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2018-07-11 07:27
求学·文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下基层党员干部事物

(一)唯物论和认识论

【备考点睛】

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从高考题目材料来看,常出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现阶段的重大热点问题等内容,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从问题类型来看,主要考查依据、原因、作用、措施等问题,具体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等。

【热点押题】

例11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有所不同。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程,并说明我国做出主要矛盾转化判断的唯物论依据。

【参考答案】

(1)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中国共产党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 60 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条件和范围,指出了不同的主要矛盾。②真理是具体的,中国共产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完善和丰富了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认识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无限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真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正是从我们国家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的。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备考点睛】

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要高度重视。复习时,考生要结合对待网络世界的理性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试点和推广、精准扶贫、五大发展理念、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尤其是国家机构改革,以及科技进步与创新等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热点押题】

例12 2018 年 1 月 8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走上了 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现代技术,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效能、工艺方面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在研究中,对于在实验中获取的各类数据,能够找到事物的核心,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不断尝试,打破原有框架,终于构建了火药燃速与燃面的等效关系,并发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新材料,解决了长贮的稳定性问题,也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同时,使用同一种单元模块,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实现火炮对于远近不同目标的打击,提高火炮的威力与射程。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如何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

【参考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新材料,构建了火药燃速与燃面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联系。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获取各类数据,着重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提高了火炮的威力与射程。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现代技术,打破原有框架,不断实现火药研发的创新与超越。

(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备考点睛】

唯物史观和价值观的知识是近几年高考主观题的命题重点,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四种意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先进人物、弘扬抗战精神、“红船精神”等。此外,高考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考查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包括经济领域的精准扶贫、社会公平等问题,政治领域的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不忘初心等问题,文化领域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等问题。

【热点押题】

例13 2018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在汶川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发展情况,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翻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春节日程,不难发现: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北境边陲阿尔山哨所,从陕西梁家河的窑洞到革命老区井冈山,从河北张北县到四川大凉山深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将至,他都要到中国最贫困的角落去,体察民情,倾听民意。

进入新时代,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大楼,沉下身子,进农村、入企业、下社区……这是我们党一场肩负维护民族团结、夯实基层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考试”!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下基层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各级党员干部能否听得到群众意见、听得进群众意见,能否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号召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人民的意愿和愿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体现了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廣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对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下基层党员干部事物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奇妙事物用心看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党员干部要姓“党”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