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峰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正常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5~15 μmol/L,高于此范围则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且脑血管疾病患者Hcy水平明显增高,是正常者的3.35倍[2]。因此,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及时监测Hcy水平对判断疗效、评估预后有一定价值。本研究观察了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关于出血性中风标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淡黯,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无力。患者均经急性抢救治疗后渡过危险期,纳入时为发病2周~6个月;为首次发病;年龄35~70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高血压脑梗死、脑梗死后脑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由脑外伤、脑肿瘤、寄生虫性疾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引起脑栓塞者,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68(52.6±11.3)岁;发病时间(2.5±1.2)个月(4周~5.5个月);脑力工作者17例,体力劳动者23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8~69(54.2±13.2)岁;发病时间(2.4±1.3)个月(6周~5个月);脑力工作者19例,体力劳动者21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工作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0~40 mg,3次/d)、脑代谢赋活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给予营养丰富和易消化食物,控制食盐、胆固醇摄入,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循序渐进给予被动运动、按摩和主动运动,配合物理疗法和针灸治疗。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方:炙黄芪60 g、赤芍15 g、川芎10 g、当归15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偏瘫以上肢为主者加桂枝、姜黄、葛根各15 g,伸筋草30 g,丝瓜络10 g;偏瘫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15 g、鸡血藤30 g、木瓜12 g、丝瓜络10 g、伸筋草30 g;伴有失语者加钩藤、石菖蒲、远志各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1.3.1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心悸汗出、大便溏泻4项,无症状计0分,症状轻或偶尔出现计2分,症状重而间断出现计4分,症状显著或持续出现计6分,积分越高表明该项证候越明显[5]。
1.3.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周后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反之则越轻。
1.3.3临床疗效参照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制定评定标准。治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8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40%~79%,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5%~39%;无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不足15%。
1.3.4Hcy水平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Hcy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我国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7]。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大脑基底核处最常发生,约占全部脑出血的2/3,其受累血管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传支豆纹动脉、基底动脉脑桥支、大脑后动脉丘脑支等。Hcy为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cy的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9]。高Hcy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使血管内壁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失控,造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使泡沫细胞形成增加,导致血管内壁增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发生脑卒中[10]。此外,高Hcy水平可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使血栓烷A2(TXA2)合成增加,后者具有缩血管和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11]。
补阳还五汤为近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方,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各种中风后遗症均有明显疗效,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促进受伤脑组织修复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现代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复方可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抗凝作用显著,具有抗血栓形成和促进溶栓作用;可使微循环障碍的模型动物微血管开放数目增加,微血管口径扩张,微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增加;对脑血管、冠状动脉以及其他外周组织血管均具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可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循环和微循环;还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及修复,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程度,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12-15]。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可明显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凝、促溶栓、降低Hcy水平等机制有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