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明
随着经济发展,民国时期青岛的钱庄逐渐由经营钱币兑换、评定货币成色,发展到存放款、与外资银行联手为商户和本埠港口进出口贸易融通资金。有学者指出:当时的钱庄不仅为青岛商业交易融通资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青岛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演变成有一定资本实力的“地方银行”。而抗战后复业的13家老钱庄,经过当时青岛金融业人士的努力创新,与20家银行联手,实现了青岛33家银行钱庄兑付票据结算“换行庄”融通大联合。只要持票人持有任何一家银行或钱庄的票据,都可以在青岛这33家银行钱庄兑付支取提现,给商户提供了大大的金融便利。从保存下来的1949年临近解放的青岛金城银行“行庄交换差额计算表”看,尽管时局紧张,青岛银行钱庄之间的票据兑付交换纷纷繁繁。
青岛天合钱庄
青岛天合钱庄位列青岛市银行业“换行庄”第30号,参与青岛银行钱庄金融业票据汇兑等多项融通业务。
青岛天合钱庄1928年开业,位于青岛天津路33号,就是天津路与河南路交汇的东北拐角处。如今,天合钱庄早已拆除,不见踪影,原来旧址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居民楼。新的天津路33号门牌号被一家茶行代替,门牌号还被装修物遮挡,难以看到,青岛天合钱庄已成为了一段过往的記忆。
在青岛天合钱庄西边对面,天津路与河南路交汇的另一个西北拐角——河南路80号,还矗立着一座建造气派的老楼,尽管如今成了一家便利周围居民的百货超市,但当地居民还是称它“百年老楼”。其实,它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东莱银行”最初行址,后来迁到了湖南路。
1945年,政府只批准13家银号钱庄复业,天合钱庄得以保留,参与当时青岛金融业票据汇兑等多项业务。
青岛解放后,根据《华东区管理私营银钱业暂行办法》的规定,青岛天合钱庄等6家钱庄以及汇丰银行青岛分行申请复业,1950年5月最终歇业。
青岛裕孚钱庄
解放前,青岛裕孚钱庄位于中山路188号。1932年开业时称裕孚银号,直到1948年1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为统一名称,令各地所有银号一律改叫钱庄,裕孚银号改称“裕孚钱庄”,经理为张芝坪,解放后歇业。
钱庄旧址已经拆除,现今也找不到中山路188号门牌,大约旧址在中山路与北京路交汇的西南拐角处,与著名的青岛谦祥益绸布店、众口皆碑的顺兴楼饭店遥相对应。民国时期青岛作为特别市,商业繁荣、金融融通。银号、钱庄、银行很多在中山路北段,也就是旧称的“青岛大鲍岛”一带。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政府只批准13家银号钱庄复业,青岛裕孚银号在列。裕孚钱庄位列青岛市银行业“换行庄”第29号,参与当时青岛金融业票据汇兑等多项业务。
青岛孚民钱庄
解放前,青岛孚民钱庄位于中山路161号,1935年,扎根青岛做钱赚钱的买卖。开业初期称“泰丰银号”,后来因为与重庆的“泰丰银行”重名,改称“孚民银号”。1948年1月,又改为“孚民钱庄”,董事长侯圣麟。解放后歇业、又申请复业,五十年代初最终歇业。
中山路161号青岛孚民钱庄旧址如今还“健在”,在即墨路与中山路交汇的东北拐角处,一座二层临街老楼。旧址的大门破旧,两扇门不知云游何处,161号的门牌钉在腐旧的大门框上,站在大门口可以看到北京路路口和青岛裕孚钱庄旧址上建起的新建筑物。走进孚民钱庄里院,杂乱破旧,几分旧时老钱庄的原貌犹存。临街的二楼窗户护栏,方孔钱的装饰图案,好似诉说着青岛孚民钱庄融汇岛城的过去。
1945年,孚民钱庄位列青岛市银行业“换行庄”第28号,参与当时青岛金融业票据汇兑等多项业务。
有资料介绍:青岛孚民钱庄董事长侯圣麟,青岛平度吴庄人。民国时期,曾任青岛公报报社社长,中原针织厂的董事长,私立郁文中学的董事长。其父侯书先,曾当过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家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