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疏导对慢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

2018-07-09 13:22祁晓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组评分满意度

祁晓敏

【摘 要】 目的:探究心理疏导对慢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慢性心肌缺血病例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SAS)与抑郁(SDS)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减轻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心理疏导;慢性心肌缺血;护理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心肌缺血发病的主要诱因,有研究显示[1],冠心病会因血管堵塞超过50%而发生,如果这个比例超过70%,则会引发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症状并不明显,存在一定隐匿性,再加上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这对疾病诊疗及恢复非常不利[2]。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在护理中运用心理疏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病例从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慢性心肌缺血病例中选取,病例总数为50例,各症状表现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病例。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研究组26例,对照组24例。研究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2.6)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4.5±3.2)岁。以上病历内容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以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讲座、观看视频等方式陪同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谨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制定每日饮食及运动计划,保证饮食上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通过适当强度的运动增强患者体质;每日对病房通风、打扫,保证温湿度适宜,营造健康、舒心的治疗环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主要内容包括:1)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日常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感受及想法,引导患者主动吐露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从而消除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及排斥感,同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科室环境、诊疗团队等,多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好感,提升对治疗的信心。2)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焦虑、紧张、烦躁、抑郁等这些常见的不良情绪会对疾病治疗造成阻碍,影响到各项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抚患者,对鼓励、劝慰患者,帮助树立治疗信心,通过查看病历或者询问家属了解患者兴趣爱好,多陪同患者观看电视节目、听音乐、到户外散心、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等,陪同患者做喜欢的事情,从而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3)指导患者每日保证充足睡眠,从而使患者对压力的耐受力提升,与家属配合将患者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帮助树立治疗信心与决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抑郁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及处理使用SPSS 18.0软件,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焦虑、抑郁评分值,并用t检验;用%表示护理满意度值,并用χ2检验。表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2.51±5.20)分、(54.21±3.25)分;对照组分别为(42.47±4.23)分、(53.20±2.42)分,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依次为(30.20±2.36)分、(31.50±4.23)分,对照组依次为(40.15±3.30)分、(45.26±4.20)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0±3.25)分,对照组为(76.23±4.20)分别,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心肌缺血好发于老年群体,并且该疾病病症存在一定隐匿性,通常难以察觉,一旦经临床诊断证实,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表现及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3],这些不良情绪及心理的长期存在,不仅会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更容易因情绪的起伏及低落而诱发其他疾病。比如,内分泌紊乱、去甲肾上腺素异常等促使脏器功能改变,增加血浆粘稠度,并会增大心肌耗氧量,进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等更为严重的病症[4]。此外,长期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存在,会促使疾病更为反复的发展,增加了治疗难度及病死风险。由此,在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情绪及心理疏导至关重要[5]。有研究显示[6],通过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对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此次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疏导,包括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拉紧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距离,采用各种办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排解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与家属配合树立治疗自信心等,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显示了心理疏导的实际功用及临床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肌缺血实施全面的心理疏导,可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缓解了不良情绪,为疾病诊疗及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艳玲.心理疏导在慢性心肌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3):191-193.

[2] 李晓伟.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方式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01):83-84.

[3] 徐静,潘兰兰,陈旭.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04):114-115.

[4] 唐桂平.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7,35(34):7719-7720.

[5] 张涌,张全,蒲艳.中西医结合配合心理疏导治疗D型性格慢性心肌缺血15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01):44-45.

[6] 沈思媚,黄晓丹.心理疏导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术前焦慮和心肌缺血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6,(14):97-98.

猜你喜欢
研究组评分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