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绘画涌入季节元素

2018-07-11 06:39刘夕庆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7期
关键词:季节绘画

刘夕庆

季节是中西方各种绘画语言都可以展现的元素。如果是写实主义绘画,哪怕是在室内,我们通过其配置、衣物和果蔬等都会发现季节的蛛丝马迹,更不用说风景、山水、花鸟或室外人物画了。自然所展现的季节元素有时会让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带入感,而这其中也不乏科学知识的存在。

生命勃发的春季绘画

中国古人认为四季有不同的

特性,分别是“春生”“夏长”

“秋收”和“冬藏”,即万物春天出生、夏天成长、秋天成熟和冬天隐藏。作为以色彩和造型为主的艺术形式,绘画在展现四季多样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对季节的人文观念上,画家们都认为不同季节各有各的代表色彩、气息和寄托。例如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画家丰子恺所作的一幅绘画,整个画面就给人一种万物轮回复苏,春意盎然新生的感觉:画中桃红柳绿,春燕鸣飞,水清草肥,孩童学步——这是一位情感极为丰富的画者创造出的具有生命勃发春季元素的中国江南经典画面,表明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和希望。

河岸边的桃红柳绿是中国南方春天来临的标配。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的多样性极强,温带、亚热带等所呈现的四季风景均有,而这为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自然写生景观,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山水画流派的诞生和发展。

无独有偶,但本质又有所不同——后印象派巨匠、荷兰画家凡·高临终前曾有过一段凄美的、借季节性绘画抒发自己情感的故事,说明其画作还有着心理学寓意——凡·高把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创作的《杏花》(本文题图)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刚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威勒姆(他弟弟提奥的儿子)——象征着春天新生命的开始。画中描绘的是杏树枝干的分叉,白色的花瓣犹如明珠般闪亮,幽蓝的天色衬出其轮廓。凡·高用杏树的花枝作为生命体的象征,这是因为杏花是最早开放的植物之一(通常在早春时节,尤其是阳光充沛的法国南部)。

热情似火的夏季绘画

在烈日当头的夏季,天象和地表色彩以及植物生长等状态都是有其特点的。画家们常常会通过夏季最为突出的阳光、色彩、动植物生长与人们的穿戴来刻画这个季节的炫丽画面,而印象派作品在画面光色的把握上更胜一筹。

夏季海边的绘画,反映了莫奈作为印象派鼻祖的大师风范:蓝色天幕上的云朵、悬崖在强烈阳光直射下的阴影、盛开的色彩艳丽的野花以及遮阳伞、遮阳帽都是夏季图景的标志。众所周知,睡莲是温带夏季池塘水面生长的典型开花植物,而莫奈的《池塘·睡莲》则是印象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展示的这一幅是创作于1907年的作品。此时,莫奈的绘画技法和自身的研习都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由这两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莫奈在季节的描绘上,无论是四季的植物光色、天象特征和人物穿戴都高度一致。

金色收获的秋季绘画

划分四季的方法很多,以北半球为例,除了中国传统的“四立”划分外,还有以下两种为最常见的划分法:

天文季节——以天文因子(地球公转位置来决定季节)为依据划分季节。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即黄道面),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呈规律性地每年循环一次。每年相同的月份,各地大体上出现固有的气候特征。例如,毛泽东的诗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的就是深秋的气候特色。

凡·高的油画《午睡》反映了一对农民夫妻秋收割麦劳累后午睡的生活情景。从他们的睡姿上看,充满了对秋天丰收后的幸福幻想和互相依赖的动人场景。恰如其分的色彩对比与装饰性笔触突显了天地秋色——蓝绿的秋空、金黄的麦田与收割下的麦垛麦捆,男性脱鞋仰躺和女性蜷曲侧卧形成了季节性农村地头典型的劳动男女形象对比。而中国画家郑慕康所作的《拾穗图》,则是描绘了“红领巾”领悟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后,秋收时节田埂上拾稻穗的情景。

气候季节——以气候要素的分布状况为依据划分季节。中国的气候季节最早是由气象学家张宝汗(1934年)研究的。他在《中国四季之分配》一文中,提出以候(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过渡季,并划分出各地四季的长短。由于10℃以上适合于大部分农作物生长,一年中维持在10℃以上的时间的長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所以这样划分季节,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比如秋季,大部分植物开始发黄,丹桂飘香,金灿灿的作物开始收割,所以人们就将这个收获的季节冠以“金秋”的美称。

冷静安宁的冬季绘画

寒带虽然终年寒冷,但夏季和冬季的温差还是相当明显的。寒带在夏季和冬季都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而热带虽然随季节变化会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但各个季节的温度差异不大,气象主要受到干湿情况和季风的

影响。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寒带,他们的画家也特别善于展现那里的季节景色。列维坦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其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

特性。

20世纪,中国著名国画家黄胄先生所作的《洪荒风雪图》展现了中国北方(接近寒带)冬季人们外出工作和活动的场景。这幅画的背景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这恰好表现了祖国边疆儿女不畏寒冬、手持工程测量杆、拨动琴弦、顶风冒雪建设边疆的豪迈

精神。

季节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季节变换的周期性,一是季节之间的差异性。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其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气温、降雨量等方面——

下面两幅由笔者创作的画作分别展现了春、冬两季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情景。而这些差异的主要成因就是日照的多少不同。季节的变化周期一般是一年,所以在中国这种四季分明的国家,民间常以季节作为年和月之间的时间计量单位,虽然这种季节转换的界线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其宏观的总体差异还是很容易被感知和辨别的。

在大部分传统写实且有户外背景的绘画作品中都会牵涉到季节元素的展现,这就要求画者必须将表现的主题与背景、环境达成一致,创作出科学和艺术统一的和谐美画,不能有如此季节自然特征彼季节动植物的非科学画面出现——那些中外绘画名家的伟大作品更加浪漫而严谨。

猜你喜欢
季节绘画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花开的季节
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整装出发
花的季节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