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方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5)、早期组(n=35),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状况。结果:早期组患者致残率、护理后NIHSS评分较传统组明显降低,早期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致残率
急性脑血栓是脑血管血栓形成、堵塞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性病变,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急性脑血栓常引起患者脑组织、神经损伤,致死率高,部分抢救成功患者也存在较高致残率,预后较差。如何减少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康复治疗是改善患者恢复状况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本科室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治疗中,运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5)、早期组(n=35),传统组有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59.6±9.4)岁;早期组有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7±9.6)岁。传统组与早期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可进行对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确诊为急性脑血栓患者[1];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原发性自理能力丧失、运动功能丧失患者;精神、认知、沟通、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期知识宣教、用药监护、生活监护等。
早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实施心理评估,针对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耐心安撫患者,向患者介绍预后良好病例,提升患者信心,鼓励并引导患者配合康复治疗过程;耐心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积极为患者提供治疗及生活帮助,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保持舒畅心态。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使用低脂、低胆固醇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并根据患者实际吞咽功能进行食物类型调整,进食困难患者以糊状黏稠的食物为主,积极鼓励患者缓慢进食,预防呛咳。3)肢体康复护理:辅助患者定期调整体位,以平卧位、侧卧位为主,并根据患者实际恢复状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内容包括床上被动训练、主动训练、下地活动、上下楼梯训练、负重训练、跑步训练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洗漱训练、如厕、进食、梳头、脱穿衣等,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避免过度劳累。4)语言康复护理:积极引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对患者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引导患者以单词、句子、段落、整篇文章顺序进行训练,积极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致残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使用NIHSS评价,总分42分,评分高低与神经功能高低负相关;日常生活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评价,总分100分,评分高低与日常生活能力高低正相关[2]。
1.4数据统计
用SPSS 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NIHSS、Barthel指数评分,t检验。用率表示致残率,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早期组患者致残率11.43%(4/35)较传统组34.29%(12/35)明显降低,χ2=5.185,P=0.023。
早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较传统组明显降低,早期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病情进展快速,可引起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认知功能等多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实施急救处理后可挽救生命,但患者多功能损伤,仍会影响患者预后,致残率高。及早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在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早期组患者致残率11.43%较传统组34.29%明显降低,且早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较传统组明显降低,早期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较传统组明显升高,刘小玲[3]的研究中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致残率16.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3.3%,与本研究一致,说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原因是:患者发病后早期神经功能仍存在一定可逆性,实施及早肢体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语言康复护理、饮食护理过程可逐渐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可通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行为来刺激患者相关神经,促进神经侧支循环加速,促进神经突触、轴突建立,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修复脑组织,进一步改善相关神经对患者行为功能的调节效果,发挥良性循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4];且经饮食护理可保证患者机体营养均衡,为患者康复训练过程提供生理基础;经心理护理可进一步减轻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并改善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配合治疗,进一步保证康复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可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8):138139.
[2] 崔芳英.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12):178179.
[3] 刘小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17,04(26):175.
[4] 姜洁蓉.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3):200.
[5] 凌萍.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7,04(2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