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林
摘 要:近年来,册亨县玉米种植面积具有扩大趋势,无论是玉米产量,还是玉米质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册亨县有必要有效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实现玉米增收增产。本文分析了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重要性,重点探究了册亨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有效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策略,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册亨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在我国,小麦、水稻以及玉米都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无论是何种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都应合理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愈发关注绿色农产品,其中就能看到玉米的身影。人们对玉米需求量的加大,为玉米种植业发展带来推动作用。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玉米增收增产,以满足人们所需、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1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重要性
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生长不仅能良好适应我国地域和气候,还具有广泛应用作用。而为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实现玉米产量增收,为玉米种植农户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有必要推广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际上,推广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过程,也是帮助玉米种植农户学习如何实现产量增收的过程。对于玉米种植户而言,在学习并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可使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推动力。所以,从现实意义上讲,推广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2册亨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册亨县位于我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在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平均气温温度接近20℃,全年平均无霜期在330天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297.3毫米。在玉米栽培品种选择中,应优先选择产量较高、较为优质、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比如,京科糯2000、万糯2000等,其中,万糯2000是较常选用的品种。这些品种抗病虫性都较高,且都能良好适应册亨县气候温度和环境条件,可有效保证玉米栽培质量[1]。
2.2药剂拌种
在药剂拌种过程,应注意五点事项。一是分级筛选玉米种子,将存在破损问题、霉变情况以及成熟度较低的种子从中剔除,以减小栽培中弱苗、病苗出现的几率。二是在播种玉米种子半月之前进行种子晾晒,晾晒时间通常为2~3天,在晾晒过程中,白天应注重翻动种子,夜晚要将种子收起,并保证皮具透气性,以使种子发芽率得到提高。三是在播种玉米种子前,开展种子发芽试验,确保发芽率不低于90%。四是在播种玉米种子前1~2天进行包衣处理,处理过程需要使用种衣剂,种衣剂通常选择不小于0.2%的含戊唑醇或不小于7%的克百威,如果购买种子时种子已完成包衣处理,则可直接跳过这一环节。同时,大约每660平方米使用1.5千克左右的3%辛硫磷颗粒或100毫升的辛硫磷乳油,并采取施肥下地的方式或随水施入的方式。五是进行浸种催芽,这一工作应在室温条件下开展,首先在凉水中浸泡种子6~8小时,浸泡完成后捞出种子,将其置于湿麻袋上,对室内温度予以有效控制,保证其处于20~25℃范围内,开始催芽处理,全过程大约为48~60小时,其间每2~3小时左右翻动种子一次,以确保多数种子胚根种皮破除。然而需注意,拌过种衣剂的种子不可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
2.3选地整地
在选择玉米种子栽培地时,应优先选择较为平整、平坦且具有深厚耕层、未使用过除草剂的地块,同时保证所选地块排灌、保水、保肥等性能良好。待选择地块后,应进行隔离处理,通常情况下,隔离方式包括三种,一是空间隔离,针对两种类型玉米种植地相邻时,应保持两地距离处于合理范围;二是障碍隔离,针对处于城郊蔬菜或稻产区域且中间存在高粱或树木等不同类型玉米种植地之间应控制间距在100米之上;三是时间隔离,由于玉米栽培地通常面积较大,所以空间隔离方式往往并不适用,因而可通过时间隔离法,控制不同类型玉米种子花期,如相较于普通玉米种子,提前或延后鲜食玉米种子花期半月左右。同时,在整地工作开始前,应对秸秆进行清理,针对未经过深松的地块,分别利用拖拉机和整地机实现秸秆牵引、地块重耙和深松,并保证耕层深度超过35厘米,在此基础上,运用整形机对地块实施镇压、起垄,使地块处于良好待播状态。而针对经过深松的地块,应运用牵引机和整地机整地,并在整地过程中使用旋耕灭茬方法,保证耕层深度超过25厘米。
2.4分期播种
在玉米种子播种过程中,应结合选用不同栽培方式进行调节,包括室温大棚栽种、露天覆膜栽种以及营养盘育苗移栽等,并结合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玉米种子成熟期以及土壤条件等,明确种子播种的最优时间,以保证种子播种后在预定时间内收获。以鲜食玉米种子为例,这类玉米种子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可适当延后种子播种时间,但最晚播种不得超出6月下半月。在册亨县,可采取多季栽种的形式播种鲜食玉米种子,通常采取鲜食玉米栽培、稻栽培、菜栽培的模式,而为增强经济效益,应以早春玉米种植为主。册亨县可在每年1月初期种植早春玉米,其最佳播种条件有二,一是地温可持续超过13℃,二是气温可稳定超过18℃,但具体播期应依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定[2]。
2.5育苗移栽
在玉米种子育苗环节,应选择饱满程度较高的玉米种子,将存在干瘪、残损问题的种子从中剔除,采用营养盘和营养块方式进行育苗,采取前种方式时,要将营养土填入其中,保证营养盘装满;而采取后种方式时,要分割苗床使其成尺寸为5厘米×6厘米的营养块,进而将1颗玉米种子分别放入营养盘或每个营养块中,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玉米种子胚根方向应朝下,覆土时保证种子被完全覆盖,并合理控制浇灌水量。为使玉米种子出苗率提高,应采用早春拱棚、地膜保温的方式进行育苗。
在育苗完成后,进入移栽环节。在移栽环节,首先应做好移栽前准备工作。在玉米植株长出叶、心时将薄膜翻开,通常以2叶、1心为标准,进而在低温条件下进行1~2天炼苗,待炼苗结束后移栽。移栽过程中,采取起垄单柱方式,以4行移栽一垄为标准,在其上覆盖地膜,宽行和窄行分别控制在80厘米和60厘米,并保证玉米植株间距为30厘米,移栽密度以大约每660平方米栽种3000~3300株为基准,取2行为1组,为确保玉米植株之间通风、透光良好且便于管理,在移栽时将每行植株叶片分别拨向两边。定植过程中,应注重浇灌充足定根水,对后续补水次数予以把控,可在白夜分别浇灌1次,以控制土壤湿润度。如果土壤较为干燥,会为玉米植株的水分吸收带来影响,从而使其成活率降低。而如果土壤过于潮湿,则透气性减弱,会加大玉米弱苗、烂苗现象的发生。在实际移栽时,应结合玉米种植品种、土壤肥力条件,对种植密度予以合理选择。例如,糯玉米播种密度应以大约每660平方米3000~3300株为基准;而甜玉米播种密度应以大约每660平方米3200~3500柱为基准。
2.6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子种植期间,应结合实际开展田间管理。一是在完成玉米植株移栽后,为保证排水顺畅,要实施整地挖沟,并运用化肥、有机肥辅助配合,使肥效延长。以总施肥量的60%为标准控制底肥施用量,大约每660平方米施加1500千克左右的腐熟农家肥和50千克45%的复合肥,同时,为实现高效高产,还可添加1千克硫酸锌。二是定期检查玉米苗,及时开展补苗、追肥、中耕工作,大约每660平方米加入尿素5~10千克进行追施,以保障玉米苗健康成长。三是在拔节时期,应采用接力肥追施并进行中耕,避免玉米拔节后存在倒伏问题。在玉米植株长出10~11叶时,大约每660平方米加入尿素10~20千克进行追施。四是在大喇叭口时期,应结合玉米苗成长情况施穗肥,并开展培土压根工作;在抽穗扬花灌浆时期,要对灌水次数予以科学控制,以免玉米植株出现烂根和早衰情况。五是针对较易分蘖的玉米品种,应在每一玉米植株留下1穗,对分蘖和杂草进行及时清理,以保障玉米生长质量[3]。
2.7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应注重防治病虫害,遵循预防为主原则,开展综合防治。在防治病虫害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在地块选择阶段就应考虑病虫害问题,在避开重茬的基础上进行深耕,保证深耕厚度在40~50厘米,进一步优化土壤结构,使土壤具备良好通透性,以降低后续发生病虫害的可能。在玉米植株栽培阶段,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确保通风和透光,待玉米植株移栽完成后,应定期进行中耕和除草,保证土壤疏松,基于对玉米苗生长环境的改善,减小病虫害发生几率。
针对玉米植株虫害防治,首先,地老虎,可在拌种时使用辛硫磷乳油,药物使用剂量结合种子质量而定,通常情况下,不低于种子量0.2%且不大于种子量0.3%为宜;其次,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时期采取喷雾防治措施,主要使用的药剂有800~1000倍液的晶体敌百虫、杀螟灵和辛硫磷颗粒剂,或采用500克可溶性巴丹和30~40千克煤渣粉,将两者搅拌均匀;最后,草地贪夜蛾,这种虫害的关键防治期在幼虫阶段,主要防治部位设计玉米植株心叶以及雄穗和雌穗,并在清晨、傍晚两个时间段施药,采用喷雾方式,常用药剂有四氯虫酰胺、金龟子绿僵菌、茚虫威、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以大约每660平方米喷洒30~45千克药剂量为标准。
针对玉米植株病害防治,首先,大斑病,在发病初始阶段可使用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如代森锰锌、多菌灵以及百菌清等,相邻两次喷药间隔7~10小时,持续喷药2~3次;其次,纹枯病,在发病初始阶段可在玉米植株中下部叶梢位置使用可湿性粉剂喷雾,如甲基托布津、速克灵等。最后,锈病,在发病初始阶段可喷施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也可喷施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两次喷药间隔大约10小时,持续喷药2~3次[4]。
2.8玉米采收
在玉米植株吐丝后大约1月左右,花丝逐渐变为焦干状态,此时剥开果穗苞叶后观察,如果捏穗有少量浆液分泌,则可分批次进行鲜穗采收。在玉米采收环节需要注意,应结合气候环境、市场销售情况、运输条件等因素对采收时间予以灵活把控,以达到适时采收的目的。
3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效应用策略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较差,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相关政府部门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重视。实际上,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支撑。然而,我国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这一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较低,特别在技术研发环节,相关政府部门并未给予经费予以支持,致使研发推进缓慢,影响玉米栽培技术创新。由于研发支持力量不足,使得技术的推广应用难以落实。二是相关政府部门并未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撑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一方面,玉米种植户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缺少与玉米种植相关的知识储备,从而难以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予以有效应用;另一方面,技术科研并未对接市场,相关政府部门在其中并未发挥良好引导作用,导致技术支撑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致使技术创新周期过长。三是相关政府部门未合理制定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体系。其实,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需要社会多方配合,而这一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提供支撑。完整工作体系缺失,势必会导致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秩序混乱,无法实现大范围技术推广。所以,为推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其有效应用于玉米种植过程,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推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针对相关科研项目给予足够资金支撑,为玉米种植技术创新提供后续保障。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引导玉米种植农户正确认识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以实现科研生产对接市场。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充分意识自身在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研机构、农业经营企业以及玉米种植农户协同合作,强化三者之间的对接,进而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户参与的工作模式,使科研机构技术研发在政府部门引领下得到有效推进,并通过政府部门和农业企业共同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援助。对于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成果,政府部门应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户一同进行试点示范,这一过程不仅会为农业企业创造经济收益,也会提高农户经济利润。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玉米种植农户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方面,构建病虫害监管监测预报机制,及时更新所在地病虫害防治信息和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指导玉米种植农户合理使用施肥技术,从多方面入手保证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效应用,从而实现玉米增收增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结论
本文重点探究册亨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其中包括品种选择、药剂拌种、选地整地、分期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玉米采收环节。通过合理应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帮助册亨县实现玉米增收增产,在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以,相关行业人员有必要探究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从而将技术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倪大琴.古浪县水果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3,(01):183-185.
[2]贾现文,宋琴,李培,等.眉山市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思路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0,(09):22-23.
[3]肖坤建,张世洪,杨虎,等.环境友好型春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4):42-43.
[4]蒋启富,张平,李宗勇.不同玉米品种高密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报告[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02):12-16.
[5]马玮,王丹,孟亚轩,等.江汉平原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04):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