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玉 马玉洁 魏延桐 王雪亚
【摘 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是实现劳动力价值得到充分运用的一个重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深入了解延迟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实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其次就其对青年就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延迟退休;青年就业;人口老龄化;政策建议
一、我国实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 岁、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男女劳动差异的缩小和教育年限的增加,1957年制定的退休年龄办法显然已不适合时代发展,一方面男女退休年龄偏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太大,这使得很多人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这引发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失独家庭,年轻人负担重,养老金亏空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于当前的社会现状和世界延迟退休年龄的趋势,延迟退休成为必然选择。
二、延迟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分析
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养老压力、社保亏空,充分发挥人的价值等现实问题,但具体来看存在着很多争论,一方面是实行渐进性延迟退休引发的社会舆论,还有更重要的方面是延迟退休是否会对青年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就业难是社会的另一大问题,尤其是青年就业难,这是否会使青年就业雪上加霜,这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不利于对青年群体的就业,延迟退休势必会占用一些工作岗位,老年人的就业岗位与青年人就业岗位之间存在某种替代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延迟退休会增加青年人的就业难度。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的工作岗位并不是一对一的替代,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和青年的工作岗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延迟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的实际挤出效应并明显,反而可能会为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总的来说,我们要辩证分析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率的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不同,短期内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较大;但长期延迟退休对青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影响并不显著。
(一)短期影响
2018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9亿,面对一个如此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严峻,据《中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从现在起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351万人,而近年來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也一直维持在4%以上,由表1显示我国近年失业人数持续在900万以上,而实际失业人口还包含不在统计内的隐性失业人口,所以实际失业人口要比数据显示的更为严重。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会产生结构性失业和新的摩擦,同样会增加失业。由表1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每年新增离退休人口超过500万人,所以从短期来讲,延迟退休政策的实行势必会对当前青年就业增加一定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长期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亿,占比为10.9%,较201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了0.4%,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我国自198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控制人口增长,使我国出生率逐渐降低,人才培养速度减慢,劳动力不能及时补充缺口。2013年我国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依据意愿生二胎;2015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全面调整了生育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该政策也正表明随着老年化的加剧,为应对我国新增就业人员逐渐减少,劳动力出现缺口的情况,需增加出生率,加快人才培养。所以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不会对青年就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对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较小。反而延迟退休年龄恰恰能减少退休人员数量,从总体上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
三、政策建议
现提出初步的制度设计,延迟退休制度设计注重以下三个角度:
第一、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研究。综合考虑社会保障的福利待遇,确定合理的养老金水平和法定退休年龄。例如,可以综合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制度,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考虑收入、死亡率、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差异)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退休年龄;加强对社会保障影响个人养老金水平、退休年龄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研究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对实际退休年龄的影响;结合我国的人口结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障制度、资本市场发展情况,建立更符合实际的退休决策模型;可以结合人力资源投资、养老金支付模式开展退休决策行为的研究,确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金融环境下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体、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工作性质群体的社会保障福利,确定个体最优的人力资源投资策略和退休策略。
第二、延迟退休的作用和影响。国外学者认为,延迟退休的主要作用是在短期内解决财政压力,实施延迟退休制度对养老金债务的长期影响还存在争论。对于我国,可以结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和福利措施关注延迟退休制度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研究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负债的长期影响和不同群体延迟退休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估计人力资源投资、家庭等因素对不同代的资本-劳动比、福利水平和退休行为的影响。大量的移民将改变人口结构,影响养老金系统的收入和支出比例,对于我国目前实行的省级统筹制度,可以考虑研究省际的劳动力人口流动对省级社会保障系统的影响。
第三、投票法确定缴费率和退休年龄。比如,结合我国实行的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平合理的投票模式;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和养老金系统膨胀后,社会保障在再分配上的公平性问题等。此外,我国目前围绕投票法决定退休年龄的实证研究还相对缺乏,也可以做一定的探讨。
据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势必会出台和实施,余下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实施,在设计层面上如何把握取向。在吸取国外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以上三个研究角度和我国基本国情,对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提供以下合理的制度建议。
(一)延迟退休制度应渐进式推行
制度科学的创始人林德布洛姆曾明确的指出“制度科学是渐进调适的科学”。政府所有的政策制度的出台都需要多方共同商讨决定,所以制度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延迟退休的制度在提出之初就遭到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质疑甚至是反对,所以在广大群众还未认同该制度时就进行推广,势必在推广过程中遭遇极大地阻力,甚至收到与原意相反的结果,而且这种行为并不符合制度科学的原则。所以,延迟退休要渐进式推行,即要根据我国人口的的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情况“循序渐进”,即每年相对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逐渐延长,同时提前向社会发出公告,给公众以心理准备。
从国外来看,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也是渐进式的。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制度的出台应该循序渐进,先有一个制度实施的缓冲期,进而调整人们的退休观念,然后逐渐推进,渐进到位。
(二)延迟退休制度应弹性实施
制度弹性是决定制度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当制度缺乏弹性时容易引起公众抵触,尤其是制度在涉及个人自身利益时。延迟退休制度需要有一定弹性是出于以下问题:第一,延迟退休制度关乎全社会的利益,人们的态度并不统一,制度问题早在提出之际就遭到了来自全社会各方的询问。因此,在出台和实施延迟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一定的弹性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面能减少制度在推行过程中的阻力,也给制度的调整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第二,退休既是公众的普遍行为,也是个体的选择。所以在考虑制度普遍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差异性。根据社会调查研究表示,不同的人群对于延迟退休实施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延迟退休的意愿与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限制的时候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在一定的规范约束前提下,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第三,延迟退休应照顾到特殊行业和人群的利益。对从事一些高空、高危等体力劳动,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要尊重他们的退休意愿并保障其利益。
(三)延迟退休制度应柔性实施
目前,我国有部分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已经开始实施柔性退休政策,延迟退休的主要对象为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目的就是留住人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所谓“柔性”,是指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就可提出申请,经过与单位协商同意后,延续工作寿命。柔性退休充分尊重了企业和员工的需要,这一措施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柔性退休政策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有助于减轻现在的劳动力的缴纳养老金压力,也可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并不会增加就业压力。
(四)延迟退休制度应配套激励
延迟退休关乎每个人。在制度的设计推行时,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理解。配套一定的激励手段能够更好的推进制度的实施。在延迟退休制度设计时,要将相应的激励措施纳入考虑。这方面可以参考邻国日本的成功做法,对退休年龄进行划分,规定法定退休年龄的前提下,提前退休将会减少养老金收益,延迟退休则增加收益。这对提前退休就会有负向激励,相应减少养老金收益;对延迟退休实行正向激励,相应增加养老金收益。通过激励措施的实行,鼓励人们主动选择延迟退休。
(五)延迟退休制度应男女同龄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男女不同龄的退休制度,现行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干部退休年龄为55周岁。而国际上大多实行男女同龄的退休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种男女不同步的退休制度规定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因此延迟退休制度应男女同龄。具体来说,延迟退休年龄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应逐渐调整为男女同龄,以实现养老和平等的双重目标,这不仅有利于当代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支付缺口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总之,延迟退休制度必须慎重设计,它不仅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综合考虑,全面把握,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结合我国当前未富先老、養老金缺口庞大、劳动年龄人口不足的社会现实,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延迟退休年龄制度。
【参考文献】
[1]陈龙.关于延迟退休对适龄劳动力就业影响问题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2]范琦,冯经纶. 延迟退休对青年群体就业的挤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8):13-19.
[3]李付俊.延迟退休的影响效果分析[J]西. 北人口,2014(2)1: 7-20.
[4]张奎.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电视大学学报,2014(3):103-107.
[5]原新,万能.缓解老龄化压力,推迟退休有效吗?[J].人口研究,2006(4):47-54.
[6]侯东民.国内外思潮对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及老龄化危机的误导[J].人口研究,2011(5):29-40.
[7]杨欣然.推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及时机分析[J].现代经济,2008(11):98-99.
[8]李绍光.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和谐发展[J].中国金融,2005(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