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臣
【摘 要】本文分析传统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呈现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点,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变化,提出创新物流业发展思维、加强物流产业融合、转变营销模式等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互联网+ 物流业 转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66-0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广泛兴起,特别是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不可阻挡之势。物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互联网的发展而稳步提升,甚至成为目前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笔者了解,目前物流业处于发展的转型期,传统物流业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经济新常态下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处于形成期,如何解决遗留的传统物流业的发展问题是首要问题。面对外部环境转变和内部业态转型的双重压力,充分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能够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共享,构建物流业发展的新业态,如物流园区、物流车队等,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进而促进物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得以迅速发展转型。
经济新常态形势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物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物流功能较单一,区域产业联动效应较差等方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比较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但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发展的前景和互联网能给物流带来的利益认识不足。物流企业管理者是物流专业出身的较少,绝大多数是非物流专业或者几乎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这就严重限制了传统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业务局限于运输、仓储等,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物流业带来的流通成本降低、利润增加等利益,陳旧的观念、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更多的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重生产、轻物流。
(二)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依赖于机械化、自动化的机械设备,部分物流企业担心失去销售自主权,放弃物流服务外包选择自建物流系统。由于物流需求较分散,物流产业供应链并没有形成规模,物流企业分散、物流功能单一、业务板块分割,进而影响了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使得行业发展水平较低。
(三)缺乏行业标准。物流行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整合规划,各个物流环节使用的设备、工具的标准都不相同,较低的物流速度与较高的物流成本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物流业规范化,是提高物流企业利润、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点。中高速指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优结构指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新动力指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多挑战指经济发展的风险日渐增多。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新常态下的物流业在“中高速”“优结构”等方面也有所体现。
中高速:物流业结束了十几年来的高速增长状态,物流总额增幅、增加值增幅都比同期要低。有学者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内,物流业增加值仍会保持温和增长状态。
优结构:物流业出现“黑冷白热”的现象,钢铁、煤炭增速依然表现疲软,社会消费品的“白货”保持稳步增长。电商物流业激增,使得网上销售呈现“井喷式”增长,受消费需求刺激,快递、快运、快消等细分市场也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物流需求激增,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正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有数据显示,农村新增快递网点10万多,电商正影响并改变物理服务水平,而移动购物的高速增长对物流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资本智本逐渐融合,各行业的发展依靠创新驱动的力度加大。自2014年以后,物流业投资增速大幅增长,投资势头较为迅猛。中信产业基金、万科等产业资本的大量介入,出现了物流业与金融业、制造业等“多业联动”的现象,各种创新组织也迅速崛起,现代化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多挑战:一方面要素成本逐年上升,物流业所需土地价格持续上涨,仓库租金也随之上涨。劳动力成本以年均20%的幅度上涨,依靠劳动力成本等为基础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难以维持。而高端、专业的管理人才的缺乏,也难以保障物流业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是环保成本的增加,为减少汽车尾气、废气的排放,各城市限行政策陆续出台,高收费、乱罚款给物流企业运输增加了负担。多重压力的影响下,有些物流业已不堪重负。物流业温和增长时代的到来,使长期被掩盖的问题逐渐浮现,物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适时做出优化质量、效益的深度调整,依靠创新驱动释放发展潜力。
自2014年以来,互联网经济不断革新,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带动下,物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快递数量变化、需求方式变化、物流载体变化、商业模式变化。第一,快递数量变化。全国物流包裹数量年均几百亿,快递数量迅猛增加,其背后是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第二,需求方式的变化,电子商务由传统的B2B向B2C模式转变,京东、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的C2B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物流需求新的增长点。第三,物流载体变化,航空运输的流量逐渐增多,高速路货车流量同比不断下降。第四,商业模式变化。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刺激了个性化定制消费的发展,C2B的定制服务模式强调小批量生产、高频词的物流服务,以信息替代库存成为物流变革的关键。2015年,“互联网+”一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形势寻找新出路,信息化对物流业提速、整合提出了强烈要求,物流市场也正加速洗牌,“互联网+”经济模式改变了原有的规则,全面推行信息化的“互联网+”的物理模式有利智慧物流体系的形成。
(一)创新物流业发展思维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思维、众筹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来挖掘物流市场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利益。其一,平台思维。自2014年以后,我国物流平台迅猛崛起,出现物流园区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等,但平台化的商业业态尚未形成。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共享的属性,物流平台要想借互联网之势,一定要以开放的平台思维进行创新。其二,众筹思维、共享思维。众筹一度是最热门的互联网概念,它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一加一大于二”的思维模式来契合互联网时代依靠资源和信息赚钱的要求,在物流市场拥有巨大的尝试空间。而共享模式则是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概念,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的不断兴起 ,有利于减少资源闲置和资源浪费,同时给物流业行业的共享模式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其三,流量思维。传统物流企业主要是依靠销量实现经济效益,而互联网时代则不同,利用大数据进行流量营销的价值潜力巨大。
(二)加强物流产业融合
“互联网+”模式为产业融合创造了成熟的条件,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融合提供了创新驱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物流相关产业如金融服务业、咨询业等行业间的联动性逐步加强,同时资本融合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媒介。在不同物流企业、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交叉业务不断拓展,形成了更大空间的资金、货物、信息流动,经济性规制的放松、政策性壁垒的降低,都给物流运输业、仓储业的自由重组降低了门槛,物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合理配置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形成。作为服务型产业,物流业必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商贸业、农业等相关产业做到联动发展,将产业合作层次向集中采购、订单管理、仓配一体化等服务延伸。
(三)转变营销模式
传统物流业的营销模式受制于产品模式,其转型升级难度较大。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智能物流形成不可抵挡之势,精准营销模式也逐渐成为时下物流业的新宠儿。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进行订单规模、地点、物流路径预测和策略优化,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位置数据,来为用户提供C2B的个性化主动服务。同时,物流业O2O体验将线上线下服务有机融合,不再是之前单一的线下物流现场的服务,移动终端、PC端的线上服务使得服务更加优质、便捷。因此,物流业要退出主动式物流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物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完美融合。
总之,物流业“新常态”形势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挑战,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求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增长速度的平衡點,注重产业多联动,关注用户需求,建立跨行业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必将使物流业的质量、效益有所提升。面对新形势,正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在物流业的具体特征,积极应对、主动适应,方可在“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中实现动态平衡。
[1]蒋雨洁.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智富时代,2016(1)
[2]吴宇.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措施分析[J].商情,2017(13)
[3]李卫华.借助“互联网+”战略的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5(9)
[4]李美羽,苗泽华,朱艳新.“互联网+”视域下河北省钢铁物流业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10)
[5]易小云,易华,尹丽芳.“互联网+”下长沙市物流业人才发展困境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唐 臣(1984— ),男,广西全州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职业教育及区域物流、物流企业业务管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