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贵州省林业科学院, 贵阳 550001; 2.册亨县林业局, 贵州 册亨 552200)
油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较为悠久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望谟红球是贵州省册亨、望谟地区分布的特殊油茶类型,丰产、稳产性能突出,对当地夏季干热的特殊气候类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望谟红球油茶是该地主要栽培的农家品种,具有果实大,果皮革质光滑红润,植株抗病虫能力强及早实丰产的优良特性。20世纪70—80年代,由贵州省林业科学院选育并参加了全国区试,望谟红球被评为全国优良农家品种。陈晓春[2]对望谟红球油茶进行评价,认为望谟红球油茶具有速生早实、丰产、抗病性强等优点;罗在柒等[3]根据望谟红球油茶品种特性,对经济性状和形态指标进行了矩阵关联分析,初步确定了望谟红球油茶优树的选择标准。2009—2010年贵州省林业科学院油茶项目组在望谟县城关镇建立育苗示范基地,培育嫁接苗0.67万hm2[4];2014年望谟县种植油茶290 hm2,主要分布在石屯、油迈、乐元、打易等乡镇,基本为零星块状分布[5]。
黔油1号油茶良种是贵州省林业科学院和册亨县林业局在本地望谟红球油茶优良林分中经多年评选和培育的优良无性系,具有果实大、结实早、产量稳定等特点,对贵州省特殊干热河谷山地气候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黔油1号油茶良种选自册亨县弼佑乡洛江村弄芽的人工油茶纯林中。2009年参照普通油茶优树选择标准(LY/T 1730.1—2008)[6],经过走访踏查、初选、复选、决选等选育程序,并通过连续3年的实地产量测定和含油率、抗病虫能力等综合分析,2011年完成优树评选。自2010年起,在贵州锦屏、贵阳、册亨营建测定林,2017年1月申报并通过地方良种认定。
黔油1号母树选自册亨县弼佑乡洛江村弄芽的人工油茶纯林中,属望谟红球类型。洛江村油茶连片面积近“万亩”,选优林分由采集周围老树茶籽经点籽造林方式而来,树龄多数为30~50年,密度约为100株/667 m2,林分郁闭。黔油1号母株为灌木型,树形呈典型球形,树势适中,树高3.3 m,分支数5,冠幅3.1 m×2.5 m;茶果、种子 茶果球形,成熟时红黄色,表面光滑、无糠皮;平均果皮厚3.53 mm,横径37.61 mm,纵径36.90 mm,单果平均种子数4.95粒,单果平均鲜重27.97 g。
表1黔油1号母株果实形态、经济指标
百粒鲜果重(g)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百粒种子重(g)果高(mm)果径(mm)果皮厚(mm)单果种子数范围平均379743.5826.8163.3948.324636.9037.613.532~94.95
表2黔油1号母株经济指标与选优标准对照
冠幅产量(kg/m2)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病果率(%)标准1.0040.0025.0042.006.003黔油1号2.5643.5826.8148.37.880比较优于标准优于标准优于标准优于标准优于标准优于标准
表3黔油1号油脂组分分析
成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74.112.69.51.40.50.6
3年测产量为单株鲜果产量分别为17.5,24.6,5.2 kg,冠幅产量分别为2.85,4.00,0.85 kg/m2,黔油1号3年连续测产平均冠幅产量为2.56 kg/m2,是标准(1 kg/m2)的2.56 倍;鲜出籽率43.58%,超过标准(40%)3.58个百分点;干出籽率26.81%,超过标准(25%)1.81 个百分点;种仁含油率48.3%,超过标准(42%)6.3个百分点;折算果油率为8.21%,是标准(6.0%)的1.37倍。
进入盛果期后,黔油1号平均单位面积冠幅产量可达2.56 kg/m2,按70%有效冠幅计算,盛产期产鲜果1 196.98 kg/667 m2。
经检测机构测试,黔油1号茶籽含油率为29.4%,干籽率为26.81%,折算果油率为7.88%,在传统“刮地皮”经营模式下,进入盛果期后纯林产茶油可达94.35 kg/667 m2。
将黔油1号茶籽样品送到贵州科学院下属的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在黔油1号油脂组分中,油酸所占比例最大,为74.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量达到87.8%。
自2010年起结合地方相关项目,在锦屏、贵阳、册亨建设3处试验林。2012年在锦屏县结合当地油茶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采用1年生无性系苗种植于项目收集圃区域内;2010年起结合册亨县油茶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采取大树嫁接的方式,采集黔油1号母树枝条嫁接于采穂圃内;2013年结合贵州省林科院油茶重大专项收集圃建设项目,采用2年生无性系苗,种植于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
锦屏试验点位于锦屏县铜鼓镇岔路苗圃,造林时间:2012年。立地条件:海拔640 m,坡度<5°,酸性黄壤,土层厚>2 m;年均气温16.4 ℃,年降水量在1 250~1 400 mm之间。造林技术:株行距2 m×3 m,定植穴40 cm×40 cm×40 cm;每年除草2次,施复合肥1次,每株150 g。生长结实情况调查:2016年11月对试验林生长量进行逐一调查,结果表明:黔油1号4年生试验林平均地径、树高、冠幅面积分别为5.2 cm、2.0 m和1.62 m2。以收集圃内同年种植的56份资源的3个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8 cm、1.8 m和0.90 m2)为对照进行比较,黔油1号分别达到对照的1.4倍、1.1倍和1.8倍,黔油1号在试验点生长表现良好;通过抽样调查产量,4年生黔油1号平均单株产量2.07 kg,平均冠幅产果量1.23 kg/m2,早产、丰产性能突出;经连续4年观察,黔油1号在当地无明显树干、叶片、果实等病虫危害。综合以上结论认为,黔油1号在锦屏试验点适应性良好。
册亨试验点位于册亨县秧坝镇,造林时间:2010—2014年。海拔910 m,坡度16°,坡向东北,酸性黄壤;年均气温19.2 ℃,年均降雨量1 340.7 mm,年均日照1 514 h。大树换冠嫁接,密度80株/667m2;嫁接及管理技术参照相关技术规程。生长情况调查:2016年11月对试验林生长量进行逐一调查,结果表明,黔油1号采用大树嫁接方式平均冠幅生长量达3.02 m2(4—5年),平均冠层高1.4 m,树体长势好;经多年连续观察,无明显树干、叶片、果实病虫危害。综合分析认为,黔油1号在册亨油茶种植区生长适应性良好。
贵阳试验点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林科院试验基地,造林时间:2013年3月,海拔1 130 m,坡改梯,坡向朝西,酸性黄壤,土层厚>2 m;年均气温15.3 ℃,年降水量1 129.5 mm,造林技术:株行距2 m×3 m,定植穴40 cm×40 cm×40 cm,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0株;每年除草2次,施复合肥1次,每株150 g。生长结实情况调查:2016年11月对试验林生长量进行逐一调查,测量地径、树高、冠幅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贵阳试验点3年生黔油1号平均地径1.6 cm,树高1.0 m,冠幅0.3 m2,生长正常;经连续2年观察,无明显树干、叶片、果实病虫危害;定植2年后开始开花坐果,但由于2016年初贵阳普降冰雹,油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综合分析认为,黔油1号在贵阳油茶种植区生长适应性良好,正常年份能正常开花结实。
2017年1月贵州省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黔油1号油茶良种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如下:
树种:油茶,学名:Camelliaoleifera“Qianyou No.1”,类别:优良无性系,通过类别:认定(5年),编号:黔R-SC-CO-005-2016,选育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册亨县林业局。
品种特性:属农家品种“望谟红球”类型。树形球形,树势中等。叶长椭圆形,平均叶长7.43 cm,宽3.29 cm。芽鳞绿色,被绒毛。果实球形,红黄色,表面光滑。盛果期母树平均冠幅产量2.56 kg/m2,平均单果重27.97 g,果皮厚3.53 mm。鲜出籽率43.58%,干籽出仁率65.2%,折算果油率7.88%。
适宜种植范围:贵州省油茶适生区。
参考贵州省地方标准普通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 52/T 1022—2015)[7],采用芽苗砧嫁接育苗种植或油茶大树换冠。芽苗砧嫁接苗造林宜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坡度低于25°、土壤肥厚、偏酸性的黄壤、黄红壤、红壤进行。造林株行距2 m×3 m,密度为110株/667 m2。定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40 cm,施钙镁磷肥或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幼龄期开展中耕除草,扶苗培兜,间苗补植,病虫害防治,整形修枝和施肥等技术措施。成林后,注重修剪和施肥,必要时可进行间伐,以保障林内透光,促进母树挂果。
大树换冠宜在5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选择长势旺、粗细均匀、树干0.8 m以下无大侧枝的大树,进行皮下枝接或撕皮嵌合枝接,根据可嫁接枝条数量,每枝嫁接2~3个芽。注重解绑、除罩、抹芽及防病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