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PLC课程在高职院校机电和电气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培养专业教师、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PLC 现状分析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60-02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当今社会工业控制的标准设备,它的应用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PLC控制技术是当今世界潮流,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近十几年来在电气、机电相关专业纷纷增设了PLC这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高职课程,PLC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是否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正确应用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对高职院校的PLC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众所周知,PLC课程逻辑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较高。这门课在高校一般开设在大二或大三。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控制理论知识才能进入PLC的课程学习。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 PLC 作为电气、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工业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正确使用 PLC的相关设备。高职院校的PLC课程并不是以培养编程人员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PLC这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的理论水平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同时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需求。但是目前师资情况并非如此。以笔者所在的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承担PLC教学任务的老师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步入教学岗位,并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也没有较为系统的实践培训。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导致教学方法陈旧。同时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比如我们现用的《三菱FX2n系列PLC控制技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已出版发行多年。另外教学大纲编写过程中因缺乏实际的调研工作,无法适应生产需要,与市场严重脱节。根据对毕业生的回访,实际工作中大多无法胜任PLC的工作。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上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教学大纲的制约,学生实践时间并不多。
(二)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影响了教学。为了满足PLC课程的需要,高职院校都配置了PLC设备。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极为迅猛,PLC在实际生产中更新换代也较快。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PLC设备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更新。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PLC设备采用的是FX2n系列,并已购置十年之久。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已严重受损,导致能用于学生实践的数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实践的需求,无形中影響了教学质量。
同时大部分教学设备都是简单的模块式,模拟生产实践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但是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了解,实际生产中更需要高职生掌握PLC的选型、装配等技术而不是编程能力。而这些技术学生并没有得到训练,从而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设备已经与生产实践脱节。
(三)高职学生层次不同,较为特殊。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有三种方式: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以及自主招生。受多年来社会风气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制约,无论哪种招生方式,学生的基础都较差。而且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制力,导致相关的控制理论基础较差。学习PLC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间一长学习兴趣丧失。同时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相对于理论教学更热衷于实践过程,对教师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较为抵触,听课积极性较低,学习吃力,作业完成不了或者完成质量差。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通过上述分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环境,高职院校的PLC课程已经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PLC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和电气专业学生的一门工具性课程,学生对其的掌握程度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发展。所以PLC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那如何改革呢?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接下来将这从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培养专业教师。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地位。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当前高职院校缺乏进行PLC教学的专业教师。要想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首先就是要培养PLC专业教师。学校一方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并利用国家现有政策,指派教师进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聘请专业的PLC教学人员,也可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引进企业相关高技能人才,进校充实师资队伍。同时作为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抓住机会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多与企业一线PLC技术人员沟通交流,要具有敏锐的目光。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的变化,以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受教育者(学习者)即各种学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现在各大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学上,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PLC课程较为抽象。引进信息化技术,利用多媒体,可产生声形相映、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依托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助于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并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PLC交通灯项目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交通灯的工作过程,将PLC的输入输出通过生动的视觉演绎,让学生得到较为直观的体验,从而深化认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过程缓慢的特点,教师可利用学习通等相关教学平台,提前录制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通过软件的统计和签到功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同时设置课前讨论内容,学生可在教学平台留言讨论,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后进行备课,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三)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具体到高职院校的PLC课程,教育影响主要涉及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政府应当加大对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高职院校应当将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及时更新设备,也要及时维修已经损坏的旧设备,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训设备。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具体到PLC这门课程,合理的教学大纲应该适应生产实践对高职生的要求,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来源于实际而高于实际,更要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所以制定教学大纲之前必须对生产实践和学生情况进行调研。有了合理的教学大纲,那么教师上课时便有章可循。接下来便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有些高职院校正在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其中项目教学法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或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我们都应该明白,传统“教、学、做”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早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育者在工作岗位上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找到一种适合课程需要的教学策略。作为企业也应该配合学校的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多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要完善PLC课程的评价机制,比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以此督促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生产锻炼的机会。
目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增设了PLC课程,但是大多和生产需要相脱节,以致浪费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所以PLC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仅需要学校的探索和创新,更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的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1]刘艳梅,陈震,李一波,席建辉等.三菱PLC基础与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庄金雨.PLC 课程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網络与信息工程,2014(3)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王国超.从“三要素”解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2(7)
【作者简介】樊荣莹,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