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雯
【摘 要】 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中国乡村振兴进入地域空间重构和综合价值追求的新阶段。以乡村振兴为重心,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为抓手,分析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推进政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 城镇化
1.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特色小镇”的高度重视源于浙江杭州云栖小镇。2015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为之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截至2017年7月末,国家三部委经审查,认定和公布了两批全国特色小镇403(127+ 276)个。
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势头迅猛,以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一系列新经济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就业机会,从农村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创新与利用地方社会文化,逐步形成“一镇一品”的块状经济产业特色,成为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1.1 产业定位明确,注重引领规划。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是聚集信息经济、环保、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青瓷、木雕等历史經典产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旨在展现并放大有关特点,有机地将双创、文旅、社区组合起来,做到跨区域发展。浙江省强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概念,要求所有特色小镇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
1.2 多方积极合作,加强市场引导。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政府配置资源要通过市场机制去激励和带动民间组织,坚持由政府引导、企业作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三个要求。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首先在特色小镇实现转型升级,行业领军企业、技术专家、中小创业者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作用。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通过引进世界专利数据库,强化政府的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地区品牌建设,力主形成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
1.3 引进高端人才,推进创新驱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引进、培育和集聚人才、技术等高级要素,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的转变。浙江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一方面在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引进多元创新力量,包括4大类创业创新人才近万人、创业团队1900多个,另一方面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建立协调创新机制,突出创新源头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 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方向
浙江省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谋划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为特色小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前,浙江省政府为了更好地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仍在不停地思考探索。
2.1 政府规划的引领作用。省政府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规定了明确的要求,“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淳安等26个加快发展县(市、区)可放宽到5年……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通过规划提供产业选择、项目谋划、发展定位、政策设计等方面思路,真正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2 企业的主体作用。浙江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在于市场活力的强劲、民间资本十分充裕以及浓厚的创业氛围,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也是特色小镇生命力的关键。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新集聚了3300多家企业,体现了特色小镇强劲的市场吸引力。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仍然是接下来特色小镇建设的大前提。
2.3 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必须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大胆探索与大胆实践,积极创新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采用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镇,在2015年10月的特色小镇建设及PPP项目推介会上, 浙江省发改委共推出24个特色小镇的46个项目, 总投资超500亿元。
3 对策建议
3.1 培养多维度、系统性的建设和发展理念。结合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制度多维度构建发展特色小镇,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机制上,要实现制度供给的创新,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国家改革试点的领域,特色小镇优先审批实施;法律允许的改革,特色小镇可以先行突破,建设机制要具备竞争性和灵活性,以开放式系统来进行构建。成长性较好的小镇可以适当放宽固定资产投资等硬指标,同时在土地使用、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创建成效不佳的小镇要有明确的退出机制,避免资源闲置浪费。适时对内设机构和职能设置进行调整、重组, 以适应业态更新升级,促进资源优化集中。
3.2 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的核心元素即产业特色,要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注重培育和形成产业特色,形成每个小镇的特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小镇的规划要立足当地实际禀赋结合小镇自身的环境、生态和文化条件,为小镇量身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原创力的发展定位。
3.3 强化科技力量,优化小镇环境。各类创新平台必须通过吸收优势互补的企业和人才,并对政策和资源精准投放配置。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群体,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抓住当前创新创业热潮持续升温的窗口期,在特色小镇中为大学生建立专门的众创空间、天使基金等,努力营造适合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适合创新创造的文化环境,适合休闲娱乐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人才集聚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适合技术发展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17-26+157-158.