定就是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以免舆论监督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影响法院的判决。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包括这样四大环节:一是法治人才队伍,二是法律纠纷、争议化解机制,三是法制理念和法治文化,四是党的领导。 法治人才队伍就我们目前司法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有司法考试这样一个硬要求,所以中青年年轻的法官和检察官的整体素质还是非常高的。其次是法律纠纷争议化解机制,就是我们的司法工作人员,在对待具体案件具体问题的时候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次是国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就是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最后是党的领导。宪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党行使宏观的执政权力和相关的国家公权力,但是无论党行使哪种权利,都必须以法治为基础。如果脱离法治,国家治理将会失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将难以维系。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都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四中全会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当中,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党的纪律就是党内的规矩,党规党纪就是党员的行为准绳。

三、建设法治体系,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党要遵循四大职责

党要遵循四大职责,就是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党要领导我们整个社会的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治国方针,也是一项基本国策。这里面“党支持司法”是党在处理与司法权关系时的最新最科学的表述。也是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严格公正执法与规范文明执法,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决定着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规范执法行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法的严格、公正、文明,始终是党和政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孜孜以求的目标。

2.把法治建设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把法治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际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对领导干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说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一个具体的抓手,我们用这个具体的抓手来推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重视。

3.党要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这是四中全会提到的党要依法执政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把党把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带头依法办事上升到依法执政这样一个高度。

(二)要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具体来讲有三个举措: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行使不能恣意任性,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我们要让公众知道政府的权力边界,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政府是法律实施的重要责任主体,研究表明大余80%以上的法律法规要由行政机关负责实施,我们能不能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关键就在于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让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发展,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要从政府决策的源头抓起,确保政府的行政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的倒查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这五项内容构成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这是四中全会当中关于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务公开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力推的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强调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要求各级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随着国家的发展,法治的进步,公权力的行使,公开是基本原则,不公开才是例外。

(三)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具体来讲有五个举措:

1.捋顺司法权和司法行政事务权之间的关系。

2.建立和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体制。

3.推进法制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4.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5.要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四)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具体来讲有三个举措:

1.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根据特定的程序或者方式,针对违反宪法的行为或者规范性、非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进行处理的制度。

2.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要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同级的相互监督。

3.强化问责制度。就是对官员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得标准就是各种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依法依规对官员进行问责就叫问责制。

(五)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守,法治能不能切实推进,广大人民群众首先把目光投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全民守法,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法律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完善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需要社会公众来参与,法治社会要求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贡献,每个人都要去努力,每个人都要去参与。

四、结语

由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没有完善的法律,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容就是建设法治体系,可以说法治体系形成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法治国家建成的时候。只有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注释: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北京.2017.22-23.

姜安明.完善法治体系 建设法治国家.行政法论丛.2015,16(9).1-2.

付子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学习时报.2017-12-22(A1).

参考文献:

[1]谢鸿飞.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经济日报.2017-08-1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

猜你喜欢
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新时代
依法行政 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湖南省工局2016年工作掠影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