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霞
怀娃的劁猪
猪仔划破天空的尖叫声,手术刀差点滑落指间。我尽量保持镇静,刀尖在表皮游动,疼痛可想而知,又一次下刀继续深入,猪仔已经不是尖叫而是嗷嗷直嗥,刀口处鲜血直涌,我慌乱地用碘酒擦拭,尽量表现出专业,但手在抖动。刀口不在恰到位置,既没有挑出肉骨朵,更没有挑出花儿。
那是我当了兽医,第一次劁猪的经历。
学了四年兽医,毕业后我分到了乡镇的兽医站。
七个人的单位,就我一个女兽医,站长安排我当出纳。除了盖章收钱,一本小说随时压在桌子上,有时闲得慌捧本“演讲与口才”大声朗读。出纳室就是我的寝室,平时没人交钱也无人进来,我用自个儿的声音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现在想来自己刚到单位的现实表现实在是不堪,简直就是天外来客中的混世魔王。
牲畜和人一样,遇到春秋两季外感风寒频发,加之惊蛰时节当地有传统给马灌服中药的惯例,以保养体力、焕发精神做足马匹备耕春耕前的热身活动。到了惊蛰前后的十天半月间,兽医站的热闹非同一般。周围的杨树上、大场院里、室内的榴畜栏上都拴满了马,还有没处拴的,畜主牵着缰绳欠着身子在太阳坡里候着。从高处看过来,兽医站周围马头密密扎扎,人影攒动,尘土飞扬;走近了人声嘈杂、挤挤攘攘,开药、划价、付款扎堆忙活。
我收款的桌子半挡着门,来一个收钱盖章,几乎忙碌的没有时间抬头看他们一眼。泥污的春寒从半敞的门里灌进来,和我闺房的香水味混合,有一种怪拉拉的气息抱团围绕着我挥之不去。门外的人不习惯地往里张望,里面的我内心嘶吼着和这一切抵触决裂。多年后有农人在镇子上瞅见我,点着头微笑着说:“你就是兽医站收钱的小丫头呀”。我全然不知所云,只是嘿嘿迎合着。收钱的当儿,偶尔从人堆缝隙中斜乜一眼,马肚子间来回穿梭的人头胜过马头。
春天的某个下午,扎堆忙活收场告一段落。给马灌药都是半上午阳气上升时段,过了卯时就不会有畜主赶着马再来光顾了。这个调养马匹的科学方法,不知是何时延续而至,我在兽医站十年,年年惊蛰前后如此。后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年灌服中药的马渐次减少,到今天农业现代化全覆蓋,给马灌服中药已经成为兽医站的历史,绝迹更绝技了。当天下午,站长给两个“半工半农”的兽医放假备耕去了,一大家子人光靠那点大集体干部的工资是无法存活的,春种秋忙季节他们都是半天班,当然半天指的是忙完那一时段为止。这也是乡镇兽医站当时沿用的传统人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还有两个兽医下村打防疫针,单位就剩我和药房老冯及站长三人。
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站长,后面跟着一个皱巴老汉,面色黧黑,五十有余,眼眉低垂,两手在袖筒里交叉捂着,一根草绳拦腰捆着一件泛青的蓝粗布棉袄,衣角有星星点点的棉花探出头来,感觉是早些年石油工人穿过的蓝色咔叽布大衣。手里提着一个破麻袋,扎口处开着一个小洞,正好露出小猪仔的头颅,哼哼唧唧叫着,身体在麻袋里咕噜噜转动。站长说老汉要劁猪,两个汉族兽医都下村了,只有我是汉族,让我劁。不知他是故意刁难我还是要让我实习练手,但当着畜主的面我总不能说不会吧!站长给我说完,掉过头给老汉说:“学过四年兽医,都是专业出身,你就放心。”
我直愣愣瞪大眼睛没有回绝的勇气,但确实没有上过手,在学校实习也只是看其他同学做,自己从未抓过手术刀。我急急地问是公猪还是母猪,心想要是公猪就是没上过手也可以应对,无非拉个口子把睾丸取出来了事。老汉说:“丫头,不对!”。又改口说:“兽医同志,是母猪,要是公猪我拿把钳子自己就能给它完事了”。浓浓的江北口音夹杂着回族语调。一句“兽医同志”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老汉笑嘻嘻解开麻袋口,一边利利索索把小猪仔右侧卧放倒,头在右、尾在左,捆住蹄子、摁住头,行家里手的姿势。一边说:“和我丫头一般大,还会劁猪,不得了啊!”。
我硬着头皮穿上白大褂洗好手,站长已经把手术刀、镊子、缝合线、碘酒准备好了。我努力回忆着外科老师的教学理论,把实习的场景在眼前放大。老师经常说劁母猪是个技术活儿,看小挑花还是大挑花,很有窍门。小挑花适用于30至80日龄和体重在5到20公斤的猪仔;大挑花适用于3至4月龄和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猪。从这个小猪仔的体重估摸着是小挑花。记得老师说髋结节下滑腹外侧三指宽处。技术好的找准位置,刀尖儿挑一下,子宫卵巢即可挑出,盛开在刀口处像一朵花儿,去势后也不用缝针。可那种技术我们兽医站还没有先例。一般都是要缝合的,说明刀口开得大,挖得深,用手指勾出子宫卵巢。
我战战兢兢在估摸的位置下刀,记得老师说下刀位置不准确,用右手食指伸进去,左右上下摸,子宫卵巢和肠子的柔软度区分很明显,摸到手里的感觉是硬嘟嘟的。我第一次做这个手术,手指在里面感觉软软嚢囊一大堆,没有所谓的软和硬的区别。口子拉得大,位置又不对,折腾半点肠子还不时往刀口外蹦跳。我和小猪仔一样浑身是汗。不同的是它是疼痛所致,我是紧张慌乱所致。
站长的轻微叹气声阵阵袭来,他不时地给我递眼色,我哪里明白他的专业眼神。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无计可施,恍然醒悟,灵机一动,随手从里面揪出点皮皮踹踹的肉,撒了一把止血粉,赶紧将刀口缝合完事。这头猪仔前世的罪孽,倒霉在我这个混世魔王的手中,初春里遭受了一生的大劫难。主人原本阉割它的雌性,育肥至秋天卖一个好价格,它却因祸得福成了猪妈妈,延长了阳寿。
初冬的日子里,我已经快要将自己这件壮举忘记的时候,老汉因其他事路过兽医站,我正和村里的姑娘们在兽医站大门口磕着瓜子闲聊着享受闲阳。他朝我走来,无一点责备之气:“丫头,不对!同志,你劁的猪怀上猪娃子了”。姑娘们瞪大眼睛,兽医们探窗偷笑,我顿时羞愧。居然巧对道:“好啊,一个猪换了一窝猪,赚了啊!”。
他嘻嘻笑着,转身离去。留下尴尬不堪的我在闲阳里深思……
绵润的秋景,延展在府前路上
一场秋雨过后,府前路的夜景是清新的。雨水浸染过的地面,在路灯下湿漉漉地泛着光,街灯伴着红灯笼在地面的水影里晃动,整条街格外明亮起来,让人心儿顿觉温暖澄亮。人行道两旁夹杂着水雾的枝条极其暧昧,一会儿相拥,一会儿轻吻,一会撒欢了乱跳,一会儿又背转身去,像两个淘气的小孩儿。整条街浪漫而有形地由西向东延伸。从医院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风柔,雨细,星远,灯亮,街美,人疏……
府前路依然在我的心灵深处延展,直至走进了我的梦。
人生如梦,人生入戏,人生更如这街景一般划过。过往的车辆是身体游动的灵魂,一闪一闪的灯光托着我的魂灵向东行进,把身体交给心,把心交个灵魂,病痛减缓,身轻如烟。路过警务站,持枪站岗的协警是我的贴身警卫,灵魂安顿在踏实的脚步中,心事淡淡地游离而去。不自觉已经拐到了中颐北路,家在黑暗中等待开启亮光,府前路的灯光拉长了我的背影,长长的影子陪着我前行。一个人走夜路,不需要唱歌,因为是在府前路上。心安,人静,灯光温暖,贴身警卫听候传唤,穿梭黑暗的灵光伴我左右,夜像一首歌。走在府前路上,住院是和自己无关的事,病痛是别人的诉说。
府前路是随着米东区政府北移,广场新建,在政府门前与广场之间东西贯穿的一条马路,因特殊的地理标位得名。是原米泉市一环路延伸拓展的一条街。很多老人还以“一环路”定位,一个华丽的转身,老百姓还在地名转换之间恍惚,城边边已经成了政治文化中心。府前路冠以此名已近十年,和米东区政府成立同步。我也是最近两年才适应这个名,这条路,这条街,这一景,特别是最近住院。米东区中医院搬迁新址也不过四年,距离公务员小区两站路,于我住院当然是首选。
早上乘坐BRT6号线由北至南,在中颐南路右拐上府前路,在米东区政府站下车,返回向东行一百米,就到米东区中医院。横越过的老龙河似一条锦缎光滑如织,流动着历史的音符。从桥上看一眼奔腾欢快的流水,踩几片稀疏飘落的树叶儿,朝着阳光升起地方,迎着璀璨世界里一袭华美的红灯笼,全身的细胞被激活。脖颈虽是僵持着,但心儿却柔柔软软起来。初秋的日子里,风轻,云远,阳光绵润,树叶儿扎堆赖在枝头做最美姿势的招摇,像是有人不吝惜地往树上撒了大把大把的金黄叶片。有个别累了的,看淡了风尘俗事,提早走下来,被我踩在脚底,没一点哀怨。想来终归是要回归大地深处的,不如趁早。这是些活明白了的先知先觉的树叶,在初秋里毕竟是少的。扎堆在树上不肯离去的金叶儿们,在微风里发出哗哗地笑声,传得不远,你路过细听方可辨别,可也毕竟是秋天里的笑声。虽说它们拼尽了最后的力气,抱紧每个枝条,但经不起一场大风的洗劫。那是群体落寞的悲壮之美,也是凄婉动人的集体无意识之美。我更欣赏府前路上零散飘落大地的先知先觉的黄叶儿,有时间在风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滑落成一个美人;伸手接住一片,用嘴吹吹,抛上天空,又是一种美的姿态;在冬雪掩埋之前,倾听落地的声音,感受大地的温暖,更是一季里的无憾之美。
有时候我在中颐南路下车,向西行进到中医院。沿着右边的人行道,在青砖的缝隙中找寻乾德百年老县的遗迹。刮过的风,踩过的叶,早已嗅不出百年前的味道。一环路以前只是大片的荒芜,府前路的繁华是曾经不敢奢望的乾德县拉长了的影子。满目金色里缀满繁星似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像一条铺展的黄色锦缎上滚动着的红珊瑚,又像是一簇簇跳动的火焰。一眼往过去,满眼的火焰燃烧着满目的金叶子,就是不肯落下一点灰烬,空气清清爽爽地裹挟着你。
政府大门两边的院墙上垂挂着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在秋日里个个穿起了耀眼的红嫁衣,拉开了架势要和树枝上刚挂起的红灯笼争个高低。红灯笼人为先行一步,满满当当在金色枝条上舞动,树叶儿拍打着红灯笼,枝条儿怨声载道,想卸下这些吵闹烦累的新娘子,牵手自然天成的爬山虎为一世情缘。耀眼的红灯笼和红透了的爬山虎争风吃错的景色,在这一段更是浓烈到了极致。心儿便随着这景颤栗荡漾开来。走在府前路的秋阳里,生怕碰到熟人打一声招呼,掐断了你的心事。
某天中午从医院出来,到府前路广场周围吃了顿午饭。秋日暖阳跟着,脊背暖暖的。在政府门口的极致景色中沉醉,突遇一熟人,走进我秋天的景色里,走进我府前路的画廊里。府前路的景色,是一个人秋日里的心事,金灿灿、红彤彤、心满盈。是灵魂携着身体,走进天边云层里,藏在最不起眼的一朵云后,清心妙哉!那种秋日之静美、秋日之繁华、秋日之遥想……
只有一个人独自在秋风浸润的雨后走一趟府前路,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這秋景的迷离与醉人……
醇厚的秋天,在米东招摇
天空是水洗泛青的蓝布褂子,云朵似棉花团淡淡洒落其间,极简的清丽;从稻香路向北一头儾哈去,道路两旁涂抹成的鹅黄杨树叶子和金灿灿的稻田铺天盖地成压倒性态势,扎实的富贵。稻穗低垂饱满,等待农人们的镰刀举过头顶,成为一种美的姿态,定格在历史的天空。收割机昂首阔步哗哗游动,把弯腰的农人甩在地头,也把历史的秋天摔的支离破碎,找不到一点痕迹。记忆和现实像一幕电影的画面交叉滚动播出。
我喜欢米泉的秋天,更执迷于米东的秋天。
从卡子湾进入米东大道,头朝下往北移动,车流缓慢不急躁,阳光慵懒闲适铺洒在路上,道路两旁的灯柱上悬挂着红色中国结,核心价值观24字依顺序站立,喜迎国庆、欢祝“十九大”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迎着秋日的暖阳,张灯结彩般华丽高贵,喜气蛊惑醉人,让你倍感浓浓的节日气氛。正在建设的机场高速路从空中横出,拉近新疆与内地乃至世界的距离。曾经的下岗一条街和市区浑然连成一体,过往的人们脸上透着再就业的知足与欣慰。
从米东大道顺着BRT6号线到米东南路一直延伸至府前路自东至西,华美的红灯笼和金黄的树叶满目袭来,演绎着千年传统的皇宫贵族色调,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是皇亲国戚的后裔,骄傲自信地奔向康庄大道。秋天更替轮回,滚动年息红利,北京声音温暖着你、裹挟着你走向美好生活。米东人更是喜形于色,郎朗笑声从街角传来,脚步轻快如秋风掠过,感受米东别样风情在每一个人热情洋溢的脸上。
米东的秋天,迎着暖和的风,在稻埂上扯下一把稻穗,捏在手里,做几个招摇的姿势放进相册,土地的情怀顷刻温暖全身;把一垄垄躺倒的稻田和一簇簇半截稻茬地作为背景,飞空跳跃来几个造型,沟沟坎坎的画面便是一张平整的秋韵图画,有棱有角有收获,如同我们的人生,风风雨雨中完结成一幅成熟平和的画卷。
米羊公路自南向北延伸至羊毛工,承载着上上下下的人们,不拥堵不寂寞不冷清,是独自开车散心的好去处。乡村跨进了城镇的门槛,正在偷窥,像个害羞的新媳妇,半推半就,成熟在这一季里,美也在这秋日里。富民安居小区是农人心中的城市,是城里人眼中的休闲驿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远离噪音,心安景美。
农人炫耀地把稻谷、苞米棒子和葵花头摊晒在洁净的水泥地面上,阳光扎堆钻进去,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肌肤,倍感心清气爽。在土里打了一辈场的老人们,把手艺交给了子孙,眯眼瞅着收获的庄家,等待风起的日子扬一次场,可子孙们哪里会等到风起,打谷机分分钟钟装进秋天的仓库;有些连摊开晒的机会都不给老人们留下念想,从烘干机直接到脱皮收籽入库,现代化的秋天让老人们感怀时光匆匆,闲适散漫中慨叹过去光阴的漫长、秋日农活的繁重。农人的日子居然如此这般轻松如意。
老龙河经过治理华丽而不失质朴,着盛装站立却不矫揉做作,河岸两侧耕地流失不再重演,秋汛的塌陷已经遥远,历史的过往铭记在心。老龙河堤岸从远处看是青砖铺就的古风遗迹,走近了看是景观带主动脉在流动,实际是贯穿米东的母亲河,养育代代米东人。沿着河堤修建的步行道,在秋天的微风中漫步,踩在松软的草叶间,河水欢快奔腾,芦苇莎莎吟唱,树叶嬉笑打闹,收割机放声歌唱,捕捉一两只蜻蜓,放飞在秋风里,随着风儿自由自在,仰头深呼吸,吸进蓝天白云雪山绿水,神仙也不过如此!在浅水的游览处顺着台阶下去,掬一捧清水低头啜饮指日可待,或者像儿时跳进水里扎一个猛子,在水下做一次运动,透出清爽灵气米东人的至纯底色,触手可及。
米东秋天的美,眼观、耳听还不够,重要的是要用心体悟。如同慢慢啜饮一杯茶,淡而清香,醇厚久远……
蓝白的补丁袜,挫折了一个少女的心灵
新时代的女性夏天几乎离不开的丝袜。每到夏天一沓一沓往回买,穿一双扔一双,夏天过完袜子扔完。第二年接着再买,一沓也不过几十块钱。这在我小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我从小家境贫寒,不只是袜子,母亲对所有的穿戴用品都非常节俭。我们兄妹每年春节才能穿上一套新衣服,袜子自然在新衣服之内了。那种记忆中的呢绒袜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过年的一套全身武装一直要穿到来年,衣服上的补丁是展示母亲手工技艺的最好“装饰”。小孩们好动,袜子更是不经穿,母亲在无法缝制“装饰物”的时候也就不在强求了,它的价格自然比一件衣服低廉得多。
南疆天气热的早,暖暖的沙土灌进母亲缝制的布鞋里,让人几乎想不起袜子。我们多数时候光脚穿鞋。不上课的日子把鞋子提在手里光脚丫在软绵绵的沙土飞奔。光着脚既便于行走又舒服还省了鞋子的磨损,真是一举三得啊!加上母亲夸奖“不费鞋的好孩子”就是一举四得了。现在懂得沙疗,那便是一举五得啊!“何乐而不为”用到这件事上真是贴切。赶巴扎的维族妇女们也把鞋子提在手里,有的用鞋带挽住搭在肩头,走到巴扎的柏油路上,找个渠沟洗脚套袜子穿鞋,为的是走路舒服没有磕绊挡挂,走得也轻松省力。
一九八二年,我家举家搬迁。我和大妹转学到了县城学校。那年的“六一”兒童节,全校组织走方块队,班主任要求着装统一。女生穿白衬衫、蓝裙子、凉鞋,还必须穿袜子。那时候,农村转来的女孩穿凉鞋时都是光脚。老师这样规定有她的道理。白衬衫、蓝裙子以前学校搞活动都有,可袜子怎么办呢?我回家把老师的要求说了一遍,母亲就拿出自己的一堆补丁袜子让我选,她认为就穿一天没有必要花钱。我在母亲打了补丁的袜子堆里翻来翻去找到了一双肉粉色的丝袜,柔软光亮。它和现在有弹性的丝袜质地不同,是母亲走亲访友的必备品。为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母亲勉强同意,叮嘱不得让树枝、刺丫挂坏,我好心欢喜!可是大妹回来了,她们班的要求和我们班一样,母亲同样让她在补丁堆里挑,因为都是有补丁的呢绒袜子,她一个也没挑上。看到我手里的丝袜大妹不依不饶。母亲对我说:“你大,要让着妹妹,你把丝袜给妹妹,重新挑一双。”大妹是个从小就“霸道”的人,比小妹大九岁,在小妹之前的九年时间里她最小、最受宠,也就最霸气。我极不情愿地把丝袜给了大妹,在补丁袜子堆里挑了一双只有后跟有块补丁的一双蓝色白条纹的呢绒袜子,条纹清晰明朗,蓝白相间醒目,补丁大胆彰显。
这双反射着太阳光的蓝白条纹补丁的呢绒袜子,在我的白色塑料凉鞋的衬托下,在上千双眼睛的注视下,步入了它最辉煌的历程。在叶城三校1982年的六一儿童节方块队里,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我少年最尴尬窘迫的记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使得我全身毛细血管膨胀且灼热,尤其是方队经过主席台时,步履高度一致,我袜子后跟上的黑色补丁无比出众。大家向着主席台齐刷刷行注目礼,高呼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经过主席台。我看见主席台所有的目光从我的脚尖穿过,班主任的脸像个紫色茄子固定在那里。我当时在想:“我为什么要做个听老师话的好学生呢?为什么要做一个听母亲话的乖女儿呢?为什么要做让着妹妹的好姐姐呢?”我后悔极了!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不听话,对老师还有母亲以及以前唯命是从的同学们,敢于发声说“不”。让他们吃惊的同时我似乎一夜之间成长起来了,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有了自己明确的方向。挫折能让人成长,一点不假。后来我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专,我当时坚信以后的日子会有袜子穿了!因为我知道中专毕业后我就是村里人羡慕的国家干部了,每月有工资,不会再为一双袜子发愁。我暗暗设定了一个短期目标、长远计划,希望过得上一种买得起袜子的生活。
过去的记忆,总是让人在不经意间回味。而那双打了补丁的袜子,更像是一种鞭策,让我的人生路上,给我启迪,给我希望!
听于丹讲座
晚上由于值班没休息好,早晨醒来后顿时头昏脑胀。
朋友电话相约去听于丹讲座,才想起两天前她兴冲冲来电,说周六于丹教授来乌鲁木齐红光山国际会展中心讲课,她和表妹只搞到两张票,如果我愿意去她再想办法搞票。不过很难搞,于丹教授是总裁养心苑请来的,票当然都是老总级别或者领导级别才会幸得一张。我不想让她为难,但红光山距离单位很近。很久没见着这位律师朋友了,见她的热情抑或超过见于丹教授!
这位朋友为人朴实、大方,身为律师却为人简单明了,干事也不掖着藏着,直截了当。我俩因为一个上访人的法律咨询认识,一见如故,又是喀什老乡,更奠定了坚实的友情基础。我告诉她别为一张票再去求人,我刚好认识红光山旅游公司一个副总问问是否有多余的票。有与否都不重要,我只需去见见她就好了。
这不大清早电话就来了,问我搞到票没?我实际根本没找人搞票,但计划去趟红光山和朋友见个面。
到了红光山,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阳光也格外给力,晴空万里。略施粉黛的礼仪小姐像一个个精挑细选的贵妃娘娘,只是今天主角是个女学者。礼仪小姐一袭拖地红旗袍开叉至胯部,更显其高挑美丽的范儿。从她们身边经过让人不觉低矮许多,虽然没有低到尘埃里,但也为遗传基因自卑不少。不过于丹教授个儿也不高,可她的学识足以让她高大。礼仪小姐不媚俗的脸上脂粉荧光在灿烂的阳光下聚集成朵朵向阳的花朵,绽放着新疆古丽们的美丽与热情,她们在大红地毯上像一个个悬挂的大红灯笼,明艳出彩。真是出彩新疆人。
维稳巡逻一米一站岗,真枪实弹,威严耸立,安检关口几道卡,连个苍蝇都不敢乱飞。欢迎于丹的架势不小啊!新疆的热情好客足以让于丹教授不虚此行,这个礼堂因于丹而更加明亮阔达。
我给朋友说我没打电话找票只是想来见见她,到了我的地盘怎么说中午也得请她吃个饭再走。
朋友气得说:“你没找票给我说嘛,我再想办法,没准可以搞上,你咋这么死板呢!听一次于丹讲座不容易,于丹也不是天天来”。
我说:“于丹的书到处都是,我家里就有一本于丹的《论语心得》还没看完呢!你们进去,我在周围转转,好久没来这了,去前面红光山大佛拜拜,静静心”。朋友硬是不同意,要把自己的票让给我,让我陪她表妹进去听讲。说我看书多,爱写点东西,听了有用,顺便给她这位经济实力雄厚的朋友灌输点文化。我“噗嗤”笑了,人家于丹教授来讲课,我还能灌输什么文化啊!就我这连半瓶子都晃不了的人哪敢给她表妹渗透文化理念,还是好好听于丹讲座,从中吸取养分吧!
于丹昨天下午还在北师大讲课,今天周末就已经在乌鲁木齐红光山礼堂了。原来知道“飞刀”这个词,今天又知道了“文化飞人”。现在倡导的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共同体,少不了于丹这样的客座教授飞在空中,落在实处。“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那是南北朝鲍照的时代。今天的读书人,在新时代大文化格局理念的倡导下,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络,不断地把文化由东至西、由文化层向普通民众传播,推动全社会共同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值得称赞!
朋友坚持让我听,还说希望我听讲座拔高自己,将来有望沾我的光。我哈哈大笑!希望来世还做朋友,争取她能沾到我这个破锣命的光。我看她情真意切,抬举我这无用之人,推辞不过,无奈之下接受这份文化盛宴。与她表妹一同听了于丹洋洋洒洒近两小时讲座,我做了大概四页纸的笔记。题目是《家和万事兴》,主要讲了价值默契、规矩信仰、家教、家风。在家教、家风里重点讲了传世家族的家教与家风,如曾国藩家书、梁启超教育的本质,林则徐家训等。讲得很好,通俗易懂;听得尽心,专注无二。很多家长带着半大的孩子来听,几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除了一次次间隔爆裂般的掌声外,会场是那样安静如洗地属于于丹时空,于丹声高洪亮,与她身体的体积极不相符,在阔达的礼堂上空旋转着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浓缩了的于丹精神。一次聆听确实能浸润心灵、升华灵魂,但我断言,很多人听完后就将此文化精神束之脑后、抛之云雾了。如今,人们对文化的渴望或者是对于丹精神的渴望是急功近利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快餐”成为社会主流,来听这一堂讲座固然非常有必要,但并不能让你立即提升,读书做学问是个慢工细活,需要常年累月点滴浸润,一节教授的课,讲得再好,自己的彻悟更重要。
活动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要到安宁渠体验直升机鸟瞰青格达湖自然风光,借于丹教授此刻聚集的庞大人气,总裁养心苑推销古建筑风格的别墅,也算是承袭断代的古传统建筑风格在天山脚下呈现。我没钱买别墅更无精神前往,但朋友的表妹财力雄厚要去看看,朋友又为我在外面游荡了近两小时。开车一小时到了别墅区,由于困顿我居然在车里睡着。一觉醒来,循着别墅区看过去,一幢幢江南水乡格调的水墨画别墅在我的视线里逐一展开,青砖黛瓦甚是清秀,镶嵌在大漠戈壁的边陲小镇也不觉得不相适宜。销售别墅的礼仪小姐又是一身和服打扮,红彤彤的和服着身,“嗨嗨”地直点头弓腰迎接,到了每户大门前即可服务周到地递上拖鞋或者鞋套,搞得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很不自在。别墅是平面设计规格,150平米到300平米不等,样板间装修风格基本是中式江南风格,与外型协调统一、浑然一体。她们一间间地看、一套套地对比,不厌其烦!
回来的路上,我身心俱惫,还好,勉强撑下来了。
我独断浅薄地认为,于丹讲座、直升机鸟瞰别墅区上空的自然景观,都是为最终销售别墅做铺垫,于丹讲座是一种传统文化,总裁养心苑推销别墅是现代商业文化。那么,于丹精神如何穿透厚厚的经济链条走进聆听者的心里,還需要一个长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慢镜头视角,需要每个聆听者脱胎换骨、历久弥新的细嚼慢咽,方可凝练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境界。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