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与发展方向

2018-07-10 06:19张华
人民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高中生价值

张华

为迎接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挑战,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发展学生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为实现這一培养目标,需要深刻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定位,明晰其发展方向。

一、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既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又指出其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它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最后阶段、复杂阶段。

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还是欧美发达国家,均把幼儿园至高中阶段(K-12)视为面向全体国民的基础教育。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基本普及,面向每一个适龄学生,已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构成、重要构成。

“高中教育即基础教育”的深远意义在于:走出高中教育的“精英主义”倾向,使公平享受高中教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曾几何时,由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接受高中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如今,在以知识社会和全民创新为标志的时代,让每一个学生公平享受高中教育,不仅是每个人个性自由发展的前提,而且是整个社会健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为此,高中教育必须体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民主的新内涵:让高中教育公平面对所有社会群体,特别要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让高中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与选择;让高中教育走向“高位均衡”:不仅从数量上,更要从软件和硬件的质量上追求教育公平;让高中教育回归生活并崇尚创造:高中教育必须走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误区,植根于真实情境的“协作式问题解决”成为基本教学方式,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成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高中教育又有不同于幼儿园和义务教育的特殊性。这至少包括如下方面: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与青年初期,其学生文化具有特殊性;高中生个性趋于稳定、成熟,性向、志趣、爱好日益分化,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日益增强;高中教育直接连接高等教育,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多样化、复杂性会影响高中教育和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高中教育又连接职业世界与社会生活,大千世界与社会的多样化、复杂性又反过来影响高中教育;如此等等。尽最大可能为高中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是世界各国高中教育的共同特点。

为让高中生学会选择,各国教育决策者共同确立的基本原则是:(1)应当保证为所有学生提供现实机会,使其在完成义务教育后能进人高中继续学习;(2)应当避免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成绩落后学生的选择,避免使他们毕业后从事低水平工作且无机会接受大学教育;(3)应当为从中等职业教育进人大学教育创造可靠途径,并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继续上大学;(4)应当在所有基础教育学校建立系统的学生咨询和生涯指导服务,以避免学生对未来的选择陷人盲目,与此同时,在所有高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避免綴学。[1]这既是高中教育的改革原则,又是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高中教育也应顺应此趋势。

总之,将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确定为基础教育,走出形形色色的“精英主义”与“工具主义”误区,让教育公平与民主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两种价值的统一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体现了其“两种价值”即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有机统一。

实现每个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普通高中教育内在价值的基本规定。高中学生文化与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决定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独特性。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高中生,实现每个高中生的独特价值。每一个人的高中阶段只能经历一次。高中教育既需要尊重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文化的独特性,又需要尊重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差异,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长,让每一个高中生度过幸福、难忘而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只要实现了“培养合格高中生”的目标,学生无论在未来生涯中做何选择,无论是否上大学,高中教育就完成了其根本使命。

1. 由于普通高中直接连接高等教育、职业世界与社会生活,必须发挥相应的工具价值

首先,普通高中要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大学生活做准备。为此,要帮助学生发展丰富的“大学知识”,包括如何进人大学并在大学教育中获得成功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愿望。

其次,普通高中要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为此,要在普通高中倡导“生涯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学术知识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融为一体,在学生学习学术知识的同时,发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知识、技能、能力和兴趣。

再次,普通高中要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为此,要在普通高中倡导“社会参与”精神,将学生的学科知识(包括学术知识和职业生涯知识)学习与“公民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发展社会参与和公民生活的技能和能力,形成服务社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教育的三类工具价值一大学准备、职业准备和社会公民生活准备,彼此关联、相互融合。

2. 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彼此间动态转化且融为一体

首先,普通高中教育必须结构灵活、类型多样、功能完备,不断提高其对大学教育、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切实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唯有如此,其内在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工具价值是内在价值实现的条件。

其次,普通高中教育必须立足于高中生的当下生活需要,既尊重朝气蓬勃的青年文化特性,又尊重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尝试自己梦想的机会、作出人生规划和选择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幸福而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唯有如此,高中教育才能健全发挥其工具价值。因此,内在价值是工具价值发挥的前提。

再次,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互转化、动态生成。创造健康、快乐而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让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获得自主而充分的发展,是高中教育担负社会责任、发挥健全工具价值的切实过程。把握今天是对将来的最好准备。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高中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让高中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活、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这本身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

总之,积极发挥普通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但不走向“工具主义”;大力倡导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又不流于抽象与虚妄。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融合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定位。

三、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让每个高中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得到解放,以适应时代挑战。这昭示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一,让每个高中生经历健康、快乐而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高中教育内在价值的核心是让每个高中生过这个年龄该过的生活,让其高中生活值得留恋且终生难忘。[2]学校要让高中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使每一个学生身体强健;让高中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学会协作、交往,又发展兴趣、特长;让高中生有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第二,让高中生在大学获得成功。要在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诸方面实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成功连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具备丰富的大学知识。考上心仪的大学不是最终目的,选择最适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大学及专业,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人性繁盛,让自己在大学获得成功,才是高中教育追求的目标。

第三,让高中生职业生涯成功。上大学本身不能保证生涯成功。高中教育必须实现学生高中学习与职业生涯的成功连接。通过建立学术性科目与职业世界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不仅发现学术知识的意义,而且发展参与并驾驭职业世界的能力,最终在职业生涯中作出明智选择并取得成功。

第四,让高中生成为合格社会公民。高中生已经是社会公民,高中教育必须把“公民学习”作为高中生学习生活的有机构成。要使每个高中生将主动的学习者与负责任的公民两种角色化为一体。要让学生学会社会服务,并在服务中学习。要把践履社会责任、发展社会责任感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高中生价值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