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参与情境,促边缘性参与转向全身心沉浸

2018-07-10 14:44焦晓军顾留珍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期

焦晓军 顾留珍

【摘 要】“边缘性参与”理论将实践参与视为学习的关键成分,认为学习有两种最基本的参与形式:边缘性参与和充分参与。“动感数学”通过创建动态的参与情境,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情动、眼动、手动、心动、口动,进而实现由“边缘性参与”向“全身心沉浸”的转变,将儿童深深地卷入数学学习的漩涡。

【关键词】动感数学 动态参与情境 边缘性参与 沉浸

莱夫等人提出:“学习是一种情境化的实践、是文化、历史情境化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理解或参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将实践参与视为学习的关键成分,认为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内通过参与而发生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中描述了学习者两种最基本的位置:新手(newcomer)和熟手(old timer),与之相对应的是两种最基本的参与形式:边缘性参与(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和充分参与(full participation)。“动感数学”通过创建动态的参与情境,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情动、眼动、手动、心动、口动,进而在学习共同体内实现由“边缘人”向“小主人”的转变。它以更适合儿童数学思维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的学习能更快更好地由“新手”转向“熟手”。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动态地引入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使学生真正地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

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二、动态探究,“思”中解疑

开放题不受单项知识的约束,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全面考虑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1)兰兰买了水彩笔,芳芳买了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2)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3)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3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之后,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

生1:“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3倍嘛!”

生2:“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3倍吗?”

生3:“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钱也是蛋糕价钱的3倍。”

为让学生把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进行有效区别,我顺势又提出:你能从中选择两件物品,用一句话说说它们的关系?

生4:我买的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的2倍,你们猜一猜我买了什么?

生5:你买的是蛋糕和巧克力。

生6:我买的一件物品的价钱比另一件贵3元,你们猜一猜我买了什么?

生7:你买的是蛋糕和巧克力。

学生在回答这两题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原来蛋糕的价钱和巧克力的价钱可以说成倍数关系,也可以说成相差关系。学生在分析、判断、对比等一系列动态探究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飞跃。

三、设计游戏,“玩”中求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质疑、释疑。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摸彩球游戏,即在袋中放入各色小球让学生逐一去摸,并统计结果。接着追问学生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了。

动感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将学习比作海面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水表面以上的部分足以用正式学习覆盖,淹没在水面以下的三分之二将更需要用非正式学习来传达[4]。在对非正式学习的诠释中,动态的情境将学生由“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转向全身心的沉浸体验,让儿童由学习的“新手”转变为“熟手”,将儿童深深地卷入数学学习的漩涡!

参考文獻

[1]王文静.理解实践:活动与情境的观点.全球教育展望,2001(5).

[2]J?莱夫和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宋亚飞.动感数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1.

[4]牟晓琳.数学游戏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