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奇
【摘 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授有关思维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并且乐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合理过渡。本文首先阐明了在小学数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结合教育心理学分析了小学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以及教师需要结合思维特点做什么,罗列了一些常用的思维方式以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希望能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今后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投影到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表象建立需要借助图像和操作,然后再通过表象建立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动手操作是一个不会消失或减弱的思维能力,相反它是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基础。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让孩子变成善于动手的“小探究家”并且辅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思维从心理学方面解释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从数学科目来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通过对数学模型以及数学体验的内在反映建立起数学概念。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而且大多数以直观具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该阶段需要培养的。小学数学在这一阶段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特点正符合逻辑思维的要求。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较高层次也是数学领域的重要思维能力而它的基础正是逻辑思维,如果缺乏逻辑思维的训练,那么对于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将变的困难重重,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的思维能力,那么对于数学这一学科将很难取得突破,成绩自然不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须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小学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般来说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为传到思维介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之间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能力,小学中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并且守恒高年级阶段更适合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必须借助实物和直观形象,不能单独进行纯符号的运算,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学生出现了思维可逆性,所以教师需要抓住关键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并且逐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发展也开始趋于成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能够运用演绎推理解决问题并且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和反思的能力,思维变得灵活开放这一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三、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
1.演绎归纳法
演绎归纳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推理方法,在小學数学中通常适用于法则、性质和运算定律,通过一两个例子将结论推导出来。
2.比较与分类
分类用于研究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比较则是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进行鉴别。两种方法的融合使用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
3.概括与抽象
概括是将同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成统一的整体,而抽象则是将非本质属性进行舍弃,分离出本质和共同的思维方法。
4.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综合是在头脑中将各个属性和部分联合为一体。在实际解决问题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来说既要考虑全面又要找取突破口一一击破。
四、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课程之前,教师应当首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目标的驱动下,才能有条不紊而又明确的进行教学过程。数学总体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光是要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还有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以及学习动机,从而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2.启发式教学
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评价一堂课时经常从前五分钟的导入环节就能得出结论。因此,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步。数学课的导入,在于怎么样巧妙的引出想要呈现的问题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为整节课的节奏做好铺垫。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场复杂的思维活动,而所有的思维都是由问题引发的。数学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想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那么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引导,积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精心的备课以及巧妙的引入都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而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因此教师应当对每一节课认真对待,力求生动、形象充满趣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这门学科,激发数学思维兴趣。比如在进行新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新旧知识两者间的衔接点,从而解决问题。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自主运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割补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尝试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在学习圆锥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参考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先回顾和圆以及扇形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或者小组合作,尝试自己解答,让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4.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富有结构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而且通过操作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的对教学的严密逻辑性进行解释,争取采用学生能够明白的最为简洁的语言。数学的解题方法通常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应的思维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并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解题思路,听取更多不同的声音,而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
5.根据学习情况灵活调整作业难度
数学知识的巩固大多来源于数学习题的练习,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并且难度适当的题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学习。
数学思维能力在生活学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各种思维方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戚丹霞. 试分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方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190.
[2]李梦琼.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孔凡忠.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2,(11):123.
[4]赵伟. 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