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英
【摘 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但同时又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以期引起大家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
【关链词】高职;职业素质;教育;路径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是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职业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的涵义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普遍性的,是全体“社会人”所共有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职业人”所应具备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能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严格地说,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等。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劳动者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及在职业工作中所呈现的人格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条件,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职业素质教育涵盖了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教育内容,反映了时代发展及特定的职业对从业者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是适应职业的特定要求;二是注重个体的内在素质的养成。职业的特定要求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定位的根本依据,反映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个体内在素质的养成是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要求,经过学习、实践和自我体验而逐步形成的职业品质,是职业特定要求在个体心理的内化,它贯穿于学生职业成长的全过程,是学生成才和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着力点
酒店管理专业是伴随我国酒店业的蓬勃发展而组建的新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各类酒店经营管理人才。
酒店业的产品有其特殊性,分为有形设施与无形服务两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服务水平的高低对酒店的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作为未来酒店行业经营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与酒店行业和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职业素质,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及创新创业素质等。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分析
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引起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通过各方面长期、扎实的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一)建立和完善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在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这个核心,建立科学的、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不仅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其中,还要把校园文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社会实践等,纳入该教育体系之中,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内容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程,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参与,全体教职工参加,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各尽其责的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和氛围。同时,为了保证职业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学院要建立健全职业素质教育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职业素质教育任务和责任;建立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把职业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调整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高职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以此确定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形成具有弹性的、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计划。要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适时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吻合,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将学生职业素质形成全过程的各项活动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把分散在学校各个部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职能纳入统一的职业素质教育系统,使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生从入学教育、军训、认识实习(参观酒店)、专业实习、专业课程学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等全部教育活动及所开设的职业素质课挰、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等全部列入培養方案,明确规定组织实施单位、考核办法及相应学分要求,并纳入该专业培养方案。对不同阶段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使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相互融合,不断推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三)改革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的要求。要紧紧围绕职业素质教育,将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分项落实到相关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中,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品格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充实新知识、新技术,加大实验、实训教学比重,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课堂教学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变“灌输”为“引导”,改“注入式”为“启发式”,积极推行讨论式、案例式和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学会创造,成为有个性特征和特长、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四)加强职业能力训练是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熟練的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就业之本。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通过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促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搭建职业能力训练平台。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利用酒店场所设施进行现场教学、顶岗实习,在真实的情景和职业氛围中,培养酒店前厅、客房、餐厅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店日常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等方式,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发挥校园文化在职业素质养成中的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校报、校刊、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以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研讨会、论辩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承接企业在学校举办各类庆典、商品展销和文化娱乐活动,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促进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养成。
(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抗挫折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提升职业素质的必要性,找到自身素质与职业标准的差距,感受社会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促进个体的职业素质不断的提升。高职院校应面向社会,依托行业和社区,建立科技、文化、艺术、体育、职业技能等素质教育基地或社会实践基地。把职业素质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展到社会。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柳艳娜,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
[2]《职场必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 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宋楚华,论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