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昭和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简单地说,心肌梗死就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其基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冠状动脉痉挛,较少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畸形。心肌梗死是致命性的急症,发作后数小时即可导致患者死亡,救治越早,患者生存机会就越大,早抢救1小时甚至10分钟,都可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50%~8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前一周内有发病征兆,约40%的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的前一天,有发病征兆。这些先兆有:
1.患者常感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
2.原为间断发作的心绞痛,短期内变为频繁发作。
3.胸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口含硝酸甘油效果不如过去。
4.平时血压正常或原有高血压,但近期有时血压突然下降(并非药物所致)。
所以,上述症状一旦发生,须认真对待。此时患者应严格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心绞痛者可立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吸入。同时立刻与附近大医院联系,尽快就诊,可使部分濒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化险为夷。
有研究发现,近5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有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包括:
1.身心过劳 过度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脑力活动,会使人劳累和精神紧张,都可能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缺血、缺氧会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死。
2.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可使血压升高,心肌需氧量猛增,加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 急性心肌梗死与暴饮暴食有关。因为进食过量高脂肪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使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可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
4.大出血、休克、脱水 外伤或大出血易引起脱水,可能使心脏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可致心肌严重缺血、缺氧,促使血栓形成。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也常诱发心肌梗死。
5.手术 手术麻醉时易造成低血压,严重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失衡,也是引起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尤其是老年人更危险。
6.便秘 因排便反射、久蹲、屏气过度,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脑动脉出血而猝死。所以老年人解大便时最好避免突然用力过猛。
7.寒冷 寒冷特别是温度骤然降低,可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如原有冠心病或高血压者,温度降低容易促发急性心肌梗死。
患有冠心病者,平时加强预防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突发,一般可注意以下几点:
不抬过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时,必然会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解大便类似,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
适量运动 以多散步为主,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运动当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保持心态平和 中老年人尽量保持心态平和。
洗澡须小心 不宜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陪护下进行。
定期检查 主要检查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心电图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早注意预防,以期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发病率。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容易引起或加重冠心病,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有助于预防或降低冠心病发生。
科学饮食 主食宜多吃谷类,副食中牛乳、鸡蛋、豆制品、蔬菜、水果不能缺少,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患高血压、糖尿病者,要特别注意控制饮食,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禁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心血管,禁烟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患有冠心病的人要慎饮酒,过饮会引发高血压,危害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对预防冠心病十分不利。
心肌梗死发作2~6小时内死亡率最高,有50%的患者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一旦怀疑患者是心肌梗死,应就地马上抢救,同时与最近的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注意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或陪同患者步行到医院就诊,因为任何身体活动都有可能促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