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静
【摘 要】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50例(2015年4月3日至2018年4月3日)消化道早癌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法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内镜)、观察组(消化内镜),各2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毛细血管、胃小凹等影像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镜检查消化道早癌影像清晰,方便手术,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消化内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癌症早期诊断作为早期诊治癌症患者的一种方法,从根本上减轻患者身体和精神的负担,让癌症患者早日康复[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近年来临床新型的治疗手段,让消化道早癌可以在消化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解除了开腹手术带来的痛苦[2]。而消化道早癌的病变部位较小,完整的剥离需要医师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警惕发生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3]。
為改善消化道早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对本院2015至2018年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共收集50例),所选时间为2015年4月3日至2018年4月3日,将这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两组,25例为一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为(53.42±4.39)岁;最长病程为45d,最短病程为4d,平均病程为(24.37±1.74)d。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3、1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7岁,下限值23岁,平均年龄(54.49±4.32)岁;其中病程为3~46d,平均病程为(23.54±1.64)d。
对比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两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镜检查方法,即采用白光内镜对消化道进行全面检查,对有可能癌变的组织进行常规的病理活检;对确诊为消化道早癌的患者实施传统外科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对其进行切除。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胃小凹、形态影像和毛细血管的具体情况,期间仔细观察肿瘤部位和深度[4];采用放大内镜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微小病变,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方便进行黏膜下剥离术,期间注意对病变部位外缘4mm处染色标记,通过黏膜下剥离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完整的切除[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胃小凹、形态影像和毛细血管等影像质量评分情况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以及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影像质量和手术相关情况等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 20.0软件核对后,当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对比并发症发生概率
观察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胃小凹、形态影像等影像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如表2。
2.3 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数据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38±5.37)min,住院时间为(6.84±2.06)d,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如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道疾病逐年呈增加趋势,进而消化道早癌的病发率也逐渐升高,由于癌变组织还未到达黏膜下层,常规白光内镜检查的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常因治疗不及时耽误患者的病情[6]。随着现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管壁结构的改变,并且可以通过光学放大、镜下染色等显示病变细微结构的改变;由于诊断时影像的成像质量高[7],从根本上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8]。
根据本院对患有消化道早癌患者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毛细血管、胃小凹等影像成像质量评分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仅有疼痛和感染2例(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有8例(28%),差异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对性。
总而言之,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可有效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艳斌,汪晓红,朱苏敏,等.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09-110.
[2] 张荣,田叶红,张利云,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并发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04):352-355.
[3] 王晓燕,刘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中的优越性[J].医学综述,2018,24(03):487-491.
[4] 沈陈波,杨建民,徐启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06):571-574.
[5] 田慧,孙畅,王策.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J].临床荟萃,2017,32(11):943-945.
[6] 蒋良君,阳学风,傅念,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3007-3008.
[7] 余学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疗,2016,35(31):86-87.
[8] 刘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症的处理[J].临床荟萃,2017,32(11):9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