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探析

2018-07-10 07:41周志良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现状策略

周志良

【摘要】面对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全社会都应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一些策略,旨在与同行探析和交流。

【关键词】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策略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事关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前些年,我们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损害,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现象频频发生,造成大气、水源、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急剧恶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不利改变以及由以上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近年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倡和谐可持续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瓶颈。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同提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地提出“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更大篇幅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科学地提出了正确看待和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抓住了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最关键和最迫切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逐步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

中职学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少年并由此辐射带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的重任。中职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好坏。

现阶段的中职生,大部分人很少参与生态文明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不高,缺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缺乏自主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生态保护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态度淡漠,视而不见,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践行性等现象屡见不鲜。更主要的是目前的中职教育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致使中职生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

三、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生态文明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中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环节,培养中职学生做具有生态文明观念、文明意识的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发展有所担当,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以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为目的,通过系统地引导,使学生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规律,有计划地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教育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笔者认为,中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可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在校园建设和日常教育管理中从美化环境、绿色环保、和谐自然等方面出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团)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形式,同时运用固定宣传阵地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也可组建不同的宣传和推崇生态文明理念的学生社团,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环保主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带动一批学生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来,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第二,开展生态文明学科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和学校教育中,专门开设生态文明建设课程或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在所有专业中开设,以方便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可系统地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和践行性方法来提高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使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路径有初步的认识,为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奠定知识基础。

第三,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自然生态,加强绿化美化。可带领学生对学校的污水、废气、实验室废物排放和垃圾处理等进行综合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成果,亲身感受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舒适的快乐,从而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第四,要进行资源节约教育,增强节约意识。在校园资源利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要遵循节约和再利用的原則,尽量减少由资源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例如针对学生吃饭浪费现象,通过“光盘行动”教育等活动减少浪费,对教室灯光、路灯等设置智能装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带领学生从加强节电、节水、节约粮食、节约纸张、废物回收利用等方面入手,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节约效果,树立节能减排思想。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节约问题,更是一种文明意识和节约意识的培养。

第五,学校在规划建设中,应尽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氛围,激发学生建设校园生态文明的激情。一方面要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努力营造一个绿色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要着重体现校园人文生态素养,如校园的路标指示、楼房的命名、学校的徽标等都应尽量展现生态和谐的理念。

第六,学校还应制定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节能减排等相关制度,并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践行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自觉性。

四、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的光荣任务,每一个建设者都应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知识,并能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的精神。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