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职教材建设研究

2018-07-11 03:19翟红云凌艺春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高职

翟红云 凌艺春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教材建设中建设模式和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建设新型高职教材建设要注意资源渠道多元化、资源内容的可利用性、资源的交互性、教材范例的创新性,论述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职教材建设的前沿技术与建设框架。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 新型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67-03

“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新的互联网词汇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如“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而这些正体现了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革新。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需要与当今社会紧密联系,输出符合当下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新时代下,高职教材建设需要体现新的变革和创新。

一、当下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模式存在问题。当前高校招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招生规模扩大,入学人数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控制不到位,导致在进行教材订购时无法准确地预计订购数量。此外,很多课程都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教材订购,由此就难以保证教材的统一。同时,很多教师自行编撰课程教材,这也增加了教学任务和压力。由此可以看出,当下教材建设模式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教材的使用情况较为混乱。另外,很多教材内容多年未进行变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没有与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背景紧密结合。

(二)教材内容质量不高。在当前诸多高校当中,教材都是由任课老师自行决定,而很多课程的教材从一开始就已经选定,不再进行更改。但是时代是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就会导致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不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另外,很多教材内容都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定,没有结合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导致很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相符。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材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和规范,教材内容的质量不高,影响了教学活动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教材建设应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及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集中多方面的技术、资源,努力开发创新型、网絡互联型新型教材,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职教材建设的注意要点

(一)资源渠道多元化。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职教材,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教材,同时也包括网络教材。具体涵盖了教材理论知识、习题集、案例集、专题教学等多种视听资源,并且资源的呈现方式更加先进、多元化,资源内容也更加丰富,如学习内容“VR虚拟现实呈现方式”,可在VR实验室,或者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直观动态展现(如图1,某机电专业课程教材中压力调节器学习时的手机APP实现的VR学习内容展示);AR增强现实呈现方式,以可控三维动画的形式实现递减消隐模式,更直观理解项目或设备内部结构(如图2,某建筑工程专业教材中工程车辆构造学习时的AR展示)、3D全息投影技术呈现方式(如图3,某汽车结构全息投影展示)。“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其技术创新、信息传输范围广、信息体量大、信息传输速度快。因此,在新型高职教材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发出创新型、多样性的立体课程资源,不但体现出知识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层次展示性,更贴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性,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掌握专业技能。

(二)资源内容的可利用性。“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运营,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关注用户体验,而基于“互联网+”所进行的高职教材建设,能够带给学生最直接的体验是选择的多样性。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在高职教材建设过程当中还可以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提升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重视资源内容的可利用性。随着互联网诞生的是如今的快餐文化,碎片化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因此,在高职教材建设中,学校应开发丰富多彩的微课资源,建设精品MOOC(慕课)平台,借助于网络平台给学生推送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过滤和筛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难点,提高学习效能。

(三)资源的交互性。首先从高职教育的目标而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一技之长,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当中通常有诸多的技能训练类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导致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当中得到充分的技术训练。对此,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在新型高职教材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认识到资源的交互性,通过数字课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技术训练的辅助资源,让学生能够进行网上或者虚拟模仿训练。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设计为游戏模式,让学生通过通关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实训项目,如某教材中的机电安装实操项目训练,便可设计为如图4所示的VR虚拟现实项目实施方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每人完成安装项目中的两到三个任务,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训练。这样的方案设计,即保证了训练的技能目标,节省了实训场地的现实投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举三得,值得在“互联网+”教材建设中大力投入研发和推广应用。

(四)教材范例的创新性。基于对高职教材建设目标和要求的考虑,高职教材应当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知识运行的方式方法和实践体验的结合,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学习当中就对当前社会人才的需求有所了解,做好职业生涯的准备。例如图5,在某建筑专业课程中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内容学习中,可将该部分内容设计为在VR实验室中亲身体验事故现场的发生过程,给学生留下直观的、深刻的事故印象,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职教材建设要素

(一)纸质教材建设与资源保障。纸质教材作为传统的知识内容载体,是几百年来课堂教育的基本内容,即便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纸质教材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重视对纸质教材的建设和创新,同时提供稳定多元的资源保障。具体而言,教材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材编写规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符合教材使用要求和目的。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材所能够承载的内容仅仅是知识体系中的冰山一角,更多需要拓展的内容在于网络信息当中。因此,为了能够让纸质教材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们需要进行资源建设,做好资源储备。具体而言,包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像、网络课程、微课、VR/AR课程资源等,通过这些资源来丰富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但是与教材编撰不同的是,资源储备还涉及外包制作方,如与VR/AR科技公司共同合作,由教师作规划,培养学生相关技能,与科技公司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深入进行校企合作,真正做到创新教材建设,建设队伍规模更大,效率更高。

(二)网络课程搭建与平台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大爆发,“大数据”成了当前诸多行业的热点话题,对于高职教学而言,必然也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教材,同时也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天下事”。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职教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而是扩充到电子教材,即网络资源。具体而言,可以从网络课程入手,搭建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扩充和巩固。网络课程从知识树构建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更清晰地了解到整个知识架构。此外,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知识点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对于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讨论。由此一来,不仅能够起到延伸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教材。

综上所述,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变化发展着,因此,高职教材必须及时进行改变,加以创新,适应当前“互聯网+”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顺立.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立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

[2]孔震,白琨,白洁,等.以互联网思维编写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材——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王凤芹,胡春霞.互联网环境下做好高职“概论”课单元设计的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作者简介】翟红云(1979— ),女,河南新野人,工学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凌艺春(1964— ),男,广西百色人,教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